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良
2014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說:“我們生而為中國人,最根本的是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覺的價值觀。”[1](P171)我們體會,這段講話中提出的“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是個內涵豐富、意義重大的概念,需要我們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本文就這一概念的提出,它的主要內容和若干特點,以及它的重大意義等問題,談點粗淺認識。
這里首先需要認識的問題是,在習近平的講話中,“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是偶然提及或使用的概念,還是一個深思熟慮、反復使用的概念?這個問題關系研究的價值。如果是偶然提及或使用的概念,可以不必研究,但如果是深思熟慮、反復使用的概念,就大有研究的必要。我們看到,有關這一概念的提法、說法在習近平的講話中可謂比比皆是。
2014年2月24日,習近平在主持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說:“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保?](P164)這里的“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實際是“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另一種說法。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在北京市海淀區(qū)民族小學主持召開座談會時說:“為什么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頑強生存和不斷發(fā)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保?](P181)這里說的“我們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實際也就是指“我們有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再有,習近平講話中反復提到的“中國夢”、“中國精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也都可視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不同表述。因此,如果我們不拘泥于文字的具體表述,而是重在其內涵或精神實質,那么可以得出結論:“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在習近平的講話中是個極重要的概念;相關的提法和說法也都可以統(tǒng)一在這個概念中來理解。
還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是:習近平何以能夠提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他又為什么如此強調這一概念?換句話說,這個概念的客觀基礎和現(xiàn)實針對性是什么?這也是我們全面理解和深入把握這一概念的前提性問題,需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這個問題可以從國內和國外兩個方面來看。
先從國內看。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不僅取得了物質文明建設的世界奇跡,而且取得了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這些理論和實踐上的偉大成就,是提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客觀基礎或前提條件。但問題還有另一面,就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巨大發(fā)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一些人的理想信念喪失、思想道德滑坡、精神追求缺失、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淡薄甚至丟棄的現(xiàn)象已十分嚴重。有學者指出,現(xiàn)在的一些年輕人,他們是學著外語,聽著西方搖滾樂,看著好萊塢大片長大的,而對自己的民族文化卻漠不關心,他們實際上成了“香蕉人”,即從皮膚上看,他們屬于黃種人,屬于中國人,但從精神上看,他們卻成了白種人、西方人。[2](P87)此類問題的存在也是不爭的事實。從這里看,提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也有著極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
這種現(xiàn)實針對性還可從國外來看。這就是西方一些媒體、學者乃至政要正千方百計在文化精神領域影響中國、丑化中國甚至企圖演變中國。具體手法是多種多樣的,或者是直接貶低中國在思想文化領域取得的成果,如前些年時任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不用害怕中國的崛起,因為中國人沒有自己的思想和精神;或者通過他們所謂的“普世價值”來攻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模糊、歪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屬性。舉最近的兩個例子。一個是2014年9月,打著“民主”、“自由”旗號的香港“占中”運動爆發(fā)后,西方不少媒體將其稱作“顏色革命”的香港版,并稱之為“雨傘革命”。如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封面就有“雨傘革命”的標題,英國《金融時報》以“雨傘革命讓人質疑一國兩制”進行報道,《華爾街日報》以“香港民主覺醒”為題進行報道。其意圖是,通過香港的“占中”在整個中國發(fā)動一場“顏色革命”。再一個例子是,十八大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后,海外有媒體評論說:“官方將西方普世價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等重要理念都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共傳統(tǒng)意識形態(tài)的一次大膽突破,展示了中共在意識形態(tài)和治國理念上試圖‘與時俱進’的意圖?!奔凑J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西方的“普世價值觀”。[3]
顯然,國內外這種現(xiàn)象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黑格爾曾說:“一個有文化的民族竟然沒有形而上學——就像一座廟,其他各方面都裝飾得富麗堂皇,卻沒有至圣的神那樣。”[4](P2)這提醒我們的是,一個國家或民族,不論其經濟如何發(fā)達,物質如何豐富,但如果沒有自己的思想或精神,是不可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也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習近平的講話十分重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反復強調思想道德建設的極端重要性。2013年4月28日,習近平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指出:“實現(xiàn)我們的發(fā)展目標,不僅要在物質上強大起來,而且要在精神上強大起來?!保?](P46)2013年8月19日,他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才能順利向前推進?!保?](P153)這些講話的精神都可集中到一點,就是要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塑造或重建當代“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
那么,這種有別于其他國家或民族的“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究竟指什么呢?如果說,“人的精神世界”,主要是指一定的理想信念或信仰、價值觀念或道德觀念,以及對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認同,那么,從習近平的講話精神看,當代“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就主要是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共同的理想信念或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全民最大公約數(shù)的價值觀或道德觀以及作為中國人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傳承。
首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它在“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中解決或堅定的是中國人對科學社會主義的信仰問題。之所以這樣看,是因為按照《漢語大辭典》的解釋,所謂信仰是“對某人或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極度相信和尊敬,拿來作為自己行動的榜樣或指南”[5](P1453)。從這個解釋看,就某種主張、主義而言,科學社會主義無疑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進步、最科學、最正確的信仰,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成功實踐,其本質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么主義,因而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實際也就是堅定科學社會主義的信仰。在當下的中國,它具體化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有些國人總覺得中國這也不行,那也不好,言必稱西方,連月亮也是外國的圓。然而他們不懂得,沒有什么比自己國家的巨大成功更讓人自信了。正如習近平所說:今天之中國,同新中國成立以前之中國相比,同鴉片戰(zhàn)爭以后之中國相比,有天壤之別?。。?]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這一點,我們要理直氣壯!他還說,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必須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撐,我們要在全黨全社會持續(xù)深入開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高揚主旋律,唱響正氣歌,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讓理想信念的明燈永遠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閃亮。[6]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就應是“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結構中的一個基本構成因素,它標志著當代中國人的信仰。
其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它在“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中解決或確立中國人的道德問題。黨的十八大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這24個字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回答了我們要建設什么樣的國家、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培育什么樣的公民等重大問題,為國人提供了一個評判國家、社會和公民素質的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而這個價值標準,實際也是中國人的一種道德標準。因為所謂“德”,按我們中國人的理解,是對“道”的認識和踐行,即對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和運行規(guī)則的認識和踐行。人們認識了“道”,內得于己,外施與人,便稱為“德”。古人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保ā抖Y記·大學》)習近平也說:“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1](P168)從這個意義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歸根到底是要重建當代中國人的“德”。而所謂“重建”,不只是在一般意義上說每個時代都有不同的核心價值觀或道德標準,因而需要重建;就從現(xiàn)今某些國人的言行來看,已是心里沒有任何敬畏,行為沒有任何底線,更是迫切需要重建,即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來重建中國人的“德”,解決“做一個什么樣的中國人”的問題。如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應成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結構中的一個基本構成因素,成為當代中國人的價值標準或道德標準。
再就是有幾千年歷史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它在“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中解決或夯實的是中國人的根基問題。新時期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意義是多方面的,但它的根本意義是增進國人對民族文化精神的認同。這個問題之所以特別重要,是因為我們已處于全球化的時代,而全球化正從經濟生活上拆除一切民族國家之間的自然屏障,把整個地球變成一個村落。在這種情形下,如果我們失去民族文化精神的認同,中國人就會在精神上處于飄蕩無根的狀態(tài),就會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園。我們知道,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尋找自己的精神之根和智慧之根,是任何一個成熟民族建設自己的精神家園的必經之路,是一種普遍的文化現(xiàn)象。西方人之所以重視古希臘文化,是因為他們將其視為自己的精神家園,正如黑格爾所說:“一提到希臘這個名字,在有教養(yǎng)的歐洲人心中,尤其是我們德國人心中,自然會引起一種家園之感?!保?](P157)毛澤東也說:“我們不應當割斷歷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保?](P534)習近平也多次提到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我們的根本、根基問題,例如他說:“牢固的核心價值觀,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拋棄傳統(tǒng)、丟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wěn)腳跟的根基?!煌緛聿拍荛_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chuàng)新?!保?](P164)這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弘揚也就成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一個基本構成因素。
概括上述,在“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人的“信”,即理想信念或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人的“德”,即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和個人的德;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是中國人的“根”,即精神家園。它們是“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基本構成因素,缺一不可;“信”“德”“根”三足鼎立,共同支撐起了當代“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
根據(jù)上述對“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主要內容的理解,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概括出它的若干特點,以深化對它的認識。
主體這一概念,從哲學上看,可以是個體即個人,也可以是集體,如國家、民族、階級、政黨、組織等。但無論是個體主體,還是集體主體,都具有一定的主體性,也就是依靠自己而存在,不靠外部的作用或力量,不把外部的作用或力量作為自己生存發(fā)展的決定因素,否則,它就不是主體,而是一個從屬的存在物,一個屬于別人的存在物。馬克思就曾指出,在人自身之外去尋找主體,他就無法擺脫從屬的地位,因為“任何一個存在物只有當它用自己的雙腳站立的時候,才認為自己是獨立的,而且只有當它依靠自己而存在的時候,它才是用自己的雙腳站立的”[9](P129)。從這個意思看,所謂主體性,就是毛澤東提出和強調的獨立自主,也即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再次強調的:“堅持獨立自主,就是要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保?](P29)這里的意思顯然包括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即中國的事情,必須按照中國人自己的思想觀念來辦,從而把自己的前途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正是這樣一種具有鮮明主體性的概念。它是我們黨提出的概念,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應具有的概念。因為這一概念關系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源于中國道路的巨大成功,源于這一巨大成功產生的自信,因而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這意味著,只要是中國人,就都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或信仰,堅持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道德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
這一點,最明顯地體現(xiàn)在它涵有5000多年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上,但又絕不僅僅如此。它還體現(xiàn)在這一文化精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或信仰的意義上,體現(xiàn)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道德觀的支撐上。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而言,習近平講,我們之所以要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因為“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多年的持續(xù)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以來170多年中華民族發(fā)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具有深刻的歷史淵源和廣泛的現(xiàn)實基礎”[1](P39-40)。這就告訴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或信仰,也就是堅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價值,守護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二者之間非但不矛盾,反而是內在統(tǒng)一的。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道德觀而言,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中的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正是它的重要源泉。從這個意義看,堅持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道德觀,也就是要堅持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努力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因此,不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或信仰,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道德觀,也都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
在我們看來,“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不是一個保守的、封閉的世界,而是一個發(fā)展的、開放的世界;不是一個已經建成了的世界,而是一個正在建設中的世界。從它的開放性說,人類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世界上一切優(yōu)秀的精神文明成果,都在我們的學習借鑒之列。事實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就貫穿著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也吸收了包括西方國家在內的所有人類社會創(chuàng)造的文明成果。今后我們還將繼續(xù)學習借鑒。但同樣重要的是,這種學習借鑒并不是照抄照搬,而是結合自己的國情,通過消化吸收后變成中國人自己的精神,因而仍屬于“中國人獨特的精神世界”。這就像我們吃了食物,通過咀嚼、消化和吸收變成自己的血肉一樣。開放性還聯(lián)系著建設性,即“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是一個建設中的世界,并不是一個已經建成的或完成的世界,或者說,它還不是每個中國人都已經具有的精神世界,而是一個正需要全社會來塑造或建設的世界。無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或信仰的堅定,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道德觀的培育和踐行,還是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弘揚,都需要通過深入持久的宣傳教育,才能使之內化為全體中國人的精神追求,并外化為自覺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建設“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還任重道遠。
雖說“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是一個建設中的概念,但完全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個有著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概念,一個能夠積極引導當代中國人在精神領域大踏步前進的概念,因而無論從理論上講還是從現(xiàn)實上看,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從理論上看,“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聯(lián)系著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是這一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在馬克思恩格斯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中,實現(xiàn)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規(guī)定和價值規(guī)定。在他們看來,社會主義不僅要從物質生活的貧困中解放出來,而且要從精神生活的片面發(fā)展中解放出來,努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以實現(xiàn)人的全面解放和全面發(fā)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中國共產黨,當然也十分重視這個問題。新中國建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就一直強調思想道德建設,并隨著社會發(fā)展的進程不斷提出有關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如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國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所謂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學、文化(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產主義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紀律,革命的立場和原則,人與人的同志式關系,等等?!保?0](P367)在此之后,江澤民把人的全面發(fā)展納入社會主義本質的范疇,強調人的全面發(fā)展不僅是一個理想目標,同時也是一個現(xiàn)實運動和歷史過程,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必須努力實現(xiàn)的一個現(xiàn)實目標。[11](P295)胡錦濤提出“以人為本”的科學發(fā)展觀,將人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明確的價值目標落實到現(xiàn)實社會的運行機制之中,使之與社會全面發(fā)展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中國化的具體成果。習近平以這些理論和實踐的成果為基礎,進一步提出“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這個嶄新的概念,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或信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或道德觀、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精神作為這一概念的主要內涵,既豐富和深化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涵,也豐富和深化了我們黨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因而可看作是這一理論的最新成果。
從現(xiàn)實上看,“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切中當今中國精神生活的實際,具有正本清源、引領前進的重大作用。前面提到,我們已處于全球化時代,而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給中國經濟發(fā)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給我們的精神生活帶來嚴峻挑戰(zhàn)。這特別表現(xiàn)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憑借其強大的政治經濟優(yōu)勢,向全球進行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觀的滲透。在這種情勢下,如果我們失去警惕,甚至接受或認同他們所謂的“普世價值”,那就會成為他們的俘虜,喪失自己的身份、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思想觀念和價值體系。然而不幸的是,這種情況正在某些國人身上發(fā)生。明明是我國發(fā)展可以說是“風景這邊獨好”,卻總是有人相信“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明明是沒有一個國家真正成功地實現(xiàn)了美國等西方國家輸出的價值觀,卻仍然有人把這種價值觀視為普遍真理;更有甚者,則是對自己作為中國人的極度不自信,千方百計要把自己變成西方人。凡此種種,都迫切需要解決國人在精神領域存在的問題,解決“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1](P171)的問題,以“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1](P162)。而提出和建設“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大舉措。
最后要指出的是,提出和建設“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歸根到底是因為“中國已經發(fā)展起來了”[1](P170),因而其意義還須從它們二者之間的聯(lián)系上來認識。馬克思曾對這種聯(lián)系說過一段十分精彩的話:“工業(yè)的歷史和工業(yè)的已經產生的對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開了的關于人的本質力量的書,是感性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人的心理學。”[9](P127)這段話的意思是,“工業(yè)”的歷史及其成果,最集中、最感性地反映了人的本質力量或內心世界,是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的公開展示。這個意思完全適用于我們對“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理解。試想,為什么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在政治經濟科技等還保持著一定優(yōu)勢的形勢下,我們黨能夠提出和建設“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就是因為我們的國家已經發(fā)展起來了,我們有這樣的底氣,就要在精神層面體現(xiàn)出來。認識到這一點十分重要,因為它預示著“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如果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是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探索出一種新的發(fā)展模式,一種新的物質文明樣態(tài),那么,對“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建設,就將是中國人按照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探索出一種新的精神文明樣態(tài),一種新的精神生活方式。而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實踐的發(fā)展,“中國人的獨特精神世界”的這一巨大而深遠的意義,必將越來越清晰地顯現(xiàn)出來。
[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陶德麟,等.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若干重大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馬學軻.2014年意識形態(tài)領域十個熱點問題[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2).
[4](德)格奧爾格·黑格爾.邏輯學(下)[M].楊一之,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5]漢語大辭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6]習近平.在會見第四屆全國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代表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03-01.
[7](德)格奧爾格·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第1卷)[M].賀麟,王太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8]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0]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1]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