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忠祥,曾龍飛 (貴陽陽明眼科醫(yī)院眼科,貴陽 550000)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
解忠祥,曾龍飛 (貴陽陽明眼科醫(yī)院眼科,貴陽 550000)
目的 探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66例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均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治療。觀察66例患者術前和術后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及術后并發(fā)癥(角膜水腫、前房輕度炎癥反應、虹膜萎縮)發(fā)生率。結果 66例患者中術前視力 光感~0.4,平均0.1±0.2,術后視力0.3~0.8,平均0.4±0.1,術后視力較術前明顯提高(P<0.05)。術前眼壓8.5~82.1 mmHg(1.13~10.92 kPa),平均(25.01±14.74)mmHg(3.33±1.96)kPa,術后眼壓5.2~18.4 mmHg(0.69~2.45 kPa),平均(12.20±4.30)mmHg(1.62±0.57)kPa,術后眼壓明顯低于術前(P<0.05)。術前中央前房深度2.05~3.12 mm,平均(1.71±0.42)mm,術后中央前房深度2.98~3.72 mm,平均(2.34±0.39)mm,術后中央前房深度較術前明顯加深(P<0.05)。66例患者中術后出現(xiàn)角膜水腫9例(13.64%),前房輕度炎癥反應14例(21.21%),虹膜萎縮2例(3.03%)。結論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能夠有效降低眼壓,加深中央前房,提高患者的視力,是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 視力; 眼壓; 并發(fā)癥
青光眼是一種常見的眼病,是病理性高眼壓導致視網(wǎng)膜視神經損害以及視野缺損的一種眼病,如不及時治療,視野可以全部喪失而至失明,臨床治療主要以控制眼壓為目的[1]。閉角型青光眼眼壓升高主要受虹膜晶狀隔前移、晶狀體逐漸膨脹變厚、瞳孔阻滯及前房變淺等因素影響,使房角關閉。以往治療主要采取小梁切除聯(lián)合白內障手術治療。近年來,有文獻[2]報道,對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采取小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手術治療效果,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筆者對66例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均行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治療,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貴陽陽明眼科醫(yī)院收治的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66例,男35例,女31例,年齡60~78歲,平均(65.4±3.2)歲,病程2周~4年,平均(1.5±0.3)年。其中急性閉角型青光眼32例,慢性閉角型青光眼34例;合并皮質性白內障40例,合并核性白內障26例;晶狀體核硬度按LOCSⅡ分級:Ⅱ級35例,Ⅲ級31例;視力光感~0.4,患者的晶狀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渾濁。
1.2 手術方法
66例患者術前均行裂隙燈顯微鏡、視功能、眼壓、房角及視野等檢查;術前采用抗壓藥物治療,包括縮瞳劑、高滲劑、β-受體阻滯劑及碳酸酐酶抑制劑等,連用5 d;術前30 min采用20%甘露醇250 mL靜脈滴注,并采用0.25%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1滴·次-1;5%去甲腎上腺素滴眼,1滴·次-1。麻醉時采用2%利多卡因2 mL和0.75%丁哌卡因2 mL 滴入結膜囊內,麻醉后在患者的左眼鼻上方和右眼顳上方約3 mm位置做一隧道式的透明角膜切口,切口長度為1 mm。然后,在03:00透明角膜緣位置采用前方穿刺刀做一輔助切口,在前房內注入黏彈劑,并做一約5 mm的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對囊膜下方進行充分水分離。采用德國Geuder公司生產的Megatron 超聲乳化儀對囊袋內晶狀體進行核乳化,并采用原位法進行碎核,分塊吸除。自動抽吸系統(tǒng)或灌注系統(tǒng)清理殘留晶狀體皮質,再次在前房內注入黏彈劑,在囊袋內植入能夠折疊的后房型人工晶狀體,并將囊袋內和前房的黏彈劑吸除后對切口水密性進行檢查,術畢。
1.3 觀察指標
觀察66例患者術前和術后視力、眼壓、中央前房深度及術后并發(fā)癥(角膜水腫、前房輕度炎癥反應、虹膜萎縮)發(fā)生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術前與術后患者的視力、眼壓及中央前房深度比較
66例患者中術前視力 光感~0.4,平均0.1±0.2,術后視力0.3~0.8,平均0.4±0.1,術后視力較術前明顯提高(P<0.05)。術前眼壓8.5~82.1 mmHg(1.13~10.92 kPa),平均(25.01±14.74)mmHg(3.33±1.96)kPa,術后眼壓5.2~18.4 mmHg(0.69~2.45 kPa),平均(12.20±4.30)mmHg(1.62±0.57)kPa,術后眼壓明顯低于術前(P<0.05)。術前中央前房深度2.05~3.12 mm,平均(1.71±0.42)mm,術后中央前房深度2.98~3.72 mm,平均(2.34±0.39)mm,術后中央前房深度較術前明顯加深(P<0.05)。
2.2 術后并發(fā)癥
66例患者中術后出現(xiàn)角膜水腫9例(13.64%),前房輕度炎癥反應14例(21.21%),虹膜萎縮2例(3.03%)。
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是由于周邊虹膜堵塞小梁網(wǎng),或與小梁網(wǎng)發(fā)生永久性粘連,房水外流受阻,引起眼壓升高的一類青光眼。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臨床發(fā)病率較高,在眼病中具有較高的致盲率[3]。隨著人們年齡的不斷增大,晶狀體厚度也在不斷增加,懸韌帶逐漸松弛,尤其是伴有白內障的患者,其晶狀體吸水膨脹后會加重瞳孔阻滯,使虹膜和小梁網(wǎng)相貼近,使房水經通道流出后升高眼壓。
目前,臨床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主要采取手術療法。傳統(tǒng)的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治療方式主要為藥物與手術相結合,采取藥物有效控制眼壓后可根據(jù)患者的病程選擇濾過性手術或者虹膜周邊切除術治療,但其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術后視力,還可能導致患者的視力下降,特別是行濾過性手術治療后術后會進一步加重晶狀體渾濁、膨脹,導致約16%的患者需要再次行白內障手術治療,嚴重者還會導致發(fā)生角膜內皮損傷、前房較淺、黃斑囊羊水腫以及惡性青光眼等并發(fā)癥[4]。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出現(xiàn)角膜水腫9例(13.64%),前房輕度炎癥反應14例(21.21%),虹膜萎縮2例(3.03%),與廖洪斐等[5]報道的結果相似。
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能夠防止發(fā)生虹膜粘連,并可消除由于晶狀體原因導致的前房角狹窄。另外,白內障超聲乳化術不僅能夠完全吸出晶狀體皮質,而且術后還能夠加深前房深度,恢復房角功能,有效解除瞳孔阻滯;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視力,較好地控制眼壓。本研究結果顯示,66例患者的術后視力較術前明顯提高,術后眼壓明顯低于術前,術后中央前房深度較術前明顯加深(均P<0.05),表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能夠有效降低眼壓,加深中央前房,提高患者的視力,是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1] 王芳,吳志鴻.超聲乳化人工晶狀體植入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內障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4,32(8):930-933.
[2] 周潔.小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聯(lián)合小梁切除術42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中旬刊,2014,24(2):988-989.
[3] 岳曉紅,董敬民.閉角型青光眼伴白內障兩種手術方式的選擇[J].中華眼外傷職業(yè)眼病雜志,2014,36(8):611-613.
[4] 禤中寧,陳潔,劉晶.白內障超聲乳化吸除聯(lián)合房角分離術治療原發(fā)性閉角型青光眼的遠期療效觀察[J].廣西醫(yī)學,2014,36(10):1452-1453.
[5] 廖洪斐,王俊勇,張向榮,等.鞏膜池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fā)性青光眼的療效[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1,51(1):41-44.
(責任編輯:胡煒華)
2015-01-20
R775.2
A
1009-8194(2015)10-0060-02
10.13764/j.cnki.lcsy.2015.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