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艷
(山西焦化集團職工醫(yī)院,山西 臨汾 041600)
?
眩暈湯治療眩暈癥臨床療效觀察
王 艷
(山西焦化集團職工醫(yī)院,山西 臨汾 041600)
目的:分析探討眩暈湯在眩暈癥臨床治療中的療效。方法:選取200例眩暈癥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應用曲克蘆丁以及西比靈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應用自擬眩暈湯進行治療。治療20天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經(jīng)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8.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眩暈湯治療眩暈癥具有確切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眩暈湯;眩暈癥;臨床研究
近年來臨床治療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在眩暈癥的臨床治療中有著確切的臨床效果,本研究從我院門診接收的眩暈癥患者中選取200例作為研究對象,應用自擬眩暈湯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臨床治療,旨在分析探討眩暈湯在眩暈癥臨床治療中的療效,現(xiàn)將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眩暈癥患者200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在臨床上均表現(xiàn)為頭暈、惡心、嘔吐和胸悶以及視力模糊等,均經(jīng)心電圖、生化檢查、血常規(guī)、X線和CT以及MRI等臨床檢查得到確診,且符合中醫(yī)臨床診斷標準:頭暈目眩、頭重、視物旋轉(zhuǎn),伴有耳鳴、惡心、嘔吐,且胸悶、多汗等。排除標準:糖尿病、腦梗塞、腦出血、顱內(nèi)感染、重度貧血、脫髓鞘腦病和腫瘤以及臟器衰竭等嚴重的系統(tǒng)類疾病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57例,女性43例,年齡37~70歲,平均年齡(48.5±6.4)歲,病程3天至5年,平均病程(3.3±1.2)年。對照組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33~71歲,平均年齡(47.5±6.3)歲,病程6天至4.5年,平均病程(3.1±1.0)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以及平均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應用曲克蘆丁以及西比靈進行治療。5%的葡萄糖溶液或體積為250mL低分子右旋糖酐內(nèi)加入0.6g曲克蘆丁注射液,進行靜滴,1日1次;同時于睡前常規(guī)口服5mg西比靈,1日1次。觀察組患者應用自擬眩暈湯進行治療,藥物組成為:白術20g、黃芪15g、丹參20g、天麻15g、茯苓20g、生姜8g、制半夏12g、龍膽草8g,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行加減治療:氣血虛患者加當歸、黃芪;陰虛患者加入龜甲、懷牛膝;濕盛者加蒼術、白蔻仁;痰熱者加膽星、竹茹;挾有瘀血者加當歸、紅花、山甲。水煎至200mL,1日1劑,分2次服用。兩組患者的療程均為20天。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治療后,患者眩暈以及嘔吐等癥狀消失;好轉(zhuǎn):治療后,患者眩暈以及嘔吐等癥狀有所好轉(zhuǎn),且發(fā)作的次數(shù)和程度以及持續(xù)時間等均有所減少,患者睡眠和耳鳴等癥狀均得到有效改善;無效:治療后,患者眩暈以及嘔吐等癥狀和體征未有改善或加重,患者的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傆行?(治愈+好轉(zhuǎn))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經(jīng)過治療,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眩暈癥是內(nèi)科中常見的臨床癥狀,屬于一種位置性運動性錯覺,致使人和周圍環(huán)境以及空間的相互關系在人體大腦皮質(zhì)內(nèi)的反應出現(xiàn)失真現(xiàn)象,使人體產(chǎn)生旋轉(zhuǎn)和傾倒以及起伏等不良感覺。臨床上按照眩暈的不同性質(zhì)可將其分為真性眩暈和假性眩暈。其中,真性眩暈往往伴有自主神經(jīng)功能性障礙,例如惡心、嘔吐及出汗等,而眩暈嚴重者的生活會受到病癥的嚴重影響。以往的臨床治療和研究均發(fā)現(xiàn),高血壓病、眼科疾病、頸椎類病和貧血及腦動脈粥樣硬化等臨床疾病都能夠誘發(fā)眩暈癥狀。而中醫(yī)研究認為,眩暈癥為頭暈以及目眩的總稱。
中醫(yī)理論認為,眩暈主要是內(nèi)傷為主,往往是由于虛損所致。其發(fā)病原因在于飲食不節(jié)、跌倒撲傷、久病失血、情志郁結和年老體弱及外感風邪等。其中,肝腎虧虛和氣血不足為眩暈癥之本,《黃帝內(nèi)經(jīng)》有言,“諸風掉眩,則皆屬于肝”。有研究人員認為,“無虛則不能作?!?。風、痰和火以及瘀為眩暈癥之標,臨床研究認為,眩暈癥通常表現(xiàn)為標本與虛實的相互交錯。在中醫(yī)研究領域,眩暈多分為以下幾種證型:氣血虧虛、痰濁中阻、風陽上擾、瘀血阻竅及肝腎陰虛等,而治療的重點多在于調(diào)整陰陽氣血等。近年來臨床研究表明,自擬眩暈湯在治療眩暈癥中有著令人滿意的治療效果。其主要成分為白術、黃芪、丹參、天麻、茯苓、生姜、制半夏以及龍膽草等,能夠有效緩解眩暈癥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臨床上得到越來越多研究人員的重視和運用。
本研究選取200例門診眩暈癥患者進行分組研究,依據(jù)中醫(yī)治療理念,以辨證思想為指導,依據(jù)患者眩暈癥的病因和病理以及主要證型來制定治療方案,并依據(jù)平肝熄風、補氣活血、燥濕祛痰的法則進行臨床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8.0%,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應用眩暈湯對眩暈癥患者進行臨床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的各種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鄭獻敏,邱明霞,唐金福.止眩湯對眩暈癥患者血脂的影響[J].河南中醫(yī),2008,28(12):61-62.
[2] 吉順忠.“茯澤湯”治療眩暈癥25例[J].江蘇中醫(yī)藥,2004,25(4):37-37.
[3] 陳愛武,王月清.運用自擬眩暈寧湯治療眩暈癥體會[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2,31(5):5.
(責任編輯:魏 曉)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Vertig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Wang Yan
(Shanxi coking group worker’s Hospital,Linfen 04160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alysis of vertigo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igo. Methods:Patients of 200 cases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andomly as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of 100 cases. 20 days after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ment effect. Results:After the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75.0%) to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total efficiency (98.0%), compare two groups of curative effect, difference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With the exact effect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vertigo Decoction in vertigo,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symptoms, and promote an early recovery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to be populariz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research and treatment.
Vertigo Decoction; Vertigo; Therapeutic Effect
2014-10-30
王艷(1975-),女,山西焦化集團職工醫(yī)院主治醫(yī)師, 研究方向為中醫(yī)內(nèi)科。
R255.3
A
1673-2197(2015)05-0102-02
10.11954/ytctyy.2015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