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穎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順義醫(yī)院藥學部 北京 101300)
膏方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溯到《皇帝內(nèi)經(jīng)》和《五十二病方》。它以中醫(yī)藥理論為指導,辯證論治為基礎。膏方可分為成方膏方和臨證膏方,成方膏方按規(guī)定處方批量生產(chǎn);臨證膏方即定制膏方,經(jīng)醫(yī)生辯證給予處方,一人一方。
隨著人們保健意識的不斷增強,服用膏方已成為健康養(yǎng)生的新時尚。膏方并非單純補劑,它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培補五臟,包含了"救偏祛病"的雙重意義[1],是糾正亞健康狀態(tài),治療慢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和秋冬進補的最佳劑型。膏方的制備是保證其療效的重要組成部分。
膏方的立方很有講究:重視脈案書寫,辯證立法;注重體質差異,量體用藥;調暢氣血陰陽,以平為期;斡旋脾胃升降,以喜為補;著意通補相兼,動靜結合[1]。膏方多為復方,遵循君臣佐使的組方法度,病、癥、體質兼顧,不拘泥于補益;適時調補,不拘泥于秋冬。
中藥飲片應按處方進行調配,貴細藥另配。貴細藥一般采用另煎、沖服、烊化等方式單獨處理,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這些名貴中藥材的量應嚴格控制,并非越多越好,按每日用量計算,野山參不能超過0.5克,冬蟲夏草不能超過1克,西紅花不能超過0.5克[2]。大部分貴細藥材可打成細粉后在收膏時直接兌入,總量不宜超過飲片總量的3%(一般應小于100克),量大的需入煎劑熬制。
膠類富含多種氨基酸,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在膏滋加工中不僅有很好的藥效,而且有助于膏滋成型。膠類的選用也需辯證,一般氣血虛選用阿膠,陰虛用龜板膠,陽虛用鹿角膠。一料膏方中膠的配伍量一般為200-400克,一些低糖或不加糖的膏方可適當增至400-600克,以保證收膏成型。
糖、蜂蜜等輔料需煉制后備用。膏滋中加糖可掩蓋藥物的不適氣味,還能使膏滋穩(wěn)定性增強,不易變質。煉蜜的作用在于祛除藥性的偏激使之中和,同時除去蜂蜜中的水分和雜質使藥物品質上乘。一料膏滋用糖一般在500克以內(nèi),單用蜂蜜用量也在500克左右,對于糖尿病患者或一些需要低攝入糖分的服用者,可選用適量木糖醇、甜菊糖等。
將中藥飲片加入5-8倍量水,采用加壓煎煮法浸泡時間大于12小時;常壓煎煮浸泡時間大于8小時[2]。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浸泡時間6小時以上一般就不會影響出膏率,前提是充分考慮飲片膨脹的因素,保證足夠的水分[3]。
視飲片吸水量,加少量水進行煎煮。武火煮沸后,文火煎煮60分鐘,濾出藥液,加入適量水煮第二煎50分鐘,合并兩煎藥液。傳統(tǒng)的煎藥方法一般煎2-3次,若采用煎藥機,可以適當縮短煎藥時間,還能夠大幅度提高有效成分的煎出率。藥液靜置后,上清液過80目不銹鋼篩。
把靜置過濾的藥液倒入鍋中,進行濃縮。先用大火,加速水分蒸發(fā),并隨時撇去浮沫,待藥液變得稠厚,再改用小火,并不斷攪拌。同時將人參、鹿茸、西紅花等貴細藥物的另煎液兌入。藥液不斷濃縮成稠膏狀,以滴到紙上不散開為度,即得清膏。
在清膏中加入處方規(guī)定的糖類和膠類,小火熬煉,不斷用木鏟攪拌,以免粘底起焦,同時可以兌入準備好的細料藥粉(藥粉需事先用冷水沖泡,以免直接加入后成團,造成日后膏方霉變[3])以及其他經(jīng)加工備用的輔料如胡桃肉等,在膏中充分混勻,直至成膏。另外,根據(jù)地區(qū)、季節(jié)的氣候特點不同,收膏的粘稠度也應有所區(qū)別。
成膏的判定:藥汁在竹片上"掛旗"或"掛絲"或"滴水成珠";膏體加熱時呈蜂窩狀,習稱"翻云頭"。
膏方習慣放入陶瓷罐或不銹鋼容器中,這樣不密封,易產(chǎn)生細菌污染。如采用膏體包裝機分裝成小包裝,劑量準確,攜帶服用方便,保存性好,但只能用于清膏,有輔料顆粒的膏方不適用。
膏方的傳統(tǒng)制備環(huán)節(jié)多,時間長;過程難以把控,技術要求高?,F(xiàn)代中藥配方顆粒既保存了中藥飲片的全部特征,能夠滿足辯證論治,隨證加減,又具有療效確切、成分完全、性狀穩(wěn)定等優(yōu)點。中藥配方顆粒是水煎劑的濃縮體,若以其作為膏方原料,可以直接從收膏開始,大大簡化傳統(tǒng)膏方的制備過程。
現(xiàn)代GMP制劑技術為傳統(tǒng)膏方制劑的環(huán)境、設備和操作方式等帶來了革新,同時也有效保證了中醫(yī)膏方的質量。要出一料好膏,必須做到開好方、配好料、熬好膏。確保膏方質量應涵蓋確保處方質量、藥材質量、處方調配質量,嚴格控制制備流程中的各個加工細節(jié)。
對于成品膏方,應保證質地細膩,稠度適宜,有光澤,無浮沫,無焦臭、異味和返砂,無焦屑、藥渣等異物(加細粉的膏方應在加入藥粉前檢查),按現(xiàn)行《中國藥典》(一部)附錄,微生物限度檢查和相對密度測定應符合要求。
膏方以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為底蘊,彰顯了中醫(yī)藥防病治病、養(yǎng)生保健的特色和優(yōu)勢,應用廣泛,前景看好。隨著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藥膏方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合理運用膏方,必須在制備工藝上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范進行,應用現(xiàn)代的先進技術和設備,不斷創(chuàng)新,使傳統(tǒng)的中藥膏方發(fā)揮出更好的效果。
[1]沈洪,張亞成.中醫(yī)臨證膏方指南[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53.
[2]孫彩華,錢松洋.中醫(yī)膏方的組成與制作[J].傳統(tǒng)醫(yī)藥.2009,18(22):72-73.
[3]張國平,劉媛媛.膏滋的制作與儲存[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1,27(8):56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