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瑤
(遼東學院 外語學院,遼寧 丹東118003)
《愛瑪》是簡奧斯丁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成功展現(xiàn)了一位有缺點而又不失人格的女主人怎樣在正確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完善自我人格的過程。奧斯丁的敘事方法巧妙之處是把主人公的盲點作為貫穿作品的軸心。愛瑪?shù)拿c就是她智慧的極限所不能探知的真相。整個故事是圍繞著她的盲點展開的。
主導故事發(fā)展的愛瑪?shù)拿c有三個:第一個是對海瑞特的誤導,錯配鴛鴦海瑞特和艾略特;第二個盲點是對弗蘭克和法爾??怂剐〗愕膽偃岁P系的無知,錯配鴛鴦海瑞特和弗蘭克;終極盲點是愛瑪不清楚自己對奈特利的感情,也茫然不知奈特利對自己愛戀已久,但最終,由于海瑞特聲稱喜歡奈特利而激發(fā)了她內(nèi)心的嫉妒,從而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感情。
但盲點只是愛瑪?shù)臒o知表現(xiàn),她背后所隱藏的深層意識才是導致錯誤行為的根本。作者沒有直接對愛瑪?shù)倪@種潛在的意識進行描寫,是因為它的潛在性,是一種超越了主人公意識之外的無意識,正符合了弗洛伊德對于本我,自我,超我的論述。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認為,人的意識是由幾個部分構成:自我(ego),本我(伊底id),超我(superego)。這三部分中全部的本我和大部分自我及超我是屬于無意識狀態(tài)的?!案ヂ逡恋抡J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沖動和欲望的貯存庫。本我是按‘唯樂原則’活動的,它不顧一切的要尋求滿足和快感……本我由各種生物本能的能量所構成,完全處于無意識水平中。它是人出生時就有的固著于體內(nèi)的一切心理積淀物,是被壓抑、擯斥于一時之外的人的非理性的、無意識的生命力、內(nèi)驅(qū)力、本能、沖動、欲望等心理能力?!盵1]愛瑪正是受這種“愉悅”的驅(qū)動,做出種種有損他人和自身的蠢事。這種愉悅就是驕傲的感受。而愛瑪又是具有種種道德觀念的傳統(tǒng)女性,這種“驕傲”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壓抑的,體現(xiàn)在她的表象意識就是為別人著想。
愛瑪?shù)男睦韯訖C分析——無意識驕傲
簡·奧斯丁塑造的愛瑪是一個接近完美形象的女孩,她聰明,美麗,富有,又具有文化修養(yǎng)——彈琴,繪畫,書籍,女工,雖不算精通,但樣樣都能拿起手來,除了一個致命的弱點——驕傲。盡管對于敏銳的奈特利先生,這是輕易就發(fā)現(xiàn)的事,但對愛瑪卻不是這樣,她不僅認識不到這是一個缺點,還享受著這種心理所帶來的快樂的滿足感。
愛瑪所犯的第一個錯誤——錯配海瑞特和埃爾頓。愛瑪?shù)呐鋵τ螒虻闹饕獎右蚴菉蕵?。在小說開頭,我們看到愛瑪和奈特利和伍德豪斯先生討論泰勒小姐和韋斯特先生的結合。這是幾乎所有人都看好的婚姻,但愛瑪?shù)靡庥谧约簭闹械摹按俪伞弊饔?,盡管奈特利先生否認她的促進作用,愛瑪卻不以為然,她得意于自己的“成果”,為自己的“成就”感到驕傲,這種欣喜促使她促成她進一步的配對活動,她認為 “It is the greatest amusement in the world!”所以愛瑪?shù)呐鋵π睦韯訖C一部分是源于“快樂原則”,而快樂的獲取是由于驕傲于自己的成就,也可以說驕傲是她的快樂源泉之一。而她對這一點是不甚清楚的。正如弗洛伊德所論述的,這種“快樂”存在于“伊底”,是有別于“自我”和“超我”的快樂沖動。它處在主人公的潛意識中,為非理性部分,所以不為主人公察覺,更沒有意識到它的邪惡,和將給別人帶來的傷害。
而對于簡·法爾??怂剐〗愫透ヌm克關系的盲點也與她的自高自大無不關系。愛瑪對于法爾??怂沟膽B(tài)度是持續(xù)的厭惡。但是這種感覺的深層原因?qū)τ趷郜斒遣惶逦模唺W斯丁是這樣描述的“why she did not like Jane Fairfax is a difficult question to answer”,但正如通常的那樣,奈特利先生的話語給讀者提供了信息“Mr.Knightley had once told her it was because she saw in her the really accomplished young woman which she wanted to be thought herself;”愛瑪雖然表面反對,但自省的時候卻不能赦免自己:“though the accusation had been eagerly refuted at the time,there were,moments of self-examination in which her conscience could not quite acquit her.”作者的這番敘述間接的透漏了愛瑪?shù)男睦韯訖C。作為讀者很清楚的看到愛瑪?shù)男睦硎怯啥始啥a(chǎn)生的厭惡。一個社會地位相對較低,年齡相仿,兒時生活在一起的少女,有了超越她的風貌和才華,實為對愛瑪這位在本地交際圈中享有名望的中心人物的冒犯。尤其沖擊了被贊賞和羨慕滋生的驕傲之情。這種新的人物的出現(xiàn),阻礙了力比多的快樂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的腦羞是令愛瑪不想面對并產(chǎn)生妒忌的緣由。愛瑪不能像喜歡海瑞特那樣喜歡法爾法克斯小姐。法爾??怂闺m然出生于沒落的中產(chǎn)階級,卻有幸受到上等的教育,有才學和見識。海瑞特是一個出身不明的棄兒,未受過太高的教育,性情溫順,喜歡逢迎愛瑪?shù)娜魏斡^點。假如法爾福克斯小姐是一種挑戰(zhàn),那么海瑞特則是友善而無害的。愛瑪無法看清自己,她畢竟受到很大程度的“超我”的壓制,使這一切都成為無意識的。愛瑪和法爾??怂共粫兊煤苁臁癝he could not get acquainted with her;”法爾??怂剐〗惚厝坏氖艿搅死渎?。而弗蘭克表現(xiàn)為疏遠法爾福克斯小姐,親近迎合愛瑪,極盡插科打諢的能事,正投合了愛瑪?shù)尿湴列睦?,雖然她知道自己并不愛他,但并不拒絕這種迎合,反而享受被取悅的感受。愛瑪錯誤的相信弗蘭克不喜歡法爾??怂剐〗?,而是喜歡自己的。恰恰是驕傲掩蓋了睿智。這種無意識中的驕傲的愉悅正是本我——伊底的以“唯樂原則”為驅(qū)動的體現(xiàn) 。
那么對于第三個盲點——沒有看到奈特利對她的真愛,也符合她的潛意識心理。奈特利先生不斷的對愛瑪?shù)娜秉c給予提醒和教導,這無疑觸犯了愛瑪?shù)臒o意識驕傲。這種無意識心理在人人恭維的環(huán)境中不斷滋長,形成了虛榮。在“唯樂原則”的驅(qū)使下,越使自己樂于接受恭維奉承,而對挫敗這種快感的批評卻是痛恨有佳,即使這種批評是真誠和有益的。這種潛在的無意識心理顯然已經(jīng)不能讓愛瑪理智的區(qū)分誰才是真正愛護自己的,而誰或者哪些事情是對自己有害的。如若不是愛瑪遇到的一次次打擊,也許她就永遠意識不到這一點。甚至愛瑪還驕傲的聲稱自己永遠不會結婚。這也是在這種無意識驕傲的驅(qū)使下的想法。愛瑪高調(diào)聲稱自己不需要結婚,實際上是在向別人展示她想相對于其他女性的優(yōu)越。傳統(tǒng)中女人需要婚姻,婚姻不僅能給女性帶來可依賴的生活伴侶,也是鞏固和加強女性經(jīng)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理想途徑。而愛瑪聲稱自己不會結婚,原因就是她自負自己的聰明不需要男人的支持,有具有足以令別人尊敬,和給自己贏得地位的強大經(jīng)濟實力。但這種以炫耀為樂趣的心理驅(qū)動卻在“自我”的掩蓋下不為己所知,她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是父親離不開她,她要以一種犧牲的精神去照顧父親的需要。她不覺得自己有什么不對,反而覺得高人一等。
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但簡奧斯丁巧妙的透過人物,情節(jié)讓讀者看到了一個年輕,能干,又有文化素質(zhì)的一位年輕女性,怎樣不自知的走在危險的道路上。驕傲是愚昧的根源,它掩蓋了理性,繼而和智慧隔絕;挫折是良師,是智慧道德和理性回歸的階梯。如果沒有遇到挫折和良師奈特利,這條路將最終會給愛瑪?shù)娜松鷰淼谋貙⑹腔薨档慕Y局。愛瑪也看到了這一點,她和奈特利喜結良緣,即找到了相愛的伴侶,又找到了指路的明燈,這真是人生不小的收獲。
從簡奧斯丁到弗洛伊德,雖然跨越近百年的歷史,我們?nèi)阅苎睦矸治龅姆椒ǚ治鋈宋锏乃茉?。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yōu)秀的作家無不延循著某種客觀規(guī)律才能創(chuàng)作出不朽的作品,它和科學理論分析一起為我們提供了探究人類意識的有效途徑。
[1]Jane Austen,Emma[M].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4
[2]http://baike.baidu.com/view/54737.htmfr=aladdin.
[3]Edward Copeland and Juliet Mcmaster,Jane Austen[M],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
[4]羅勝蘭.愛瑪——簡奧斯丁塑造的不完美的女主人公[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