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教育學院 張豫麗
漢、維語擬聲詞的結構特點對比
新疆教育學院 張豫麗
漢、維兩種語言中都有大量擬聲詞,并廣泛應用于生活和文學作品中,雖然它們擬聲的目的相同,但兩種語言中擬聲詞的構成卻有很大差異。
擬聲詞 結構特點 單一式 復合式
擬聲詞用它特定的結構描繪現(xiàn)實世界中的各種聲音,使我們的語言更加豐富、生動、形象。不同語言中的擬聲詞與客觀聲音都有一定相似性,但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語言的人因生活在不同的社會文化群體中,在各自的語言系統(tǒng)和言語習慣的范圍內(nèi)對自然界的同一種聲音所摹擬的結果也不完全相同。漢、維語兩種語言中都有大量的擬聲詞,并廣泛應用于生活和文學作品當中,雖然它們擬聲的目的相同,但兩種語言中擬聲詞的構成卻有很大差異。本文就從漢維語擬聲詞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來進行一下簡單對比,把漢維語擬聲詞從形態(tài)結構上分為單一式擬聲詞和復合式擬聲詞兩類。
單一式擬聲詞就是指由一個詞素單獨組成的擬聲詞。在漢語中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jié),所以單一式擬聲詞就是指單音節(jié)擬聲詞(A式),如嘎、哈、嘩等。在維語中主要是指單部式擬聲詞(X式),因為在維語中有時一個音節(jié)不能代表一個詞,所以在維語中論音節(jié)不如論詞素恰當。這類擬聲詞是由一個詞素單獨構成的,如bom、pars、pir、sim等。
1.漢語單音節(jié)擬聲詞(A式)。漢語中,單音節(jié)擬聲詞一般用來表示短促或突發(fā)的一次性聲音。《現(xiàn)代漢語詞典》(2002增補本中有明確標示的)單音節(jié)擬聲詞共有55個,占擬聲詞總數(shù)的37%,按輔音充當單音節(jié)擬聲詞的聲母出現(xiàn)頻率順序第一的是p共有6個;第二是c、d、h各有5個;第三是k、m、w、y、zh各有4個;第四是ɡ、s、t各有3個;第五是q只有兩個;第六是b、j、x各有1個;第七是ɑ、e、f、l、n、o、r。由此可以排列出以下聲母構成擬聲詞能力序列:
(1)p>(2)c/d/h>(3)k/m/w/y/z>(4)ɡ/s/t>(5)q>(6)b/j/x>(7)ɑ、e、f、l、n、o、r
這個序列共有7個構成單音節(jié)擬聲詞能力段,把能夠構成4個擬聲詞以上的聲母即第一、第二稱為高能力聲母;第三、第四稱為次高能力聲母;第五、第六稱為低能力聲母;第七稱為無能力聲母。
A式擬聲詞中78%都是“口”字旁,且都屬于基本擬聲詞,即對客觀聲音的直接模仿。A式擬聲詞中還存在極少數(shù)的語音變體現(xiàn)象,也就是一種聲音有多種語音形式表現(xiàn),如嚓(ca、cha摩擦聲)、吱(zhi、zi小動物的叫聲)。
2.維語單部式擬聲詞(X式)。維語中單部式擬聲詞是由一個語素構成的擬聲詞,其中包括單音節(jié)擬聲詞(一個元音)和多音節(jié)擬聲詞(兩個以上)。在《維漢大詞典》(2006民族出版社)中共收錄359個單部式擬聲詞,占維語擬聲詞總數(shù)的47%,其中單音節(jié)擬聲詞230個,占單部式擬聲詞的64%,如bom、pars、pir、simp等,這類擬聲詞大多是摹擬單音的,而且聲音由短、快、急、響的特點;多音節(jié)擬聲詞129個,占單部式擬聲詞的36%,這類擬聲詞大多是摹擬雙音的,以摹擬狀態(tài)和感覺的詞居多,如karas、xarak、d?ld??等。
根據(jù)統(tǒng)計,構成單部式擬聲詞數(shù)量在30個以上的詞首音是p、t、?,各39、31、33個;數(shù)量在20個以上的詞首音是?、?、 d、?、k、ɡ、l、m、w各21、26、24、23、23、24、23、22、24個;數(shù)量在8個以上的詞首音是q、h 、x各13、10、8個;數(shù)量在5個以下的詞首音是?、b、、r、z、s、?、j各1、5、1、3、3、1、1個;不能構成的詞首音有a、?、f、n、o、u、y 、e、i。
根據(jù)上述統(tǒng)計也可以排列出構成擬聲能力序列:
(1)p、 t、?>(2)?、?、d、?、k、ɡ、l、m、w>(3)q、h 、x>(4)?、b、、r、z、s、?、j>(5)a、?、f、n、o、u、y 、e、i
這個序列共有5個構成單部式擬聲詞能力段,把能夠構成30個以上的詞首音稱為高能力音素;能夠構成20個以上的詞首音稱為次高能力音素;能夠構成8個以上的詞首音節(jié)稱為低能力音素;能夠構成5個以下的詞首音稱為次低能力音素;不能構成擬聲詞的詞首音稱為無能力音素。
這類擬聲詞大多是由單音節(jié)或雙音節(jié)組成的閉音節(jié)詞,只有個別是開音節(jié)詞,如:m?、m?等。幾乎所有的擬聲詞都是輔音開頭的,以元音開頭的只有三個:?l??、?h?、jalit。
維語單部式擬聲詞后可以加動詞詞綴la/l?、ra/r?、ilda/ ild?/ ulda /uld?、qira/kir?、?i構成動詞。如:
?o?(嗡嗡聲)+ ulda→?o?ulda(嗡嗡響)
維語單部式擬聲詞詞尾重疊后加上id?夠成副詞。如:
ɡyp(撲通)+p+id?→ɡyppid?(撲通一聲)
漢語中復合式擬聲詞共有AA 式、AB式、 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ABCD式、A哩AC式、A哩BC式9種形式,把它們概括成雙音節(jié)擬聲詞和多音節(jié)擬聲詞,其中AA式和AB式為雙音節(jié)擬聲詞,其余的為多音節(jié)擬聲詞。在維語中,復合式擬聲詞就是指雙部式擬聲詞即有兩個以上語素構成的擬聲詞,在結構上相當于漢語中的雙音節(jié)擬聲詞,但兩個詞素之間必須要用“-”隔開,分為重疊式(X-X)、諧音式(X-χ)、對偶式(X-Y)三種。
漢語雙音節(jié)擬聲詞包括AA式和AB式兩種,占擬聲詞總數(shù)的52%;維語雙部式擬聲詞包括重疊式(X-X)、諧音式(X-χ)、對偶式(X-Y)三種,這類詞在維語擬聲詞中的數(shù)量較多,共400個,占維語擬聲詞總數(shù)的53%,漢維語雙音節(jié)擬聲詞都是擬聲詞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單音擬聲詞相比,都具有表現(xiàn)能力強和范圍廣的特點。
1.漢語AA式和維語X-X式、X-χ式。漢、維語中AA式和XX式擬聲詞都是單一式擬聲詞A式的一種完全重疊形式,都屬于同音重疊,形式大致相同,使用頻率高,表示一種聲音的延續(xù),如嘎嘎、咯咯、哈哈、?iri?- ?iri?、dir- dir、sim- sim等。
在漢、維語中這種形式的擬聲詞中都有一些擬聲詞的組成部分不能單用。漢語AA式擬聲詞中有一些從古代沿用下來的疊音詞,不是單一式擬聲詞A式的重疊,它們形式固定,所代表的聲音也比較固定,一般只出現(xiàn)在書面語中,如:朗朗、蕭蕭、颯颯等。這類疊音詞與重疊詞不同,重疊的詞可以單用,而疊音的詞不能分開使用。維語X-X式中的parak-parak(哄哄)、qah- qah(哈哈)僅僅摹擬重復出現(xiàn)的聲音,如果不重疊就沒有意義。
維語中還有一種重疊形式X-χ式,它實際上也是一種重疊,但是不完全重疊,后一個詞素和前一個詞素在語音上相似或相近,因為兩個部分常是雙聲或押韻的,所以稱作諧音式擬聲詞,如kas-kus、xar- xur、par-pur、tara?-turu?、pak-puk、paraspurus、pa?-pu?等,它們后一部分的χ發(fā)生了音變且均為雙聲,從而引起了詞義上的變化,如:taras- taras描述的是一種重復出現(xiàn)的聲音:喀嚓喀嚓,而taras- turus描述的就是一種時強時弱的不同的聲音:喀嚓——喀嚓。維語X-X式或X-χ式類擬聲詞名詞化后還可以發(fā)生人稱、數(shù)、的變化,這在漢語中是不存在的,如jam?urni? ?ar-?url?ri(雨的嘩嘩聲)中的l?ri是復數(shù)形式,harwni? zalak-zuluqi中的i是人稱變化(車子的叮鈴聲)。
2.漢語AB式和維語X-Y式。漢語中AB式擬聲詞和維語X-Y式都是由兩個互不相同的詞素組合而成的,但漢語中的A和B都是擬聲詞,而維語中的X和Y不一定都是擬聲詞,但意義相近,如ɑh-zar(呻吟聲)、ɡyldyr-?alap(哐啷聲)中的ɑh、zar、?alap都不是擬聲詞,這種形式的擬聲詞比較少見,而漢語中AB式擬聲詞比較常見,《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共有53個,占擬聲詞總數(shù)的36%,這些擬聲詞用兩個音節(jié)來摹擬一種聲音是因為現(xiàn)實世界中的聲音有時聽起來并不是那么清楚確切,往往需要把一個聲音分成兩個部分,而且多為雙聲或疊用,這樣使聲音更清晰、更形象。AB式擬聲詞表示的是一次性的、短促的聲音,是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的母體,它的后面可以加“一聲”“一下”“一次”等數(shù)量結構,但一定不能加“地”,如“樹咔吧斷了”絕對不能說成“樹咔吧地斷了”。
漢語擬聲詞中除了上述AA式和AB式,還包括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ABCD式、A哩AC式、A哩BC式,其中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都是AB式擬聲詞的重疊,也是對AB式擬聲詞的一種擴展。而維語擬聲詞中沒有以上幾種形式。
根據(jù)上述對比,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漢語擬聲詞的結構復雜且有規(guī)律性,維語擬聲詞的結構較簡單,在形態(tài)結構上二者共有的結構是:A式——X式、AA式——XX式、AB式——XY式中,漢語特有的結構是:ABAB式、ABB式、AAB式、AABB式、ABCD式、A哩AC式、A哩BC式,漢維A式、X式、AA式、XX式都很常見,而AB式中在漢語中常見,XY式在維語中卻很少見,雖然漢語是以單音節(jié)為基礎的語言,但在擬聲詞中多音節(jié)卻占多數(shù),而維語是以多音節(jié)居多的語言,但在擬聲詞結構中卻沒有明顯優(yōu)勢。而維語擬聲詞的構詞能力比漢語擬聲詞的構詞能力強,而且應用靈活。維語的擬聲詞富于形態(tài)變化,單部式擬聲詞之后加上la/l?、ra/r?、ilda/ ild?/ ulda /uld?、qira/ kir?、?i等詞綴就可以派生為動詞和副詞;維語擬聲詞名詞化后有名詞人稱、數(shù)、格的變化,jam?urni? ?ar-?url?ri(雨的嘩嘩聲)中的l?ri是復數(shù)形式,harwni? zalak-zuluqi中的i是人稱變化(自行車的叮鈴聲)。這些現(xiàn)象在漢語擬聲詞中是不存在的。
因而,漢、維語兩種語言中雖然都有大量的擬聲詞,并廣泛應用于生活和文學作品當中,而且它們擬聲的目的相同,但兩種語言中擬聲詞的構成卻有很大差異。
[1]哈米提.鐵木爾.現(xiàn)代維吾爾語語法[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2]馬俊民,廖澤余.維漢詞典[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
[3]陳世民,廖澤余.現(xiàn)代維吾爾語[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4]馬德元.漢維對比詞匯學[M].烏魯木齊:新疆大學出版社,2004
[5]劉珉.漢維共時對比語法[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6]張玉萍.漢維語法對比[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
[7]張明芹.AB式象聲詞的重疊形式研究[D].2006.05
[8]馬德元.漢維語詞的結構形式對比研究[J].新疆大學學報,2000.3
[9]莎妮亞·凱穆拜爾.維吾爾語中詞的重疊[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0
ISSN2095-6711/Z01-2015-1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