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丹丹
(河南質(zhì)量工程職業(yè)學院英語教研室,河南平頂山467000)
每一部影片都是一定文化區(qū)域歷史和社會文化生活的反映。[1]作為特定文化的產(chǎn)物,電影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环N娛樂消遣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載著傳播文化和社會價值觀的功能。美國電影是美國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它濃縮了美國文化,將美國的社會文化全景式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美國是一個以“平等、自由、民主”為原則的多民族國家。隨著我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進一步深化,許多美國影片陸續(xù)被我國引進,美國的文化價值觀也得到廣泛傳播。
電影《偉大的辯手》取材于真人真事,故事發(fā)生于種族歧視十分嚴重的美國南方,由丹澤爾·華盛頓導演、監(jiān)制并擔任主演,2007年12月11日在美國上映。在電影《偉大的辯手》中,馬文·托爾森是一位在言辭上有著很高造詣的黑人,精通寫詩和辯論。他任教于德州的一所黑人高校,反叛的精神及其激烈的教學方法不斷招致批評,但他不為所動,最后與辯論隊員們登上哈佛大學的辯論殿堂并擊敗了哈佛大學隊。托爾森才華橫溢,又熱心于黑人事業(yè)。新學期伊始,托爾森推出了重點改革舉措:吸納一名女性薩曼塔·布克進入辯論隊,并為辯論隊換血,讓詹姆斯·法莫二世與亨利·洛維加入。他規(guī)劃了一個長遠的目標,就是讓這些備受壓迫、社會最底層的黑人學生,將來某一天登上國際賽場。他用獨特的方法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使辯論隊員成為真正的強者,激活其靈魂深處對“平等”的渴望。在他們共同追求目標時,一個難得的機緣不期而至,他們與哈佛大學的冠軍辯論隊對決,并打敗了對手。馬文·托爾森憑借著對信念的執(zhí)著追求,實現(xiàn)了自己的目標,其成功的經(jīng)歷向觀眾闡釋了美國的核心價值觀。
“美國夢”在美國的建國過程中逐步形成,它肇始于18世紀70年代,是眾多美國人的價值追求。廣義的“美國夢”表現(xiàn)在國家層面,即“民主、平等、自由”;狹義的“美國夢”表現(xiàn)在個人層面,指個人通過自我奮斗而達到成功的夢想,社會底層向社會高層上升是其最主要的表征。對普通公民來講,他們要獲得更好的生活,唯有不懈的奮斗進取,通過自身勤奮、勇敢的行動去創(chuàng)造,相信明天會比今天更好。美國有完備的法律、言論自由和對人的尊重,為實現(xiàn)自身價值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懊绹鴫簟彪m附有理想主義色彩,但美國人從不寄希望于別人,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進取能夠改變自身的生存條件,對生活始終擁抱樂觀心態(tài),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電影《偉大的辯手》中的黑人教授托爾森,才華橫溢,面對嚴重種族歧視的社會環(huán)境,他崇尚個人奮斗,積極努力,以“美國夢”為價值引領(lǐng),努力為黑人爭取平等和自由。他組建黑人辯論隊,受到方方面面的阻擾,但他堅持自己的信念,自立自強,對這支黑人辯論隊大舉改新:吸納第一位女性成員,打破常規(guī)招納兩個新隊員,并且進行超大強度的訓練。最終這支隊伍榮登哈佛大學的辯論殿堂,贏得了尊重,獲得了渴望已久的“平等”。影片通過對黑人教授托爾森個人奮斗的過程進行詳細描述,生動彰顯了“美國夢”既是國家追尋的自由、平等夢,也是個人孜孜以求、自我奮斗的夢。美國人以擁有“美國夢”而驕傲,以個人奮斗取得的成功而自豪。[2]
個人主義是美國核心價值觀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美國,奉行個人主義,追求個人幸福已成為一種社會風尚。英雄主義則是人類對地理環(huán)境及人文理念的擔憂,是內(nèi)心深處對飄忽不定的未知世界無所適從的體驗。因此,他們需要擁有超自然能力的英雄歸來,拯救人類,拯救地球,讓人類重歸風平浪靜的生活,再創(chuàng)輝煌。他們靠自己的行動充滿自信和激情地去改善生活的質(zhì)量。[3]個人英雄主義體現(xiàn)了美國人關(guān)注自由、注重自身價值的文化價值觀。它再現(xiàn)了美國的自由主義,容納了個體對幸福、自由及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意蘊。
電影《偉大的辯手》中的馬文·托爾森,具有反叛的精神,為了美國黑人爭取自由與平等,而且始終秉持自己的信念,美國的個人主義與英雄主義在其身上得以顯現(xiàn)。他組建辯論隊,用語言的力量為黑人贏得自由和尊重,辯論隊保持十年不敗的驕人紀錄,最終他和辯論隊員一起進入哈佛大學的辯論殿堂。他擁有無比堅定的信念,這支撐他勇往直前,以行動實現(xiàn)自身價值與社會價值。在現(xiàn)實中,馬文·托爾森教授和辯論隊成員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托爾森成為世界著名的詩人,他繼續(xù)在南方德克薩斯農(nóng)民工會開展工作,1936年他在7個州的工會會員達31000人;詹姆斯·法莫二世為民權(quán)而奔走抗爭,成了民權(quán)運動領(lǐng)袖;薩曼塔·布克潛心學習法律,從事律師工作。他們都積極踐行個人主義,努力為自己而活,在角色扮演與現(xiàn)實生活中都實現(xiàn)了自身的愿景,使個人幸福、自由與價值觀實現(xiàn)了契合。
美國是一個多民族構(gòu)成的移民國家,80%的美國人都信仰基督教,上帝在他們心目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位置和作用。19世紀20年代,法國著名的政治思想家托克維爾認為,全世界還沒有一個國家如美國那樣,基督教對其國民的靈魂產(chǎn)生如此重要的影響。在美國人看來,是上帝使得他們安定地生活著。而美國總統(tǒng)宣誓就職時,都手按一本《圣經(jīng)》,《圣經(jīng)》是基督教的代表作,這表明基督教在美國具有至高無上的社會地位。絕大多數(shù)美國公民都認為,宗教信仰自由是每個美國公民的基本權(quán)利,任何人都不能隨意剝奪它。伴隨著宗教文化的多元化,它逐漸成為人們?nèi)粘I钪胁豢苫蛉钡囊徊糠?,同時也演變?yōu)橐环N社會意識?;浇涛幕膹V泛傳播日漸成為一種救世主義,這種救世主義使得美國人堅信自己是上帝選中的民族,自由和平等播散于全世界是他們之責任。
在電影《偉大的辯手》中,上帝的形象一直如影隨形,這在辯論隊隊員的精辟對白中體現(xiàn)得更為明顯:上帝是最高與最終的裁判,我們對手決定不了我們的輸贏,但上帝可以。上帝是最后的決定者,辯論隊的輸贏亦然,上帝已深深植根于辯論隊每個人的血脈之中,成為他們永恒的信念和心靈寄托。因此,無論他們在生活中遇到怎樣的挫折,在辯論隊的組建與成長中遇到多少坎坷,只要心中相信上帝,上帝就在身邊,那么所有的麻煩都會過去。在日常生活中,美國人以基督教徒身份把自己的所作所為向上帝傾訴,他們的生命就得到了嬗變,所有的痛苦都煙消云散,心靈獲得了解脫,從而走上重生之路。即使在當代世俗化與商業(yè)化的外表下,基督教的傳統(tǒng)精神內(nèi)核一直為美國電影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靈感。
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后,被歐洲政府迫害的清教徒紛紛移居到這塊新土地,他們懷著對自由、平等、民主等美好夢想的追尋,希望在這里建立理想中的國家。美國的《獨立宣言》凸顯人人生而平等,移民對于自由、平等、民主的不懈追求使得他們的文化實現(xiàn)了融合,這也是美國民族文化多元化的緣由。相對于主流文化,非主流文化對自由的追求更為強烈,這種追求為非主流文化的繁榮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美國建國時間不長,但先后經(jīng)歷了南北戰(zhàn)爭、經(jīng)濟危機、朝鮮戰(zhàn)爭和越南戰(zhàn)爭等重大歷史事件,這些事件對美國的傳統(tǒng)價值觀產(chǎn)生了強烈沖擊。美國人對傳統(tǒng)價值觀進行重新審視,對自我進行再認識,因而對社會的認識發(fā)生了變化,形成了非主流文化價值觀。非主流文化價值觀包括了黑人文化、女性文化和單身文化等。
黑人文化是美國非主流文化價值觀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黑人文化是從15世紀非洲黑人被劫掠到北美洲大陸開始的,經(jīng)歷了從痛苦不堪的悲慘遭遇到在黑暗中掙扎,到民族意識不斷醒悟和崛起,再到如今引領(lǐng)潮流的輝煌,歷經(jīng)了一個多災多難的艱辛歷程。當然,美國的非洲文化因素并非原來意義上的非洲文化,它借助美國黑人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應(yīng)變能力,在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下經(jīng)過各種變化,成為美國黑人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偉大的辯手》故事發(fā)生在美國種族歧視的背景下,以馬文·托爾森為代表的黑人,處于社會邊緣,屬于社會弱勢群體,但隨著民主意識不斷覺醒,他們依靠自己的力量,自發(fā)組織辯論隊,刻苦訓練,不斷超越自我,依靠語言的魅力發(fā)出內(nèi)心的聲音,以柔性的力量來主張自己的權(quán)利,最終獲得了尊重。他們的故事告訴我們,經(jīng)過不懈的奮斗,黑人在美國的社會地位已大為改觀,盡管未來仍有漫長的路要走。黑人以自身的努力和堅持獲得成功,贏得尊重、平等,讓世人理解、支持他們的群體行為,而他們獨有的電影、文學、音樂等元素構(gòu)成了美國獨具魅力的黑人文化,為美國的非主流文化增光添彩,使其更具包容性與多元性。
《偉大的辯手》是一部典型的體現(xiàn)美國文化價值的勵志片,影片借助馬文·托爾森為代表的黑人通過個人奮斗獲得成功的故事,闡釋了美國核心的文化價值觀。目前,美國大片在世界影壇的主導地位不可撼動。美國的價值觀也隨著美國電影的引進而進入我國觀眾的視野,對于美國電影中的文化價值觀,我們有必要進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理性分析。
[1]莊琦春.中外影視作品譯制的社會文化思考[J].現(xiàn)代傳播,2005(4):115-116.
[2]童長濤.論美國文化價值觀的影視傳播[J].電影文學,2013(9):73.
[3]韓向華.從原版英文電影解讀西方文化價值觀[J].時代文學,2010(2):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