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綜述

2015-04-09 12:49:17陳光軍
勝利油田黨校學報 2015年3期
關鍵詞:研究

陳光軍

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綜述

陳光軍

(四川民族學院康巴發(fā)展研究中心,四川康定626001)

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研究主要圍繞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內涵與本質特征、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比較、聯(lián)系、把握等一系列問題,在學術界進行了積極探討。在逐步深入并走向成熟的過程中,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研究還存在著比較方面研究不足、研究方法單一、國外研究成果介紹薄弱等問題,尚應借鑒以往研究中對本質把握、客觀評價、縱橫聯(lián)系等方面的有益成果。

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綜述

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內就有不少學者圍繞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如孔令棟的《“一窮二白”的哲學——評毛澤東探索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觀》等文章,20世紀90年代中期尤其是新世紀以來,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特別是國內馬克思主義理論界反復探討并引起激烈爭論的熱點問題之一。

一、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內涵與本質特征

目前學術界的界定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存在著不同的理解:

1.全面肯定說。持此觀點的學者以蔣國、施家瑞、張北根等學者為代表,但不同的學者劃分標準卻不盡相同。蔣國認為: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鮮明特色“一是顯明的新時代背景和中國國情特色;二是獨創(chuàng)性的哲學思維特色;三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核心”[1]。施家瑞認為:“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有著鮮明的理論特色。第一,毛澤東所處的時代與馬克思、恩格斯、列寧和斯大林都不同,他所處的新的時代使他一方面在建設社會主義問題上具有強烈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既想超常地發(fā)展國民經濟,又謹慎地警惕西方‘和平演變’戰(zhàn)略,避免滑出社會主義軌道。第二,毛澤東總是把紛繁復雜的社會問題提到哲學高度來認識,然后再高屋建瓴地指導社會實踐,尤其在歷史緊要關頭,更顯示出他哲學思考的深邃與遠大的戰(zhàn)略眼光。第三,毛澤東社會主義觀自始至終貫穿著全心全意為人民的核心思想。”[2]從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突破性的角度分析,佟玉東認為:毛澤東社會主義觀“解放思想,沖破前蘇聯(lián)模式,提出社會主義應有符合各國特點的多種模式;針對前蘇聯(lián)社會主義社會無矛盾的觀點,集中地論述了社會主義矛盾理論;指明在經濟體制上不應立即消滅資本主義,提出了發(fā)展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思想;在政治體制問題上,實行人民民主專政,建立了民主與集中相結合的社會主義政治體制;在發(fā)展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上,提出繁榮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的措施”[3]。

2.部分肯定說。持此觀點的學者以楊少英等學者為代表。從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和毛澤東思想區(qū)別性的角度分析,楊少英認為: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是毛澤東個人全部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中有精華,也有缺憾,盡管精華部分構成了毛澤東思想的有機組成部分,而整體卻不完全與之等同。其特征表現(xiàn)在:“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整個體系具有矛盾性;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整體內容缺乏現(xiàn)實性;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是馬克思主義與當時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際一種不完全結合的產物;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是他個人社會主義思想的總匯。”[4]還有的學者認為,“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特點是:正確與錯誤交織;思想始終動搖不定;現(xiàn)實性與空想性交錯。”[5]

上述這些不同意見的學術爭鳴都能夠啟發(fā)人們深入思考,但究竟哪些才是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本質特征仍需廣大理論工作者予以堅持不懈地去努力探究和論證。

二、比較視角下的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

學術界在探討毛澤東社會主義觀本質特征的過程中,并沒有簡單地孤立地抽象談論,而是在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與鑒別中進行深入研究的。

1.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橫向比較。所謂橫向比較,主要是毛澤東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之間社會主義觀的比較以及中國早期著名社會革命家間社會主義觀的比較。

其一,馬克思、恩格斯、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比較。從三者關于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設想的差異角度分析,吳茜認為:“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哥達綱領批判》《反杜林論》等著作中,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基本原則進行了深邃的構想。他們以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為物質前提,并基于對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及其運行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在所有制、經濟運行機制、分配原則、上層建筑各方面,構想出共產主義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截然不同的基本原則。1948年9月會議以前,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正確地運用了馬克思恩格斯關于‘經濟社會形態(tài)的發(fā)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唯物史觀原理和東方前資本主義社會國家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的有關思想,從而對馬克思主義關于落后國家社會發(fā)展理論做出了重要的創(chuàng)新和貢獻。建國后,由于各種復雜原因,毛澤東很快就放棄了新民主主義社會理論,推行‘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的超越發(fā)展戰(zhàn)略,使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充滿曲折、坎坷。究其深層原因,與毛澤東對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觀的理解偏差和在生產力落后國家實行社會超階段發(fā)展的模式密切相關?!盵6]

其二,孫中山、鄧演達、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比較。從三者所代表的階級立場上進行分析,丁三青認為:“孫中山、鄧演達、毛澤東分別代表著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三個階級、三個認識起點決定了三個認識層次即鄧之于孫的社會主義認識是繼承、發(fā)展的關系,毛之于孫、鄧的社會主義認識是超越、飛躍的關系。聯(lián)系他們的認識的紐帶則是孫中山的民生主義?!盵7]而且,“孫中山的社會主義思想只是對時代的表層反映,鄧演達盡管較之有所深化,但尚未達到升華的境界,而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思想則是對時代的自覺意識,它基于對時代的準確把握,并受科學社會主義的經典理論的指導?!盵7]

其三,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社會主義觀的比較。理論界關于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核心社會主義觀的比較研究較為系統(tǒng)和全面,但各自研究的視角卻不盡相同。一是從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不同側重點角度分析。曹小平認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領導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側重于理論應用;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人對科學杜會主義理論側重于現(xiàn)實運用;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人在堅特前兩代領導人社會主義觀的基礎上側重于將現(xiàn)實發(fā)展中的社會主義與黨的領導和建設緊密結合起來?!盵8]

二是從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差異性角度分析。王新婷認為:“在探索過程中形成的毛澤東、鄧小平各自的社會主義觀之間既有基本原則上的一致性,又有歷史過程中的前后銜接性和思想觀點的繼承性,也有核心問題上的巨大差異性。這些差異表現(xiàn)在:對社會主義的本質認識不同、對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把握不同、對社會主義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務認識不同、對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認識不同、對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認識不同、對外國資本主義認識不同等。”[9]李新芝則認為:“毛澤東設想的社會主義是以平均主義為特征、以實現(xiàn)平等為目的、帶有空想色彩的社會主義社會。在他看來,平等是脫離生產力的實際發(fā)展水平和社會發(fā)展階段的抽象原則,平等目標的實現(xiàn)從根本上不是取決于生產力的發(fā)展,而是在于社會道德的提高和生產關系的改變,這帶有明顯的倫理社會主義的色彩。而鄧小平社會主義觀的核心思想就是通過發(fā)展生產力來建設社會主義?!盵10]

三是從對社會主義認識繼承、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角度分析。陶林、張伶俐認為:“毛澤東對科學社會主義作了初步探索和大膽創(chuàng)新,引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為社會主義提供了制度前提,但是在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上,不幸陷入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泥淖,最終釀成了‘文化大革命’的悲劇。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鄧小平恢復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制定了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推動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成就。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江澤民與時俱進,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社會主義事業(yè)與執(zhí)政黨的建設結合起來,必將使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在新世紀取得更大勝利?!盵11]陳述認為:“毛澤東提出和堅持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一些正確方面,但也出現(xiàn)了某些失誤或較嚴重的失誤。鄧小平則繼承毛澤東正確的方面,糾正和結束其錯誤的方面,通過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再通過理論創(chuàng)新,終于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社會主義觀。”[12]

2.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縱向比較。所謂縱向比較,主要是根據毛澤東一生不同時期所形成的對社會主義的根本觀點和看法的比較,是自身成長不同時期的比較和研究。

其一,青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學術界對青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論述的文章并不多見,圍繞青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確立方面,鮮于浩認為:“青年毛澤東醉心于探討改造世界和中國的方法、途徑,倡導‘大規(guī)模的自由研究’求索模式。他成功地勸說蔡和森等會友共同實踐,在理性的比較研究過程中,確立了科學社會主義觀。”[13]

其二,晚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當前,學術界關于晚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的成果明顯多于青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研究,研討的視角和方法也較為不同,基本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晚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豐富內容。圣蕾、武計海認為:“毛澤東晚年社會主義觀內容豐富,主要囊括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在政治上集中體現(xiàn)為致力于社會主義上層建筑的構建,在經濟上集中體現(xiàn)為致力于新型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在文化上集中體現(xiàn)為力圖建立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文化?!盵14]

二是晚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整體評價。羅運洪認為:“晚年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是一個矛盾的體系,是一個有缺陷的體系,……是在探索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中形成的,其錯誤是為了追求理想的社會主義形態(tài)而沒有找到正確實現(xiàn)的方法而發(fā)生的?!盵15]圣蕾、武計海認為:“縱觀毛澤東晚年社會主義觀,正確與錯誤交織,有其貢獻之處,又有諸多失誤。以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科學程度為基點,可從三部分對其進行評析:一部分稱之科學社會主義,是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原理與中國實踐相結合而產生的創(chuàng)造性成果,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一部分稱之教條社會主義,是對馬克思主義或別國經驗的教條照搬;一部分稱之空想社會主義,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的理想和追求,脫離了中國國情,具有空想性。晚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及其實踐,有經驗,也有教訓,藉前車之鑒,方能推動社會主義事業(yè)邁向新臺階?!盵14]

三、聯(lián)系視角下的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

就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聯(lián)系方面學術界予以廣泛和密切關注,在毛澤東社會主義觀與“文化大革命”的聯(lián)系、與毛澤東思想的聯(lián)系、與鄧小平理論的聯(lián)系以及與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聯(lián)系等方面進行了較為客觀和全面的論證,但學術爭鳴尚有不足,與其它問題的關系探討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1.與“文化大革命”的聯(lián)系。魏憲朝認為:“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有著一定的甚至是密切的聯(lián)系。從客觀上看,毛澤東在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兩個重大問題上,未能沖破傳統(tǒng)的蘇聯(lián)模式,過分地強調生產資料的單一公有制和統(tǒng)一的計劃經濟體制,把與蘇聯(lián)不同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形式認作是違背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主義而發(fā)動‘文化大革命’是毛澤東的悲劇。從主觀上講,毛澤東試圖把原有的社會主義搞得更加純潔,來杜絕資本主義復辟,但由于他在社會主義基本特征上的認識超越了歷史階段,而形成了一套適合發(fā)動‘文化大革命’的‘左’傾思想體系,結果使自己走向了歷史的反面?!盵16]朱海雄則認為:“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的鮮明表現(xiàn)為人民公社思想和《‘五七’指示》,而這兩者又與‘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有著內在的、直接的關系?!盵17]

2.與毛澤東思想的聯(lián)系。楊少英認為:“和毛澤東思想相比較,毛澤東的整個社會主義觀,作為毛澤東本人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和觀點的總匯,它是一個矛盾的體系。正確的理論和觀點與錯誤的理論和觀點混雜在一起?!盵4]施家瑞認為:“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毛澤東思想既有相通部分,也有差異之處。毛澤東社會主義觀中正確部分屬于毛澤東思想的范疇,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此乃相通之處。不同的是,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是指他本人而不是領導集體對中國社會主義的總看法,既包括正確的也包括錯誤的兩方面的理論觀點和做法?!盵2]楊少英認為:“在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中,有一些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成功地運用馬列主義的某些基本原理,結合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際情況,得出的創(chuàng)造性的較成熟、穩(wěn)定的結論。這些正確的結論是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念的精華所在。這些正確的理論也是屬于毛澤東思想的重要部分。在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思想當中,有許多理論上并不錯誤,但完全‘照搬’科學社會主義的傳統(tǒng)模式所形成的理論觀點。這些觀點容易造成我國社會主義理論的僵化狀態(tài)。而這些恰恰正是毛澤東社會主義思想的主干。在毛澤東的社會主義思想中,還有一些既誤解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有關論述,又嚴重脫離中國實際,并且已經被實踐證明是屬于錯誤的理論和觀點。這些是毛澤東社會主義思想中的缺憾部分?!盵4]

3.與鄧小平理論的聯(lián)系??镩L福認為: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鄧小平理論的聯(lián)系,“第一,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道路問題上,強調要從本國國情出發(fā),走自己的路;第二,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階段問題上,強調社會主義的發(fā)展是一個有階段的過程;第三,在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問題上,強調要集中力量發(fā)展社會生產力;第四,在社會主義的發(fā)展動力問題上,強調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的動力?!盵18]黃岳海認為:“鄧小平在新時期的思想,特別是他創(chuàng)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是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繼承、完善和發(fā)展。在正確認識和深刻理解這二者關系時,必須反對兩種錯誤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沒有任何繼承關系,這是割斷歷史,不符合實際;另一種觀點認為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毛澤東那里早已有之,沒有什么新東西,否認有理論上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也不符合實際,是錯誤的。”[19]

4.與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聯(lián)系。楊建偉認為:“對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逆向轉變與他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問題認識的偏差無疑有著直接的關系。因為這一偏差不可避免地引起黨內甚至中央領導層的廣泛爭議,從而在工作和認識上產生激烈的矛盾和斗爭。按照實事求是的原則,這些本是正?,F(xiàn)象的矛盾和斗爭,是不難得到妥善解決的。但晚年的毛澤東從其偏誤的社會主義觀念出發(fā),不僅認為真理總是掌握在以他為代表的少數人手里,而且由于過去的巨大成功所形成的思維定式和思維慣性以及對階級斗爭的錯誤理解,導致他總是從階級斗爭的角度來看待不同的意見分歧?!盵20]

四、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把握

如何科學理解和正確把握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內涵、本質、特征、比較、聯(lián)系、啟示等一系列問題,學術界也進行了積極探討,主要有以下幾種代表性觀點:

1.按照時間順序來把握。按照時間順序歷史地考察毛澤東社會主義觀有助于我們了解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形成和發(fā)展的軌跡,但國內學者在時間段的界定上卻有著不同理解。

其一,三階段說。朱瑞海、曹賢姿認為:“從1956年4月《論十大關系》到1957年10月《在八屆三中全會上的講話》是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探索階段也是比較正確的一個階段。這一階段的著力點是以蘇為鑒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宏觀規(guī)劃和戰(zhàn)略構思。從1957年10月到1962年9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是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的具體形式和途徑作了微觀的設計,毛澤東的重點是如何快速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62年9月到1976年是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的重心從經濟建設轉向上層建筑,‘反修防修’是一條貫穿其中的主線,以致形成了‘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盵21]王正宇認為:“從1919年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這是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萌芽時期。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7年2月《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的發(fā)表,這是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形成時期。從1957年2月《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發(fā)表到1976年毛澤東去世,這是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曲折發(fā)展時期?!盵22]

其二,四階段說。孟慶春認為:“應把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分為四個階段來理解。第一階段:從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到1956年4月毛澤東《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發(fā)表。第二階段:從1956年4月《關于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發(fā)表到1957年10月中共八屆三中全會。第三階段:從1957年10月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到1962年9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第四階段:從1962年9月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到1976年毛澤東逝世?!盵23]田牧認為:“可以把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921年1月以前的青年時期;1921年1月—1956年4月《論十大關系》提出之前;1956年4月《論十大關系》到1957年;1957年夏到1976年9月。”[24]

2.按照現(xiàn)實邏輯來把握。何世芬認為:“在對照蘇聯(lián)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教訓和總結中國13年社會主義建設中正反兩個方面的豐富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通過自己三次艱辛的探索和創(chuàng)造,終于在思想理論上全面突破了由斯大林所僵化了的傳統(tǒng)社會主義思維框架,邁進了科學社會主義實踐階段的大門,并為完成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階段向實踐階段的過渡,奠定了思想基礎和理論基礎?!盵25]孫秀芳、翟洪峰則認為:“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基于對世界歷史的分析和判斷,不斷調整中國與外部世界的關系,先后兩次引導中國從世界體系撤離。第一次以新中國的成立為標志,中國從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脫離出來,加入到世界社會主義陣營;第二次從1950年代后期開始,以中蘇論戰(zhàn)為開端,中國又逐漸脫離世界社會主義陣營。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審時度勢,及時調整國際戰(zhàn)略,打開封閉的國門,中國逐漸重返世界舞臺。上述兩次對外戰(zhàn)略調整都深刻地影響了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盵26]

3.按照社會發(fā)展進程來把握。楊治遠認為:“毛澤東早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就從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系諸方面比較全面地描繪了未來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基本藍圖,其后,他又就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性質、任務及其歷史地位作了深刻的研究和論述,形成了他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觀。這一理論對指導和鼓舞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隨著形勢的發(fā)展變化,毛澤東的社會觀也有了新的內容,對未來社會有了新的設想和構思,這促使他的新民主主義社會觀不斷向前,產生了實質上的初級社會主義觀?!盵27]王敏認為:“一是要在世界歷史進程的大背景下考察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二是要在時代發(fā)展的進程中考察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盵28]

五、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評析

當前,學術界關于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研究正逐步深入并走向成熟,已取得的這些研究成果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問題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指導和借鑒:一是要深入思考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本質特征;二是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要在橫向和縱向的比較與鑒別中進行深入研究;三是要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與“文化大革命”的聯(lián)系、與毛澤東思想的聯(lián)系、與鄧小平理論的聯(lián)系以及與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聯(lián)系等方面進行較為客觀和全面的論證;四是要科學理解和正確把握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系列問題。

但其研究仍然存在很多問題,而且不足之處也很明顯。通過對資料的檢索、分析,結合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前沿研究的把握,我們對學術界當前關于毛澤東社會主義觀所進行的研究進行了評析,得到以下幾個基本結論:

1.毛澤東社會主義觀比較方面研究的不足。就毛澤東社會主義觀橫向比較研究來說,在世界范圍內,學術界僅就毛澤東與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觀進行了比較,還缺乏與俄國的列寧、斯大林,越南的胡志明,古巴的卡斯特羅以及朝鮮的金日成等其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或社會主義國家締造者的比較。同時,在中國范圍內,學術界突出強調了毛澤東、鄧小平和江澤民黨的三代領導核心間社會主義觀的比較,也同樣缺乏像與李大釗、陳獨秀、周恩來等其他杰出共產黨人的比較。而就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縱向比較研究來說,明確劃分早年毛澤東、青年毛澤東和晚年毛澤東的界限,科學比較毛澤東一生各個不同時期社會主義觀的形成與發(fā)展還迫切需要大力開展在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學術爭鳴,亟待學術界更多的學者進行廣泛探討和熱烈討論,以進一步深化認識,逐步達成共識,推動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走向成熟。

2.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方法的單一。當前,國內學者關于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研究方法還停留在只注重從先定命題出發(fā)作純邏輯推演而不注重實證分析或只有現(xiàn)象的羅列而不注重思辨抽象的研究水平上,缺乏對具體案例的分析和其他實證性研究方法的運用,今后應該加強運用實證性方法研究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探索,并將其與規(guī)范性研究相結合,科學地構筑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的方法體系。因為,只有建立在大量實證分析基礎之上的又注重思辨的邏輯抽象分析,才可能具有堅實的現(xiàn)實基礎,并進而得出科學的結論。

3.國外學者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介紹的薄弱。通過從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中檢索,我們可以查得從20世紀80年代初至今,學術界僅有西北政法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楊永康博士撰寫了《莫里斯·邁斯納視野中的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和《評邁斯納視野中的毛澤東社會主義觀》兩篇系統(tǒng)介紹國外著名學者視野中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方面的文章,而對國外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學術界卻很少涉及。其實,近年來,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研究引起了國外眾多學者的關注,他們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分析不僅給我們提出了許多有必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而且他們的研究還將有助于我們深化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從而用正確的社會主義理論指導社會主義實踐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4.其他不足。在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特征的表述上,準確性、嚴密性、系統(tǒng)性尚有不足;在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聯(lián)系上還存在許多空白領域;在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把握、意義、啟示等方面研究也有待于進一步深化。

[1]蔣國.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理論特色[J].毛澤東思想研究,1997(4).

[2]施家瑞.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理論特色[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3).

[3]佟玉東.論毛澤東對社會主義觀的突破[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2).

[4]楊少英.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辨析[J].玉溪師范學院學報,2001(6).

[5]張北根.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6]吳茜.試析晚年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馬克思恩格斯社會主義觀的差異[J].黨史研究與教學,2008(2).

[7]丁三青.孫中山、鄧演達、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的比較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1996(4).

[8]曹小平.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人的社會主義觀比較[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理論與實踐),2002(4).

[9]王新婷.試析毛澤東、鄧小平社會主義觀的差異及原因[J].中國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

[10]李新芝.毛澤東和鄧小平社會主義觀差異的詮釋學維度[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11]陶林,張伶俐.三代領導核心關于社會主義觀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2).

[12]陳述.毛澤東、鄧小平社會主義觀比較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00(1).

[13]鮮于浩.青年毛澤東的求索模式與科學社會主義觀的確立[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9(2).

[14]圣蕾,武計海.毛澤東晚年社會主義觀探析[J].安徽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6(3).

[15]羅運洪.晚年毛澤東社會主義觀探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5).

[16]魏憲朝.試析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文化大革命”的發(fā)生[J].聊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1).

[17]朱海雄.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文化大革命”[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S1).

[18]匡長福.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與鄧小平理論的內在聯(lián)系[J].當代經理人(北京經濟瞭望),2000(S1).

[19]黃岳海.鄧小平對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繼承、完善和發(fā)展[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6).

[20]楊建偉.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迷誤及其對社會主要矛盾判斷的影響[J].嶺南學刊,2002(3).

[21]朱瑞海,曹賢姿.試析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及其現(xiàn)實意義[J].安康學院學報,2007(2).

[22]王正宇.論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的歷史演變[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3(3).

[23]孟慶春.毛澤東社會主義觀研究三議[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4(2).

[24]田牧.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的歷史發(fā)展[J].科教文匯:上旬刊,2007(1).

[25]何世芬.社會主義一代宗師的光輝業(yè)績:《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讀后[J].長白學刊,1997(3).

[26]孫秀芳,翟洪峰.論世界歷史視野中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6).

[27]楊治遠.毛澤東新民主主義社會觀到初級社會主義觀的發(fā)展[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2(1).

[28]王敏.論毛澤東的社會主義觀[J].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2004(3).

Overview of Research on MAO Zedong View of Socialism

CHEN Guangjun
(Kangba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Kangding 626001,China)

Research on MAO Zedong's concept of socialism has become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academic circles,which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tent of the socialism concept of MAO Zedong and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comparison,relation and mastering of MAO Zedong's view of socialism.In the process of gradual deepening and becoming mature,the research on Mao Zedong's view of socialism still have such problems as inadequate study on comparison,research methods being unique, weak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research findings,etc.,so beneficial results should be referenced in terms of essence grasping,objective evaluation,vertical and horizontal relations,etc.in the previous studies.

MAO Zedong;view of socialism;overview

A84

A

1009-4326(2015)03-0001-06

(責任編輯 郭 偉)

2015-03-18

陳光軍(1969-),男,江西南昌人,四川民族學院康巴發(fā)展研究中心副教授,法學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

10.13600/j.cnki.jpsslof.issn.1009-4326.2015.03.001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tǒng)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余干县| 平和县| 监利县| 余姚市| 湘西| 武宁县| 台中市| 乌拉特后旗| 精河县| 东海县| 金坛市| 海阳市| 玛曲县| 石楼县| 滦南县| 霍林郭勒市| 兴义市| 富平县| 荔波县| 周至县| 道孚县| 吉水县| 东宁县| 瑞丽市| 顺昌县| 城步| 左贡县| 大余县| 景泰县| 嘉峪关市| 扶沟县| 泗水县| 沙湾县| 通许县| 剑川县| 康保县| 黄山市| 登封市| 甘南县| 乌拉特前旗| 肃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