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馬克思人學分析方法的第三重維度——個體主義方法

2015-03-23 15:43李明,郭忠義
關鍵詞:人學

——————————--

論馬克思人學分析方法的第三重維度——個體主義方法

李明1,2,郭忠義1

(1.遼寧大學哲學與公共管理學院,遼寧沈陽110036;2.沈陽大學科研處,遼寧沈陽110044)

摘要:馬克思的人學研究方法,是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和歷史主義三重維度的統(tǒng)一。然而,全盤否定個體主義分析的集體主義方法,卻被視為馬克思主義的真經,一度成為當代中國全部政治、經濟、法律、歷史理論的人學方法論原則。這是對馬克思主義人學方法的 “錯認”。這種“錯認”不僅成為新中國成立后計劃經濟的重要方法論基礎,也成為一系列“左”的錯誤和社會主義實踐探索失誤的理論根源。今天已經成為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前提及其相應的法治與公共管理基本理念的深層文化障礙。因此,再認并確立馬克思主義人學方法三重維度,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其相應的法治文明具有異乎尋常的作用。 第二,馬克思的集體主義方法并未排除個體主義的抽象分析。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中,馬克思指出人是處于一定社會歷史關系中的具體的個人,既是個體的存在,又是群體的(地域的、階級的)存在,僅從個體的角度抽象顯然是不夠的,必須進行集體的抽象。然而,通過集體主義方法得出的人的社會本質,決不是離開個體而存在的,正如他所指出的:“社會本質不是一種同單個人相對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個單個人的本質”`([4])。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恩格斯確實通過集體主義方法發(fā)現(xiàn)了人的階級性并創(chuàng)立了階級斗爭學說,但是并未否定個人作為構成“集體”的要素的實體性和先在性。他們說集體“是各個人的這樣一種聯(lián)合(自然是以當時發(fā)達的生產力為前提的),這種聯(lián)合把個人的自由發(fā)展和運動的條件置于他們的控制之下”`([2]121)。這里可以看出兩點:一是集體應以構成其存在的個體權益為目標,獨立于個體利益和目標之外,與個人對立的集體是虛構的;真實的集體是獨立的個人的聯(lián)合,是獲得每個人自由的社會條件。二是人的階級性不是永恒的,而是以對立階級的存在為前提。顯然,馬克思是把個人作為構成集體的能動的實體性要素,明確反對與個人對立的“虛構的集體”,同時絕不能排除個體主義分析方法。 [4] 馬克思. 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版):第42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24.

關鍵詞:個體主義方法; 集體主義方法; 歷史主義方法; 人學

doi:10.15936/j.cnki.1008-3758.2015.02.016

收稿日期:2014-09-25

基金項目: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計劃一般資助項目(W2013009,W2013272);遼寧經濟社會發(fā)展立項課題資助項目(2014lslktzdian-13)。

作者簡介:李明(1981-),男,遼寧鳳城人,遼寧大學博士研究生,沈陽大學講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哲學研究;郭忠義(1956-),男,山東臨朐人,遼寧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哲學、文化哲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B0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758(2015)02-0205-05

Abstract:Marx’s hominological research is a unity of 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and historicism. However, the collective approach totally repudiating the analysis of individualism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the classics of Marxism, which once became the methodological principle of hominology concerning contemporary China’s political, economic, legal, and historical theories. This is a mistake on Marxist hominological analysis; however, it became the theoretical source of a series of leftist errors and social practice errors as well as the important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 of the planned economy. It has become an in-depth cultural obstacle to establishing the prerequisites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relevant legal system 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refore, recognizing and establishing the triple dimensions of Marxist analysis of hominology is extraordinarily significant to perfect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the corresponding law-ruling civilization.

The Third Dimension of Marxist Analysis of Hominology

—— Individualism

LIMing1,2,GUOZhong-yi1

(1. College of Philosoph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 2. Research Depart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44, China)

Key words:individualism; collectivism; historicism; hominology

我們研究中所指的人學研究方法是指觀察、分析人存在及其本質的方法。 基于對人的實體性存在形式、本質的顯現(xiàn)方式的不同判斷及其價值優(yōu)先性的評價, 可以將其分為個體主義方法、集體(整體)主義方法和歷史主義方法。 個體主義方法視個體為終極實體形式, 將人視為個體化的存在(即分析上將個人視為不可再分的最小分析單位, 將個體的共同屬性的抽象集合視為人的本質), 認為人的價值和尊嚴主要體現(xiàn)為個體的價值和尊嚴, 因為任何集體或整體都由個體組成不具有終極實在性和價值優(yōu)先性。 集體主義方法相反, 主張人是社會性、關系性的存在物, 以有別于生物性本能的社會性為自己的獨特本質, 認為個體分析只能抽象出生物性自然屬性而不能揭示其社會性本質, 因此將人的社會性存在方式(如階級、群團、種族、家庭)作為最小的分析單位, 側重于人的整體性、關系性分析并在價值判斷上認為集體具有價值優(yōu)先性。 個體主義方法一般堅持形式主義分析, 視人性和人的本質為不變的存在; 集體主義方法往往堅持歷史主義分析, 將人視為發(fā)展中的可變性存在, 側重于對人的歷史性、過程性分析, 從這個角度來說, 也可稱之為歷史主義方法。

一、 對馬克思主義人學分析個體主義方法認識的缺失

我國理論界曾長期把與個體主義方法相對立的“集體主義”方法作為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的唯一方法,推及全部意識形態(tài)領域,并作為路線、方針與政策的理論基礎。這種出自前蘇聯(lián)教科書的“集體主義”方法,雖然也是根據(jù)馬克思對個體主義方法的批判,但是,并不符合馬恩著作的原意。

縱觀西方哲學發(fā)展歷程,從古希臘一直到近代哲學,絕大多數(shù)人學理論均持個體主義的抽象分析方法,即把個人作為不可再分的要素,從中抽象出區(qū)別于其他動物的共同特性作為人的本質。從古希臘哲學家“人是無羽毛的兩足動物”、“人是理性的動物”始,到近代一些啟蒙思想家對“人”的多數(shù)定義,都采用了這種方法,去尋求人永恒不變的一般本質:唯理論將理性作為人的本質,經驗論將共同的自然感受性作為人的本性。在18世紀的啟蒙思想家那里,趨利避害、趨樂避苦等人的生物性自然本質基本成為共識,天賦的理性本質也得到了普遍的認可,因此,個體主義方法成為那個時代構建倫理秩序、經濟秩序和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方法論原則。

然而,這種方法無法說明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無法說明人的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之點,無法說明人自身的主體性與客體性的矛盾,無法解釋人的社會性差異及其成因,無法解釋人性的歷史發(fā)展。費爾巴哈把人的自然性(感受性)作為人的本質,堅持了唯物主義原則,把抽象普遍的“人類之愛”作為自然性和社會性的統(tǒng)一之點,以及社會產生和發(fā)展的起點,但是,卻忽視了人的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體性本質。

馬克思正是在批判以費爾巴哈為代表的個體主義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學方法,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了人的實踐本質,解決了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問題,即人是環(huán)境的產物,同時環(huán)境又是通過人的實踐活動來改變的。這就解決了人的主體性與客體性、能動性與受動性的關系問題。同時,他批判了費爾巴哈把宗教的本質歸結于人的本質,拋開歷史進程把人理解為孤立的人類個體,把人的本質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純粹自然地聯(lián)系起來的普遍性”[1]56。馬克思強調:“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xiàn)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盵1]56可見,馬克思確確實實批判了單純的個體主義方法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新的人學觀,但是,他批判個體主義分析方法的片面性,并不否認其合理性,而是強調對人的分析必須采取個體主義、集(整)體主義和歷史主義相統(tǒng)一的方法。這在馬克思同期的同類著作中可以得到證明。

可是,改革開放前,由于特殊的歷史文化和政治原因,我國理論界始終強調集體主義方法,忽視歷史主義方法,否認個體主義方法,把個體主義方法作為資產階級人性論方法絕對地排除在馬克思主義之外。在當時,這種“集體主義”方法不僅成為人文社會科學分析的基本方法論,而且提升為社會主義道德觀及其倫理秩序的根本價值原則,成為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jù),以及計劃經濟體制的文化基礎。在實踐上,不僅導致了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失誤,也導致了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步入“文革”歧途。

首先,這種“集體主義”方法通過前蘇聯(lián)的教科書廣為傳播并被奉為意識形態(tài)的核心理念。它認為人類不具備一般的普遍本質,“人”是非個體性的存在,階級、政黨、群眾及其人格代表成為人的基本存在形式,社會性乃至階級性成為人的本質屬性。于是,個人成為構成集體大廈的磚瓦沙石,成為被“集體”這一“形式”任意塑造的被動質料。集體對個體具有了實體上的先在性和價值上的絕對性。這種“超級集體”實際上成為馬克思所批判的“同單個人相對立的一般抽象力量”——“虛構的共同體”[2]119。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我們忽視了歷史主義和個體主義的人學分析方法,沒有對革命時期的階級分析方法實行與時俱進的轉變,這種“集體主義”方法成為我國階級斗爭擴大化和極“左”路線的深層哲學基礎。

其次,這種“集體主義”方法必然釀成人治、抑制“法治”。否認個體主義分析的“集體主義”方法,在將階級、階層、集團、家庭作為人的基本分析單位時,必然以“階級平等”否定“人人平等”為法治前提,根本無法實現(xiàn)法治之法的“形式性、普適性、至上性”本質。同時,由于集體的比較優(yōu)勢使每一個個人變得渺小,而集體的人格代表——領袖卻具有了凌駕于集體之上的絕對權威。這就必然導致權大于法、個人崇拜、人治流行、法治崩壞等現(xiàn)象產生。改革開放前的新中國法治建設舉步維艱、一波三折,直至1997年才提出“法治”目標,2002年末才公布民法草案,這與“集體主義”人學方法造成的精神禁錮不無關系。

再次,計劃經濟是“集體主義”方法分析在經濟領域的直接體現(xiàn)。 計劃經濟是產權公有、國家計劃、政府決策、統(tǒng)一管理的經濟體制。 它的前提假設是單一利益主體假設, 即國家、集體、個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在這種體制下, 個人嚴格地從屬于它所在的經濟共同體, 是被指令的對象, 而不是獨立的經濟主體。 計劃經濟不僅對私人經營堅決消滅, 而且對“個體勞動”也采取了嚴格的限制。 實際上使“個人本位”的人倒退到了“群體本位”階段, 不僅影響了人的個性獨立和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 而且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文明的構建。

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的歷史證明,絕對排斥個體主義分析,忽視歷史主義分析,奉“集體主義”方法為絕對和唯一,對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造成了巨大損害。這種實踐惡果源于對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方法的錯認。

二、 馬克思主義人學分析方法第三重維度的再認

實際上,馬克思確實批判了個體主義方法,但卻是保留了個體主義方法科學成分的辯證否定。如果全盤否定個體主義方法,集體主義、歷史主義方法就失去了基礎,就有悖于馬克思人學方法的本意。因此我們必須首先對馬克思主義人學方法進行再認。

第一,個體主義方法是馬克思主義人學研究方法的起點。個體主義方法始自啟蒙哲學,是自然科學分析方法在人文社會領域的應用。離開這種方法,不能形成嚴格意義上的社會科學理論。任何關于人的學說必須承認,個人才是不可再分的實體性存在,也是分析和抽象的起點。馬克思也是把個體作為毋庸論述的前提性存在:“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2]67,“人們的社會歷史始終只是他們的個體發(fā)展的歷史”[3]。單單強調集體主義方法的主要依據(jù)是“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這一經典論斷。然而,馬克思批判費爾巴哈的單純生物學意義的抽象和“單個人的直觀”,反對理解為“純粹自然”的個人,并非否定抽象方法,反對把人理解為個人,否定對人的個體分析。因為“社會關系”顯然包含著個人之間、群體之間、個人與群體之間的關系,個人是構成群體的要素,也是構成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最終節(jié)點。更重要的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的“費爾巴哈”一章中,通篇的“人”,幾乎指的都是現(xiàn)實的“個人”。

第三,拋開個體主義方法不能理解歷史主義方法。馬克思把人的生成與發(fā)展分為三個階段,即“人的依賴關系”階段,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和“建立在個人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的自由個性”階段,這三大階段可稱之為人的發(fā)展的群體本位、個體本位和集體本位三大形態(tài)。其中個體本位形態(tài)是對群體本位形態(tài)的否定,集體本位形態(tài)是對個體本位的否定之否定,顯然應保留個人本位的理論精華。馬克思、恩格斯曾說:“可以把各種等級和階級看作是普遍表達方式的一些類別,看作是類的一些亞種,看作是人的一些發(fā)展階段。”[2]118可見,他們雖然認為人具有階級性和歷史性,表現(xiàn)了集體主義和歷史主義方法的統(tǒng)一,但同時承認人類有超階級性的普遍的一般本性,并將這種一般本性作為對人進行歷史研究的基礎。不僅如此,他們還把個體主義方法作為集體主義和歷史主義分析方法的前提。在他們看來,人“不過當然是處于既有的歷史條件和關系范圍之內的自己”[2]119,“首先應當避免重新把‘社會’當作抽象的東西同個體對立起來”[5]。個人才是一定歷史時空中構成社會和社會關系的實體性存在,人的“社會”和社會性不應成為壓抑個人發(fā)展的力量?!懊恳粋€單個人的解放的程度是與歷史完全轉變?yōu)槭澜鐨v史的程度一致的?!盵2]89由于只有市場經濟才使個人及其所在的民族的歷史成為世界的歷史,因此市場經濟是“每一個單獨的個人解放”的社會條件,也是人類主體第一次真正成為個人的社會條件。

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的人學方法是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和歷史主義方法的統(tǒng)一。雖然后來由于工人運動的斗爭需要,馬克思、恩格斯比較偏重于集體主義,但始終沒有離開三者的統(tǒng)一。因此把個體主義方法作為馬克思主義人學方法的絕對對立物,顯然沒有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真諦。

三、 再認馬克思主義人學分析個體主義方法的現(xiàn)實意義

新中國成立后,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和歷史主義三要素相統(tǒng)一的馬克思主義人學分析方法,被異化的單一的“集體主義”方法所取代,成為計劃經濟乃至“階級斗爭為綱論”的方法論基礎,成為諸多政治決策失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面對由改革開放所導致的巨大社會變遷,重新認識馬克思主義人學方法,尤其是再認個體主義人學方法,對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法治文明,努力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重新恢復個體主義方法在馬克思主義人學方法中的基礎地位,是建立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首先它是培育社會主義市場主體的需要。歷史證明,只有市場經濟才能使人擺脫血緣依附和群體依附,實現(xiàn)人的發(fā)展由群體本位向個體本位階段的歷史飛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人學表現(xiàn)就是由計劃經濟下扭曲的“集體本位”的人(即沒有獨立性的、聽命于計劃和指令安排的被動的群體人)向個人本位的“人格獨立”的人的轉變。市場經濟是個人自主決策的經濟形式,獨立的個人是市場經濟的真正主體,市場經濟為人的個性發(fā)展和人格獨立提供了體制條件,只有通過市場經濟個人才能獲得自主自立的能力,成為主宰自己命運的獨立主體,獲得人之為人的主體本質。同樣,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真正建立,最終依賴于自主自立、自律自強的獨立主體的形成,依賴于市場經濟文化基礎的確立。只有對個體主義方法進行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積極肯定,才能確認個人的主體地位,為培育市場主體和市場經濟文明提供方法論原則。其次,它是建立以平等、自由為核心的市場經濟價值原則的需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將個人作為基本的經濟單位和權利主體,因此,個人對形形色色的集體而言具有終極實在性和價值優(yōu)先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打破階級出身、身份、民族和地域的限制,開放地配置人力資源,要求每個人都享有平等的公民待遇。只有用個體主義方法,才能確立每個個人平等的權利,才能確立市場經濟主體的自由、平等地位,建立主體平等、自由交易、公平競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最后,它是建立開放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文明的需要?,F(xiàn)在中國已經融入全球市場經濟體系之中。世界市場規(guī)則是用個體主義的形式分析方法建立起來的,只有個體主義人學方法才能為建立與世界對接的完善的市場經濟秩序提供方法論原則。

第二,只有個體主義分析方法,才能使政府職能由階級統(tǒng)治向公共服務轉變。政府職能轉變的依據(jù)是國家權力本質(階級專政還是公共權力)和權力來源(武裝奪取還是全民選舉)的轉變。20世紀中國特殊的歷史背景決定了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是以革命的方式為自己開辟道路。武裝奪取政權決定了權力的階級性質,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專政是國家權力的本質。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武裝奪取”與一般的武裝奪權不同。國民黨的失敗說明,是全中國人民用武裝斗爭的特殊選票選擇了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盁o產階級專政”也不同于一般的權力獨占,而是一種代表最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階級統(tǒng)治聯(lián)盟。所以,無產階級專政就是最大多數(shù)人的民主。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和根本任務的轉變,政府的主要職能已經不是統(tǒng)治,而是公共服務。國家權力不專屬于“無產階級”而是全體公民,也不是來自“奪取”而是來自選舉。公共權力的界定是個體主義方法的產物。它承認每個個人而不是特定的“群體”是權力主體,每個個人都是公權力的來源,每個個人都是政府所必須保護和服務的對象。這正是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提高國家治理能力,轉變政府職能的邏輯前提。

第三,個體主義方法,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明的理論前提。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民主和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兩大成果,二者的實現(xiàn)無一不以個體主義方法為基本方法論原則。毫無疑問,民主具有不同的階級實質和歷史內容,需要進行集體主義的階級分析,但是,民主也有超越歷史和階級內容的一般形式,需要個體主義的形式分析。用單純的“集體主義”分析方法否定民主形式、民主程序、民主制度的普遍性、必要性和積極價值,必然導致否定民主,走向人治和專制。這已經被所有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實踐所證實,并構成了東歐劇變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所有法治之“法”都是個體主義方法的產物。如果否定個體主義方法,就很難實現(xiàn)法治,更不能實現(xiàn)真正的民主,哪怕是形式上的民主。這也為新中國的歷史不幸而證實。1956年后,我國反對官僚主義的民主政治探索最終走入迷途,即由民主集中制走向個人集權制,由階級民主走向個人專制與大民主的群眾專政的畸形結合,引發(fā)貽害無窮的“十年動亂”。究其深層原因,乃是思維程式上排斥個體主義形式分析的“集體主義”分析方法的結果。因此,要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法治文明,必須恢復個體主義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批判異化的“集體主義”分析方法,恢復馬克思主義人學之個體主義、集體主義和歷史主義的三維結構,確認個體主義方法在創(chuàng)新社會科學理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和法治文明中不可替代的方法論價值。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 馬克思.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節(jié)選)[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3] 馬克思. 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532.

[5] 馬克思.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M]∥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2:302.

(責任編輯:付示威)

猜你喜歡
人學
《借東西的小人》:跟小小人學“說”法
花農精神:教育學就是人學——李保均長篇小說《花農》簡評
北人學沒
家園憂思與人性之殤——“生態(tài)學”與“人學”視野下的“山珍三部”
逐夢即人生 文學即人學——訪中國著名作家、國家一級編劇 麥展穗
馬克思主義人學視域下蕪湖鐵畫的價值探索
中國夢的人學新境及其希望價值
卡爾·拉納的先驗人學及其調和特征
北人學沒
馬克思主義人學:回眸與前瞻——基于1982- 2014年《中國哲學年鑒》的考察
安乡县| 泸水县| 中超| 河间市| 屏边| 惠来县| 富裕县| 楚雄市| 通州区| 绵阳市| 合水县| 莫力| 沽源县| 长春市| 克什克腾旗| 邵东县| 桂林市| 平果县| 连州市| 常宁市| 信丰县| 都安| 石嘴山市| 城步| 都昌县| 台湾省| 荥经县| 闽侯县| 隆林| 高安市| 巴马| 尤溪县| 楚雄市| 奉新县| 定结县| 阿拉善右旗| 湟中县| 景宁| 内江市| 洪湖市|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