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偉
黨刊是具有鮮明黨性和政治性的期刊,也是眾多新聞媒體中的一員。黨刊是黨的喉舌,承擔著向廣大黨員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重任。黨刊也是新聞媒體,對于黨刊記者來說,新聞敏感性同樣是非常重要的職業(yè)素質。因此,正確認識新聞敏感性的重要作用,不斷提高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筆者結合自己作為黨刊記者的新聞實踐,對黨刊記者應該如何不斷地培養(yǎng)、提高新聞敏感性,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新聞敏感性”就是新聞記者“敏銳地捕捉新聞線索和新聞事實,迅速作出正確反應的能力”。它是一個綜合概念,是記者對新聞事件的高度敏感和洞察,它決定著記者采寫新聞的質量和效率,決定著新聞的社會公眾效應,決定著新聞所應有的價值,是一名記者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質?!靶侣劽舾行浴币彩切侣動浾哒J識能力、表現(xiàn)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
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既有與其他新聞媒體記者的新聞敏感相同的一面,也有由黨刊的性質所決定的特殊一面,具有自己的特點。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是由黨的建設工作的性質所決定的,是黨刊記者新聞敏感性的本質特征。在不同時期,黨的中心工作是黨的各項工作的核心,各項工作都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開展,黨的建設工作也要圍繞黨的中心工作進行,而黨刊宣傳工作服務黨的中心工作的具體體現(xiàn),就是以黨的建設工作為宣傳報道的核心。因此,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集中體現(xiàn)在對不同時期黨的建設工作的理解、把握和采訪報道中。筆者在《黨支部書記》雜志的采編工作實踐中,緊緊圍繞不同時期基層黨建的中心工作,確定選題,進行采訪。大學生村官是黨中央加強基層黨組織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作為面向基層黨支部書記的《黨支部書記》雜志的黨刊記者,把大學生村官在基層工作、成長的情況作為新聞報道的重點,就較好地體現(xiàn)了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
由此可見,黨刊記者不僅對黨在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要有理解和把握,更要對不同時期黨的建設工作有著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黨刊的記者要有把自己定位為一個黨務工作者的自覺,以黨刊記者就是一個黨務工作者的自覺性,去認真地學習、理解、把握不同時期黨建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和黨建工作的內容、規(guī)律、方法,從而培養(yǎng)、提高對黨建工作的新聞敏感性。
黨刊記者一定要從思想上深刻認識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是黨刊的性質所決定的。毛澤東同志曾說過:“搞新聞工作,要政治家辦報?!编囆∑酵菊J為:“黨報黨刊一定要無條件地宣傳黨的主張?!边@為黨刊工作的開展指明了正確的方向,黨刊的發(fā)展也要始終堅持這一原則。培養(yǎng)和提高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首先要不斷強化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這就要求黨刊記者不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學習,增強政治意識,同時還要對不同時期黨建工作的路線、方針、政策,以及黨建工作的內容、規(guī)律、方法了然于胸,善于了解分析黨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了解廣大基層黨建工作者的實際情況。黨刊記者強化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最根本的途徑就是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哲學、毛澤東思想,學習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科學發(fā)展理念,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國夢的目標,要有一片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人民的火熱情懷,了解國情和社情,用強大的理論武器武裝頭腦,用先進的文化注入動力,從根本上培養(yǎng)、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因此,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是黨刊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基礎。不具備較高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也就無從談起。
法國藝術大師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蓖瑯拥览恚邳h建工作的實踐中,有價值的“新聞”是到處都有的,而我們缺少的則是“發(fā)現(xiàn)”。馬克思主義認為,“敏感性”屬于意識范疇,它不是頭腦中固有的,是客觀事物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顯而易見,新聞敏感性和工作積極性這兩者是緊密關聯(lián),不可分割的。如果脫離了黨建工作的實踐,缺乏新聞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新聞敏感性是無論如何也培養(yǎng)不出來的。
要培養(yǎng)新聞敏感性,除了不斷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外,黨刊記者還要對自己民族的歷史文化、黨的歷史有深入的學習和了解,以提高自身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學習和總結歷史,借鑒和運用歷史經驗,是我們黨一貫重視并提倡的做好領導工作一個重要的思想和方法。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學習中國歷史,了解和懂得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的燦爛歷史文化,從中汲取有益于加強修養(yǎng),做好工作的智慧和營養(yǎng)。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注重學習鴉片戰(zhàn)爭以來我國近現(xiàn)代歷史和中共黨史,加深對近現(xiàn)代中國國情和中國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認識。領導干部學習歷史,要落實在提高歷史文化素養(yǎng)上,落實在提高領導水平上。”讀史使人睿智。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會增強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能夠明察秋毫的洞察力,能夠發(fā)現(xiàn)真正的新聞價值所在,這也是黨刊記者培養(yǎng)、提高新聞敏感性所必須具備的。
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要通過政治理論素養(yǎng)和深厚的歷史文化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來不斷增強,但還要通過新聞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掌握較高的新聞采訪寫作技能來表現(xiàn)。新聞工作,作為具體而特殊的一門專業(yè)學科,自然具有其特殊的規(guī)律性。黨刊記者要努力學習新聞專業(yè)知識,不斷提高新聞專業(yè)水平。而只有具備扎實的無產階級新聞理論、中外新聞事業(yè)史、新聞采訪與寫作、新聞攝影以及新聞編輯、新聞評論等等新聞學基礎業(yè)務知識的功底,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才能完美地表現(xiàn)出來。
黨刊記者要具備較高的新聞敏感性,關鍵在吃透“兩頭”,一頭是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一頭是基層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不吃透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就失去了方向和價值;不吃透基層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就無法得到表現(xiàn)。就吃透“上頭”而言,黨刊擔負著全面、及時、準確地傳達、詮釋、宣傳黨的重大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以及引導輿論的重任;就吃透“下頭”而言,黨刊擔負著及時、準確、全方位地反映基層黨員干部群眾的呼聲和愿望,及時體現(xiàn)和反饋各地各單位落實決策的成效、問題及建議的任務。所以,黨刊記者必須遵循新聞規(guī)律,加強調研,深入基層,找到黨的決策與基層群眾所思所想所求的結合點,使群眾在了解信息的過程中,增強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以潛移默化的方式來達到輿論引導的目的。
筆者在《黨支部書記》雜志對大連市中山區(qū)非公有制企業(yè)基層黨建工作的專題報道中,深感吃透“兩頭”的重要性。加強非公有制企業(yè)黨的建設是黨建工作的重要舉措,黨中央高度重視。筆者學習了習近平同志有關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建工作的講話和中組部的有關文件,收集了非公有制企業(yè)的有關數(shù)據(jù)和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建工作現(xiàn)狀的有關材料,從而對非公有制企業(yè)黨建工作的“上頭”、“下頭”都有了理解和把握。所以,當?shù)玫酱筮B市中山區(qū)委組織部開展“智慧黨建”工作的線索后,立刻敏銳地察覺到其中的新聞價值,于是策劃、采寫了一期專題報道?!爸腔埸h建”工作是運用互聯(lián)網思維,借助網絡智能手段,開展非公有制企業(yè)基層黨建的一個新探索。雖然這項工作剛剛開展了7個多月,但它對破解非公有制企業(yè)基層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產生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很強的新聞性。在標題的制作上,筆者用富有想象力的語言“匯溪流成江河”作為標題,高度概括了“智慧黨建”工作的特點和意義。
綜上所述,黨刊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既有符合新聞規(guī)律的一般性,又有符合黨刊特點的特殊性。作為黨刊記者,應該在新聞實踐中,把不斷地加深政治理論素養(yǎng)、歷史文化素養(yǎng)、提高新聞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不斷地培養(yǎng)和增強自身的新聞敏感性。
(作者單位:遼寧黨刊集團《黨支部書記》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