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互動教學得到廣泛關注。從目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來看,以淺層次的互動為主,表現(xiàn)為以回答“yes or no”為主,互動形式較為生硬、機械,全體學生參與興趣不高。這樣的淺層次互動顯然不能引領課堂走向高效、走向精彩,因而教師必須將互動引向深層次,以助推課堂變革,實現(xiàn)高效課堂。
淺層次的課堂互動基本不注重問題的設計,只追求表面的“熱鬧”;深層次的互動則不同,它以學生興趣、認知水平等為基礎,要求教師設計具有深度、能夠調(diào)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參與的問題。教師可以以這樣的問題,帶領學生進行深度討論。學生在深度討論中,思維得到鍛煉、有話可說、與其他學生互動交流,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因此,教師應主動利用深度討論法,牽引學生思維的同時將英語課堂徹底激活,實現(xiàn)深層互動。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9A中的Unit1中的Reading People who are happy with their jobs這一課時,學生了解閱讀內(nèi)容后,教師設計了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小組活動:小組成員互相采訪對方,請根據(jù)采訪情況描述被采訪者的性格特征和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yè)。這樣的互動從表層到里層,學生的思維需要不斷轉動,并學會分析。在進行小組活動時,教師可以選擇參與到學生隊伍中,或是進行指導、調(diào)控。在組織學生進行這類深度討論時,教師需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做好鋪墊,讓學生一開始就覺得有話可說;二是逐層深入,在這個案例中,教師設計的問題呈現(xiàn)出梯度特點,學生的思維隨著問題而得到深入發(fā)展;三是要規(guī)范,討論主題要圍繞一個既定的中心。
所謂辯論法,就是通過設置觀點明顯相左的雙方觀點,引發(fā)學生辯論,經(jīng)過激烈的思維碰撞,達到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在初中英語閱讀中,教師可以提煉出與閱讀主題相關的、適合進行辯論的內(nèi)容,展開激烈的課堂辯論賽,深化學生對閱讀的理解,升華閱讀教學。在展開課堂辯論時,需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課前充分準備,也就是說教師要提前設計好辯論主題,讓學生根據(jù)主題,搜集辯論所需的資料。只有這樣,學生在辯論中才會有話可說,爭取利用有理有據(jù)的觀點贏得辯論勝利。二是課中辯論,教師要做好調(diào)控工作,以使辯論順利展開。三是辯論后的評價、總結,滿足學生被贊賞和被肯定的心理。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8B中的Unit8中的Reading Green Switzerland這一課時,教師結合這一閱讀主題,設計了辯論活動,提升學生對單元主題的認識。For side:People and nature are in harmony.Againstside:People and nature are not in harmony.學生課前做好資料搜集工作,為辯論做好鋪墊工作。課中辯論時,教師分配好記錄員,引導學生主動發(fā)言,爭取贏得辯論勝利。在辯論過程中,為了避免“冷場”,教師一定要察言觀色,適時鼓勵學生,促進學生表達。
角色扮演一直是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寵兒”。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角色扮演活動符合學生學習特點,并且能夠融洽課堂教學氛圍,讓課堂教學更有活力、更生動。同時,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還能促進學生深層互動,因為有效的角色扮演活動需要雙方了解場景、相互設計對話、融入感情表演。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交流、互動、互幫互助,形成良好的學習關系,有利于直達心靈的溝通。例如,在學習牛津英語9A中的Unit 3中的Reading What should Ido這一課時,結合閱讀主題What should Ido,教師設計的場景如下:請自主找搭檔,定角色(心理醫(yī)生、教師、好友等身份),傾訴出自己遇到的問題,搭檔給出合理建議(角色不同,建議的語氣、用詞略有變化)。針對這個場景,學生在操練中自主定角色,可以真實傾訴遇到的問題,也可以虛擬編排,而搭檔則依據(jù)對方傾訴的問題,給出建議(模仿角色)。這個角色扮演活動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很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興趣。根據(jù)學生的角色扮演活動,教師也可以深入了解學生。
為了彰顯初中英語閱讀的精彩,教師必須引領課堂從淺層次的互動過渡到深層次的互動。只有直達學生思維深處的互動,才能算是真正的深層互動。因此,教師必須了解學生,多變換互動方式,開啟全新的深層互動“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