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君
(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040)
綜合護理干預對胃腸道手術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
單君
(寧波市醫(yī)療中心李惠利醫(yī)院,浙江 寧波 315040)
目的:觀察綜合護理干預對胃腸道術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將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胃腸道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綜合護理干預,記錄兩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排便時間、胃管拔除時間及住院時間,觀察術后患者腹脹、腹痛發(fā)生情況。結(jié)果:觀察組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為(25.8±5.6)h,對照組為(38.4±5.5)h,t=6.458,P<0.01;觀察組術后肛門恢復排氣時間為(33.5±4.4)h,對照組為(58.2 ±5.0)h,t=7.336,P<0.01;觀察組術后排便時間為(51.8±7.6)h,對照組為(82.8±5.5)h,t=9.775,P<0.01;觀察組術后腹痛腹脹緩解時間為(53.5±9.8)h,對照組為(84.6±8.7)h,t=9.588,P<0.01;觀察組術后胃管拔除時間為(16.3±6.5)h,對照組為(23.2±7.5)h,t=4.751,P<0.01;觀察組進餐時間為(39.8 ±4.6)h,對照組為(57.5±3.7)h,t=5.168,P<0.01;觀察組住院時間為(5.2±2.5)d,對照組為(9.4± 3.7)h,t=4.751,P<0.01。結(jié)論: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加快胃腸功能恢復,及早恢復進餐,利于康復速度加快,住院時間縮短,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胃腸道手術;綜合護理;胃腸功能
腹部手術是普外科開展最多的手術,胃腸手術患者由于受到麻醉、手術牽拉和胃腸道重建等因素影響容易導致胃腸蠕動恢復緩慢,可表現(xiàn)為腸蠕動消失、術后排氣、排便功能障礙等,部分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腹脹、嘔吐、腸梗阻等癥狀,或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本文對100例胃腸術后患者采取全面、安全、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獲得良好的效果,現(xiàn)將結(jié)果分析如下。
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行胃腸道手術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50例,觀察組中男27例(54%),女23例(46%),年齡為45-68(52±8)歲,全胃切除術13例(26%),胃大部切除術17例(34%),小腸部分切除術7例(14%),結(jié)腸部分切除術4例(8%),直腸部分切除術9例(18%),對照組中男25例(50%),女25例(50%),年齡為45-68(50±9)歲,全胃切除術14例(28%),胃大部切除術17例(34%),小腸部分切除術7例(14%),結(jié)腸部分切除術4例(8%),直腸部分切除術8例(16%),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常規(guī)護理方法,觀察組患者術后給予整體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早期康復護理及營養(yǎng)護理,具體方法如下。(1)心理護理:術后患者因害怕疼痛及擔心手術對身體傷害多伴有不良情緒,醫(yī)護人員應以真誠的態(tài)度與患者溝通,耐心聽取患者的感受,及時進行有關知識的宣傳與指導,鼓勵患者樹立樂觀、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患者自理能力,消除患者負面的心理情緒,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2)早期康復護理:術后2小時即可行早期活動,每2小時翻身1次,清醒后取半坐臥位,避免盆腔滲出液流入盆腔引起感染,同時能夠減輕切口縫合處張力,減輕疼痛,早期活動也能促進腸肌蠕動功能恢復,促進腸道內(nèi)的氣體盡早排出,緩解腹脹感受。術后6小時可進行腹部按摩,令患者仰臥、屈髖、屈膝,以臍為中心,繞開手術切口順時針按摩,每次15分鐘,每天3次,力度以患者耐受為宜,速度適中,可增強胃腸等臟器的分泌功能活躍,改善大小腸的蠕動功能。(3)營養(yǎng)護理:根據(jù)患者營養(yǎng)情況,術后可輸入腸內(nèi)營養(yǎng)混懸液,如能全力,第1天輸入500ml,第2天1000ml,第3天后每天1500,同時可配合流質(zhì)飲食,術后6或7天停止灌注,病人進食半流飲食,待患者肛門恢復排氣后,可從流質(zhì)逐漸恢復正常飲食,多選擇高纖維食物、水果、蔬菜等食物,多飲水,保持大便通暢。
3.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術后腸鳴音恢復時間、肛門恢復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胃管拔除時間及住院時間,觀察術后患者腹脹、腹痛發(fā)生情況。
4.統(tǒng)計分析。將數(shù)據(jù)錄入SPSS 17.0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進行卡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圍手術期觀察指標比較結(jié)果如下(見附表)。
整體護理干預與傳統(tǒng)護理方法存在較大差異,強化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對術后康復的認識,自覺配合進行相關治療,提高術后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有效地促進術后患者的康復過程。早期康復護理包括下床活動、腹部按摩護理、促進胃腸蠕動護理等能促進身體各個系統(tǒng)代謝的增強,減輕腹脹、增加食欲、促進營養(yǎng)吸收及傷口愈合[2]。
附表 兩組觀察指標比較
研究表明,胃腸手術后無明顯腹脹即可進行腸內(nèi)營養(yǎng),維護腸道細菌的生態(tài)平衡,維護腸壁結(jié)構和細胞功能的完整性,減少腸道細菌易位,能夠可加快患者術后恢復,縮短病程。腸內(nèi)營養(yǎng)輸注時,應從低濃度到高濃度,輸注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且營養(yǎng)液的溫度應保存在35-37℃,避免出現(xiàn)腹瀉。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加快胃腸道手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恢復速度,及早恢復進餐,利于康復速度加快,住院時間縮短,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亢玉紅.腹部手術患者圍手術期的心理護理[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8,5(8):487.
[2]沈 潔.手術患者的心理分析及護理[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8,24(18):2826-2827.
R473.5
A
1002-1701(2015)10-0141-02
2014-12
單 君,女,本科,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002-1701.2015.1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