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靖
(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黨委(院長)辦公室,浙江 湖州 313000)
隨著全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工作會議的順利召開,從中央到省市,各級黨委、政府對高職教育的發(fā)展都給予了足夠的重視,相繼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為高職教育的發(fā)展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環(huán)境。當前,高職院校牢牢把握正確的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圍繞“人才培養(yǎng)”這一核心工作,全面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進一步加強自身內涵建設,有序推進深化改革各項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水平。作為“90后”高職學生群體中的一份子,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受到了社會、學校及各界愛心人士等各方面的關注和支持,如何進一步強化該類學生群體的感恩意識教育,關系到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總體質量。
提高高職學生的培養(yǎng)質量,是關系到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和發(fā)展的重要工作,是全面落實全國高等職業(yè)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及黨和政府對高職教育發(fā)展部署的現實要求。切實加強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教育,有利于提升其對家庭、學校和社會的責任感,在進一步提升該類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全面提高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水平。
加強對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意識教育,促使他們具有一顆感恩的心,能夠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術技能的動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更好地回報他人、回報社會。在他們接受資金幫扶的同時,全面強化感恩教育,將更好地健全他們的個人人格,使他們對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倍感珍惜,從而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養(yǎng)成合理的消費習慣,營造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學會相互尊重、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學生是高職院校最為寶貴的資源,學生的培養(yǎng)是高職院校最為中心的工作任務,而學校的建設和發(fā)展也需要學生群體的全方位參與和支持。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作為一個群體,他們具有一顆感恩的心將有利于他們溶入整個學生群體中去。因此,加強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恩教育,有利于增強該類學生群體對學校的認同感、歸屬感,強化在學校建設和發(fā)展中的主人翁地位。該類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得到進一步提升后,其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術技能的激情才能得到切實提升,才能促使全校整體學風水平的穩(wěn)步提高,并有利于學校整體校風建設取得良好成效。
“90后”學生群體大多為獨身子女,孩子的成長成才關系著一個家庭的未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入高職院校學習,承擔著一個家庭未來建設與發(fā)展的重任,寄托了父母和家人的全部希望。通過強化該類學生的感恩意識教育,確保該類學生群體明確個人的成長與家庭、與社會進步和發(fā)展的關系,促使他們能更加主動地承擔起家庭和社會賦予的責任,用積極向上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態(tài)度,應對成長歷程中所經歷的各種困難,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培養(yǎng)他們勇于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承擔起對家庭和社會更多的責任。
感恩是對他人、社會和自然給自己帶來的恩賜和幫助在心里產生認可并真誠回報的一種意識、情懷和行為[1]。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校期間,均能夠不同程度地享受到來自國家的獎助學金、行業(yè)企業(yè)及愛心人士在校設立的助學基金等多方面的幫扶,為該類學生群體順利完成高職階段的學習任務,提供了足夠的資金支持和人文關懷。
在對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調查中,課題組發(fā)現: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外來的幫助,對社會和學校的幫扶非常感激,表示要珍惜社會、家庭和學校為他們的成長成才提供的環(huán)境和機遇,將認真刻苦地努力學習,爭取各門課程都能取得優(yōu)異成績,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公益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不斷鍛煉和提升自己,使自身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個社會需要的掌握一定專業(yè)技能的有用之才,并愿意盡自身所能幫助社會上的弱勢群體,為營造和諧的人文社會環(huán)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
但也有部分學生存在著“坐等資助、依靠資助”的情形,他們認為學校給予幫扶和資助是執(zhí)行上級黨委、政府的政策規(guī)定,自己享受資助和幫扶是理所應當的;還有個別學生為了一己私利,甚至有故意“偽造”貧困證明,“主動申請”成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樣的現象,擠占本就有限的資助和幫扶資源的情況也時有發(fā)生,這是非常不應該的;有些學生拿著社會資助的資金,過著與自身身份不相符合的物質生活,甚至還追求較高消費,完全忽視黨和政府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獎助學金的重要意義;個別同學領取獎助學金后,不愿意拿出部分少量的資金以幫助更加困難的同學和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忽視了個體在發(fā)展中理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個別同學自認為自身是弱勢群體,在班級的建設和發(fā)展中不愿意出力,不愿意付出,認為自己是應該得到幫助的一方,很少參加志愿者服務,與同學的交流也是少之又少,集體觀念和集體榮譽感極度缺失;還有個別同學在學習上不思進取,綜合成績位列班級倒數,缺乏明確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過著得過且過的大學生活,對未來的個人發(fā)展和自身的定位非常模糊。所有這些不良現象的發(fā)生,其實都是與這些學生缺乏感恩意識有關。
部分“90后”家庭經濟困難高職學生感恩意識的欠缺,對于其自身的成長、和諧社會的建設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高職院校黨委、行政特別是學生思政工作部門要高度重視這種現象,加強研究,在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物質幫助的同時,要進一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感恩意識教育,培養(yǎng)他們的感恩意識,使他們都能成為有愛心的人。
“90后”高職學生成長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大發(fā)展階段,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相對提升。但因出身于經濟貧困家庭,屬于社會相對弱勢群體,家長更多的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通過考取高分來改變家庭的命運,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而學校教育也更多地側重于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缺乏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足夠認識?!?0后”高職學生思想活躍,認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稍有欠缺,但接受新鮮事物的主動性強,速度快,容易受到社會及周邊環(huán)境的影響,對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評價有所欠缺。
“90后”家庭經濟困難高職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物質條件相對匱乏,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與其他同學交往時會產生自卑心理和不平衡心理[2]。該類學生則把讀大學視作是改變自身和家庭命運的重要機遇,在渴望得到社會尊重的同時,又深受家庭經濟困難帶來的各方面壓力,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這一特殊的稱謂,有些同學會產生排斥心理。而該類學生在接受各類資助的同時,家庭經濟困難的標簽將多次被提起,其家庭經濟困難的情況也會逐漸的被身邊的同學、朋友所了解,導致其內心的自尊心、自信心遭受不同程度的打擊。很多同學會認為別人是出于同情和憐憫幫助自己,甚至會認為接受資助是出于迫不得已的無奈,在這種內心心理的作用下,很難產生感恩的想法和回報社會的意識。
“90后”家庭經濟困難高職學生在其成長歷程中已經深受物質要求給自身家庭帶來的巨大壓力,家長為了家庭的發(fā)展和孩子的成長,更多的將時間和精力放在物質條件的改善上,把對孩子教育的責任和壓力更多地寄希望于學校的教育上。因愧于為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學生家長反而在生活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寵愛,竭盡所能的培養(yǎng)孩子,將家庭的責任和壓力全部扛在自己的肩上。家長們?yōu)榱撕⒆拥膶W習付出自己的全部,認為父母給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的發(fā)展和成長環(huán)境是理所應當的,更是父母職責所在,忽視了對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感恩教育,助長了部分“90后”高職學生的不思感恩,只顧自己享受和自私自利傾向的不斷發(fā)展,使他們的私心越來越重,造成這些學生缺乏年輕人應有的愛心和熱情。
另外,在目前“應試教育”這種大背景下,學校教育更多的偏重于傳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各級各類學校一般都十分注重學生的升學率或就業(yè)率,忽視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對于感恩教育更是少之又少。近些年,隨著資助工作的不斷深入,受助學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卻開展得相對較少,導致資助工作與感恩教育不同步,造成學生感恩意識淡?。?]。學校理應將資助工作與感恩教育同步規(guī)劃、同步開展,把握一切可以開展感恩教育的機會,提升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社會價值呈現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受到的重視程度還有所欠缺。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于金錢的欲望和對物質生活的追求力度也有較大提升,特別是近幾年,社會上物欲橫流,拜金主義盛行,這嚴重影響到高職院校學生的整體思想意識。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難免受到一些不良思潮的影響,造成不知恩,不感恩現象時有發(fā)生。因自身家庭經濟困難,而身邊同學、朋友的消費水平又高于自己,在這種極度不平衡的狀態(tài)下,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有所模糊,價值取向有所扭曲,感恩意識也逐漸淡薄,對社會、家庭和學校的不滿情緒有一定程度的上升。這種現象必須引起各高職院校學生工作者們的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引導,才能保障高職教育培養(yǎng)人才的總體目標。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到強化這項工作的重要意義,主動思考,主動作為,在制度保障、教育引導、活動設計等方面細化任務,強化責任,全面加強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教育,把他們培養(yǎng)成有愛心、懂感恩的有為青年。筆者以為要達到這樣的目標,可以采取以下幾方面措施:
人才培養(yǎng)工作是高職院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職院校黨委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職院校黨委要進一步貫徹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關于強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關文件精神,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別是要把感恩教育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體系中,強化制度建設,明確工作指導。二級學院(系)黨總支、支部要依據學校黨委的有關工作部署,切實抓好思政工作者的隊伍建設,統(tǒng)一思想,充分認識,在把社會各界的關愛送至每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同時,強化工作研究,主動積極作為,理論聯系實際,將對學生的資助幫扶和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各項活動的開展和平臺、載體的設計,在工作中切實將學校黨委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教育要求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育人工作人人有責,高職院校要充分發(fā)揮好全校教職員工,特別是輔導員、班主任等兩支思政工作者隊伍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恩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輔導員和班主任是高職院校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兩支隊伍,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堅力量。要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培訓會議、工作例會、研討會等多種方式,強化輔導員、班主任對加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提升工作的針對性和主動性。特別是負責助困工作的輔導員,要通過溝通交流等形式,及時了解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思想動向,有針對性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體教職員工尤其是與大學生有直接接觸的教師,要進一步強化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水平,學會感恩社會、感恩學校、感恩家庭,并通過言傳身教,以身示范,引導學生,幫助學生,全面提升學生的感恩意識。
各級各類黨團學組織和班團委要圍繞學校黨委、行政關于強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恩教育的有關要求,在相關輔導員、黨團組織的指導教師、班主任等人員的指導和幫助下,有針對性地開展多種類型的弘揚感恩文化的活動。如:感恩文化研討會、感恩文化節(jié)系列活動、感恩主題班會等,通過開展活動以切實提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意識。要積極鼓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走出去,在社會實踐及公益服務活動中,共同幫扶更加弱勢的社會群體,切實增強該類學生群體的社會意識、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
高職期間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是“90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人生的經歷中,度過的最后一個較為完整且正規(guī)的學習生涯階段,高職院校要主動承擔起該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強化該類學生的感恩意識教育,確保該類學生群體能夠更好地懂得感恩,懂得責任,懂得奉獻,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除高校以外,黨和政府、社會各界、行業(yè)企業(yè)、學生家長需要全力配合,積極作為,進一步提升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感恩意識,培養(yǎng)合格的技術技能人才,為實現“四個全面”戰(zhàn)略目標作出應有貢獻。
[1]魏燕霞.新時期“90后”高職學生感恩教育的現狀及對策建議[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0(8):141-143.
[2]莊燕青.關于培育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恩意識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4(11):117-118.
[3]康紅蕾.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恩教育的幾點思考[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院(社會科學版),2011(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