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利利
(房山區(qū)河北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北京 102417)
加味良附丸治療胃潰瘍療效觀察
謝利利
(房山區(qū)河北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北京 102417)
目的:觀察加味良附丸治療胃潰瘍的療效。方法:選取2012年至2013年100例胃潰瘍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0例,治療組采用加味良附丸進行治療,對照組采用奧美拉唑膠囊進行治療,2組療程均為4周,治療后評價治療效果。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4%,對照組總有效率88%。結論:加味良附丸治療胃潰瘍有明顯療效,尤其對促進潰瘍面愈合、解除胃腸道痙攣、抑制或殺滅HP等方面有肯定療效,優(yōu)于奧美拉唑膠囊,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和胃腸道刺激癥狀表現,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加味良附丸;胃潰瘍;臨床療效.
筆者自2012年至2013年運用加味良附丸治療胃潰瘍取得了很好的療效,現將相關情況報告如下。
1.1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經胃鏡檢查確診為胃潰瘍;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標準》[1]辨證分型為寒凝氣滯者;依從性好。排除標準:除外胃惡性腫瘤及其他胃和胃外疾病及不能堅持服藥者。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電子纖維胃鏡確診。中醫(yī)診斷標準: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標準:胃脘冷痛、畏寒喜溫,食后或遇寒胃脘脹痛、舌淡苔白、脈弦。
1.3 治療方法
治療組采用加味良附丸(高良姜10~20 g,香附10~20 g,生黃芪10 g,當歸10 g,烏藥10 g,炒萊菔子30 g)水煎去渣,每日1劑早晚溫服。疼痛明顯時加元胡;脹痛明顯時加枳殼、厚樸;反酸嘈雜加烏賊骨、瓦楞子。對照組口服奧美拉唑20 mg,每日1次。2組患者治療期間均停用其他藥物,4周為1個療程。
1.4 療效評判標準
根據《中醫(yī)病證療效診斷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胃鏡檢查胃黏膜病變較治療前改善3個等級或消失;有效:臨床癥狀有較大改善,胃鏡檢查胃黏膜病變較治療前改善至少1個等級;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或加重,胃鏡檢查胃黏膜病變仍然存在或加重。
2組治療后總有效率比較(%)
良附丸首載于清代醫(yī)家謝元慶的《良方集腋》[2]。方中高良姜性溫味辛無毒,歸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理氣止痛的功能;香附辛、微苦、微甘、平,入肝脾三焦經,具有疏肝解郁、調經止痛、理氣調中功用;寒重高良姜量大于香附,氣滯明顯香附量大于高良姜,二藥合用散寒行氣共為君藥;黃芪味甘、藥性溫,歸肺、脾經,具有托瘡生肌、補齊固表功能;當歸性溫、味甘、辛,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功能,二藥合用益氣養(yǎng)血、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共為臣藥;烏藥辛、微苦、性溫,入脾、肺、腎、膀胱經,具有順氣、開郁、散寒、止痛功能亦為臣藥;炒萊菔子味甘、辛、性平,歸肺、脾、胃經,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效,炒后性降、藥性緩和、有香氣,可避免生品服后惡心等副作用,并長于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為佐使藥;痛重加化瘀止痛的元胡,脹痛明顯時加理氣消脹的枳殼、厚樸,反酸嘈雜加烏賊骨、瓦楞子制酸止痛,諸藥合用共奏攻補兼施、標本兼治之功。劉發(fā)等[3]通過實驗研究發(fā)現,良附制劑具有抗實驗性潰瘍、降低胃腸蠕動、胃酸堿度和胃蛋白酶活性以及抗炎鎮(zhèn)痛作用。從現代藥理研究方面佐證了良附制劑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的可靠性。
通過療效觀察顯示,加味良附丸對胃潰瘍的治療療效顯著,尤其對促進潰瘍面愈合、解除胃腸道痙攣、抑制或殺滅HP等方面有肯定療效,優(yōu)于奧美拉唑膠囊(P>0.05),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和胃腸道刺激癥狀,其安全性高、患者接受程度高。陳信義等[4]首創(chuàng)良附制劑加味治療或輔助治療晚期胃癌,體現了中醫(yī)藥治療慢性疾病療效的獨特性,因此具有臨床推廣意義。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2.
[2]謝元慶.良方集腋[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0:21-22.
[3]劉發(fā),劉滿江,熊元君.良附顆粒治療胃脘痛的實驗研究[J].中成藥,1999,21(8):417.
[4]王婧,陳信義.良附丸古今縱橫[J].北京中醫(yī)藥,2009,28 (3):236-239.
R573.1
A
1006-3250(2015)06-0756-01
2015-01-17
謝利利(1971-),男,北京人,副主任醫(yī)師,醫(yī)學學士,從事消化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