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衍榮
眺望雪山處女峰
文 / 張衍榮
名城麗江盡管花開四季,美女如云,但回頭率誰也高不過玉龍雪山。不論在大研古鎮(zhèn),在“長江第一彎”,在虎跳峽,在云杉坪……游客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回過頭去,看一眼,再看一眼那婀娜多姿又冰清玉潔的玉龍雪山。玉龍雪山牽動著每一位游客的神經(jīng)。
玉龍雪山是北半球離赤道最近的雪山,坐落于玉龍納西族自治縣境內(nèi),北距麗江城區(qū)15公里,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13公里,面積455平方公里,共有十三峰,主峰扇子陡(又稱雪斗峰)海拔5596米,以雄、奇、險著稱。
玉龍雪山地被迥異,黑白分明,雪域風(fēng)景在海拔4000米以上。玉龍雪山立體溫差極大,幾乎常年日存四季,生態(tài)類型齊備,異帶植物隔層分布,草木榮枯,竟在同日,景象十分奇特;從黃葉飄零到鮮花怒放,山上山下,判若兩個世界。
玉龍雪山被譽為“現(xiàn)代冰川博物館”,其特殊的地質(zhì)構(gòu)造、豐富的古生物化石、紛繁的生物群落等,都是科考取之不盡的豐富寶藏。
玉龍雪山是納西族的神山、圣山,雖近在咫尺,但氣質(zhì)高貴,神情凜然。千百年來,頂峰依舊是不曾有人涉足的處女峰。
玉龍雪山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既有降魔除暴版本,也有婚戀愛情版本,都是弘揚真善美,鞭撻假丑惡,歌頌納西族人民的故事。
顯然,其回頭率之高并非全因新奇驚艷,更在于其“山格”的非凡魅力。
不用說,作為游客,我也曾多次眺望過,但最難忘的(近距離)眺望,則發(fā)生在牦牛坪上。
牦牛坪在雪山景區(qū)北端,乃是一處比較典型的高原草甸(牧場),面積約16平方公里,生活著彝、藏等以牧業(yè)為生的民族村落。
那天,平生不曾騎過馬的我,邂逅了一位以經(jīng)營畜力(馬匹馱游客)為生的納西大嫂,租她家的馬騎上山去。
我們提心吊膽地騎在馬背上,沿途聽納西大嫂介紹牦牛坪看雪山美景的情況。她說,這里是看“扇子陡”最好的地方,只有在這里才能完全看到主峰像一把展開的折扇。聽她這么一講,我不禁有點竊喜。待上去抬頭一看,果不其然!蔚藍色天幕下,潔白晶瑩的主峰猶如一把依次展開的巨大折扇,經(jīng)冬日陽光的照射,顯得格外艷麗奪目。
低頭山腳,只見草甸并非想象中的一馬平川,乃是波瀾起伏,曲線優(yōu)美,其間點綴著喇嘛寺廟與牧民村落,牛羊在牧場上吃草,牧童在草地上嬉戲,炊煙裊裊,經(jīng)幡飄蕩……如此獨特的高原牧場,好一派美不勝收的迷人風(fēng)光!
環(huán)顧四周,紅男綠女游人如織,到處都是舉著三角小旗、手執(zhí)小喇叭的導(dǎo)游小姐,她們的巧嘴描繪令人心旌搖蕩:“即使一天之中,玉龍雪山也是變化無窮。凌晨,山村尚在酣睡之中,雪山即已早迎曙光,峰頂沐晨曦,朝霞染白雪,紅妝素裹,交相輝映;傍晚,夕陽西下,晚霞滿山頭,雪山披丹紗,如同一位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入夜,群星燦爛,月光皎潔,雪山靜謐,睡眼迷蒙,又似躲進妙曼紗帳漸入夢鄉(xiāng)的俏佳人……”
耳畔不時傳來導(dǎo)游小姐的鶯聲燕語,只可惜我等福淺眼拙,無法一一飽覽如詩如畫的美景。
與納西大嫂分手后,我們來到位于坡頂?shù)囊蛔∧疚萸埃灰姺壳皷艡诶镉杏媚景宕畛傻暮喴滋魍_,駐足憑欄,兀自凝神眺望起來——
雪山陡峭壁立,扇子陡近在咫尺,溝壑袒露,褶皺清晰,歲月滄桑的足跡,風(fēng)刀霜劍的疤痕,悲歡離合的年輪,苦澀甜蜜的既往……所有的一切,皆歷歷在目,一時間不禁心潮起伏,思緒萬千!
這種特定時空的縱深眺望,來自觸景生情的瞬間靈感,往往可遇而不可求,因而終生難忘,估計沒有經(jīng)歷過的人是很難理解的。
這個時候,人看山,看的是景,是色彩斑斕的畫,是心靈舒緩的詩,是無聲勝有聲的歌,既是精氣神,也是真善美;山看人,看的是“戲”,是人間喜怒哀樂,是匆匆過客,是繁華落盡,是苦難到頭,是鐵板銅琶,唱大江東去。
因此,作為人,你所看到的雪山處女峰,就不再是妖嬈、艷麗的外表美,而是那種也許遠不夠傾城傾國、沉魚落雁,但卻十分耐看的內(nèi)在美和氣質(zhì)美了。那是揚棄世俗的情操美,永葆質(zhì)樸的品格美,洗去鉛華的自然美,不屑粉黛的本色美,除卻包裝的裸體美,俯仰無愧的坦蕩美,包容無私的境界美。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相信每位眺望過雪山處女峰的游客,何人心中不曾珍藏著這樣一幅巧奪天工的煌煌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