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才
(??h中醫(yī)院 針灸科,河南 ??h 456250)
?
針刺康復療法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劉永才
(??h中醫(yī)院 針灸科,河南 浚縣 456250)
目的:觀察針刺康復療法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將148例腦卒中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4例,兩組患者均給予藥物對癥治療,對照組給予早期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針刺治療,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后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情況。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顯效率、總有效率分別為58.11%、87.84%,均高于對照組的37.84%、64.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Fugl-Meyer、SS-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刺康復療法可減輕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損傷,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生活質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腦卒中;針刺;康復;神經功能;生活質量
腦卒中是最常見腦血管疾病,患者常因中樞神經功能損傷出現肢體偏癱、言語不利等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并誘發(fā)多種危害患者生命健康的并發(fā)癥。腦卒中后急性期及恢復期是挽救患者生命、減輕患者殘疾程度的重要時期,合理診療方案對改善患者預后有重要意義。本文觀察針刺聯合療法對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48例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參考《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1]中相關標準,經病史、體針及影像學檢查確診,所有患者發(fā)病至就診時間<72h,預計生存期>7天,年齡<80歲,格拉斯評分(GCS評分)≥6分,且均為首次發(fā)病,排除伴有腫瘤、肝腎功能不全及其他疾病所致神經功能障礙者。
將所有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4例,對照組男46例,女28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3.2±5.9)歲;腦出血21例,缺血性腦卒中53例;病程0.5~61h,平均病程(11.9±5.3)h;GCS評分6~15分,平均(11.3±1.4)分。觀察組男49例,女25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62.9±5.4)歲;腦出血24例,缺血性腦卒中50例;病程1~64h,平均病程(12.2±5.6)h;GCS評分6~15分,平均(10.9±1.3)分。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對癥治療。
1.2.1 對照組 患者意識清醒、病情平穩(wěn)后即給予早期康復訓練:具體措施參考《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1]中相關方法進行,偏癱早期以抗痙攣體位、被動運動訓練等為主,偏癱后期以抗痙攣、協調性訓練、行走訓練、日常生活能力鍛煉為主。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針刺治療:①頭針:取患肢對側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神庭、百會、印堂,30°斜刺進針,落空感后平刺進針約4cm,留針,捻轉補瀉,留針30min,10min行針1次。②醒腦開竅針刺法:取人中、內關、三陰交、極泉、委中、尺澤等穴,人中向上斜刺,雀啄手法,眼球濕潤為度,內關提插瀉法,三陰交提插補法;極泉、委中、尺澤以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30min,10min行針1次;言語不利者配金津、玉液點刺,肩手綜合征者配天柱、天鼎、肩髃,捻轉瀉法;痙攣性偏癱者配太溪透昆侖、手三里透臂中。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為1個療程,每周針刺6天,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測定以下指標[2]:①神經功能:采用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IHSS)評價,分數越低,神經功能恢復越好;②運動功能:采用Fugl-Meyer評分量表評價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分數越高,運動功能越好;③生活質量:采用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SS-QoL)從患者體能、情緒、性格、自理、運動、語言等12個維度評價患者生活質量,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4 療效標準
參考《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1]療效評價標準:顯效:NIHSS評分減少>21分,或病殘度0~Ⅰ級;有效:NIHSS評分減少≥8分,或病殘度Ⅱ~Ⅲ級;無效:NIHSS評分減少<8分或加重。
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顯效率、總有效率分別為58.11%、87.84%,均高于對照組的37.84%、64.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n(%)]
注:與對照組對比,★P<0.05。
2.2 兩組患者NIHSS、Fugl-Meyer、SS-QoL評分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Fugl-Meyer、SS-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NIHSS、Fugl-Meyer、SS-QoL評分比較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P<0.05。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提高,腦卒中患者死亡率明顯下降,但患者多因言語、肢體功能障礙而難以生活自理,生活質量低下??祻陀柧毨么竽X可塑性特點,通過重復、適量的恢復訓練,向機體輸入正常運動模式,阻斷腦卒中早期存在的痙攣模式,改善肢體功能,同時可減輕病灶區(qū)神經功能損傷,促進腦細胞結構及神經系統重組[3]。目前,研究認為康復介入時間越早,越有利于腦卒中患者功能的恢復,尤其盡早進行站立、步行等主動康復訓練,可明顯縮短患者病程,但康復水平仍有待提高,康復方案亦需完善,且腦卒中患者常伴有疼痛、痙攣等臨床癥狀,因此單純康復治療難以滿足臨床需求。
中醫(yī)認為,腦卒中屬于“中風”范疇,多因內風妄動、挾瘀、痰而上擾清竅、阻遏腦絡等致神匿竅閉,神不導氣而發(fā)病,故治療應以醒腦開竅為主,滋養(yǎng)肝腎、疏通經絡。石學敏院士根據該理論,提出與“治痿獨取陽明”截然不同的“醒腦開竅針刺法”[4]。醒腦開竅針刺法取人中穴,調督脈、醒元神、調臟腑、開竅啟閉,取內關瀉之,理氣活血、鎮(zhèn)靜安神,并以三陰交之穴補之,補腎養(yǎng)肝、益氣填髓,再取極泉、尺澤、委中平補平瀉,則可疏經通絡、行氣復神、醒腦開竅[5]。胡光強等[6]研究發(fā)現,醒腦開竅針刺法可促進腦缺血模型大鼠細胞核抗原增殖,提高神經細胞修復,抑制神經損傷。中醫(yī)認為,頭為“清陽之腑”,諸陽脈交匯之所,為機體氣血聚集之處,取頂顳前斜線、頂顳后斜線等頭穴,可調節(jié)機體氣血津液代謝,促進腦部血液循環(huán),改善腦部血液流變性,促進腦細胞再生[7]。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顯效率、總有效率分別為58.11%、87.84%,均高于對照組的37.84%、64.7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Fugl-Meyer、SS-QoL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針刺康復療法可減輕腦卒中患者神經功能損傷,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改善生活質量,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康復學組,中華醫(y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衛(wèi)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4):301-317.
[2] 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383.
[3] 陳秀芳,王朝軍,羅國英,等.早期康復訓練用于缺血性腦卒中偏癱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23(1):109-111.
[4] 任穎.醒腦開竅針刺法治療腦梗塞合并高血脂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yī),2014,32(10):159-161.
[5] 趙艷香,路明.醒腦開竅針法結合頭針治療中風后丘腦痛的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14,30(9):13-16.
[6] 胡光強,余錄,張豐正,等.醒腦開竅針刺法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大鼠PCNA表達的影響[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4,37(5):488-490.
[7] 徐新國,韓勇,陳立榮.改良頭皮針在腦卒中康復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藥,2015,37(3):374-376.
(責任編輯:李嵐春)
2015-03-13
劉永才(1976-),男,河南省??h中醫(yī)院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中醫(yī)針灸。
R246
A
1673-2197(2015)14-0093-02
10.11954/ytctyy.2015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