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偉
摘要:小學語文課程主要是為社會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全面發(fā)展的復合型人才提供基礎教育,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是對語文課本學習的提升與拓展,對小學語文綜合實踐課程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 綜合實踐
語文實踐活動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是新課標中綜合性學習的重要內容?;顒诱n對于豐富學生生活,開闊學生視野,增長見識,培養(yǎng)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以及加深學生語言體驗,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補充,是大語文觀的重要體現(xiàn)。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必須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認真上好語文活動課。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實踐活動課大致包括:傳統(tǒng)教育、愛國教育、了解大自然、口語交際和生活體驗等方面。這些綜合實踐課的設置,整合了學科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是新課改理念下,謀求學生“完整的人”的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一、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理論基礎
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具體表現(xiàn)為:第一,多元智能理論?;诙嘣悄芾碚摻虒W,要求教師更多地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征,重視學生發(fā)展的多元性。第二,需要層次理論?;谛枰獙哟卫碚摻虒W,要求教師針對學生的類型和需要開展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潛在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機。第三,建構主義理論。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教學,要求教師不斷豐富教學活動以豐富學生的經歷,使學生更多地根據(jù)自身所感所悟教學。
二、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探索與實踐
1.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原則
面對教師的諄諄教導,家長的苦口婆心,很多學生是在被動地接受新知識,不難發(fā)現(xiàn),長期處于這種狀態(tài)下的學生對于學習本身已經不感興趣。要想讓學生主動學習,對學習感興趣,先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地安排活動。對低年級來說,就要改變過去那種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引導學生感悟識字的方法,從而擴大識字量。因此,教師可在課上設計形式多樣的識字游戲,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輕松愉快地識字,這種記憶對學生來說可能會終生銘記。教師還可以找準時機布置課外識字任務,通過檢測給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學生展示的同時,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guī)恿似渌麑W生,在實踐中獲得了自信與滿足。隨著年級的升高和學生識字量的增加,教師可以組織活動,比如畫一畫、說一說、課本劇表演等學生更感興趣的活動,為中高年級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小學中年級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并引導學生充分發(fā)揮自我意識,讓學生學會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獨立選擇,想看什么就看什么,看到什么、聽到什么就說什么。教師應指導學生理清思路,把說出來的東西寫下來,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不會讓他們感到有負擔。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語文基礎,對社會和自然充滿著好奇與幻想,所以對他們而言,增強語文實踐能力就尤為重要。我們可以讓學生走出班級,走出校園,在親身實踐中加深對自然和社會的認識,同時讓學生在實踐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2.構建自主評價體系,引導自主發(fā)展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要改變課程評價過于強調甄別與選拔得功能,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得功能,根據(jù)這一指導意見,我從兩個方面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效果評價研究。
首先,采用“自我參照”標準,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針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興趣等內隱性因素,設制學生綜合實踐活動自我實踐活動自我評價表,強化評價的感性認識,鼓勵每一位學生建立自己的綜合實踐活動檔案,教師或家長根據(jù)觀察學生活動中的表現(xiàn),檔案袋中得活動成果等,用一般人能夠理解的語言,說明學生活動令人滿意或需要改進的地方,以便學生能夠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與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體會,以及進步的喜悅。例如,巧用電磁的實踐活動中,有位學生是這樣書寫自我成長記錄的:這次,我實實在在的學會了正確使用電烙鐵,我先把電烙鐵接通電源,過了一陣子,電烙鐵前段似乎在冒煙了,我操起它觸到小錫盒了。咦!觸點周圍的錫立刻變軟了,并通過松香的化合作用自動粘在了電烙鐵上了,我又馬上拉攏了導線與事先繞上數(shù)匝紅銅的鐵釘,在它們之間點了幾下,又給吹了幾口氣,哈!導線與鐵釘牢固地接在了一起,成了一支太公釣魚的無鉤釣竿了!我欣喜萬分,我也可以像老師那樣,用它來給同學們表演無鉤釣魚的神秘幻術了……還要定期開展“協(xié)商研討式”評定,將個人和小組的經驗成果展示出來鼓勵相互之間充分發(fā)表意見和評論,作為師生共同學習的有利機會,促進學生自我反思自我行為有助培養(yǎng)學生敢于和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并發(fā)表個人見解的優(yōu)良個性品質。
其次,采用量化參照標準進行評價。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師的引導行為采用模糊評價、感覺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說有其科學性,如要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功能,量化評價仍不可少,從評價的科學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出發(fā),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要素,我們設計了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評價表,來規(guī)范和調整教師的教學行為。評價表的項目有四塊,即目的內容、方式方法、活動過程和活動效果,每塊評價項目設置了評價要點、評價標準和觀察記錄。如活動效果這塊的評價要點是學生自主性、學生能動性、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生自主評價的標準是學生是否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主的思考、設計操作和解決問題;學生能動性的評價標準是主動活動面與主動活動量如何。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評價標準有三:(1)思路設計是否新穎;(2)方式方法是否多樣;(3)是否有一定的活動效果。并在每項內容后面附有觀察到的典型案例記錄,以完善評價的向導、激勵功能。
毋庸置疑,在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其語文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充分鍛煉,語文綜合素養(yǎng)猶如春風化雨悄悄潛入學生的心田。小學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打破了書本與生活的墻垛,淡化了學科邊緣,在開放的、動態(tài)的、實踐的土壤中,幫助小學生構筑了自己感興趣的并為之全身心投入的思維場、情感場、學習場,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翅膀翕然張揚,自由飛翔。
參考文獻:
[1]雷健,羅安麗,白春花,鄭守珍,吳紅霞,楊敏.小學語文實踐活動研究.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