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敏
摘 要:從疑問反映知識盲區(qū)、疑問反映思維方式、疑問引導更多創(chuàng)新三方面進行研究,指出教師要抓住學生的疑問,進而走進學生的思維、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等,讓數(shù)學課堂越來越簡單。
關鍵詞:疑問;數(shù)學;簡單;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6-0094-01
疑問包括很多種,完全不懂是疑問,半知半解更是疑問。既然疑問的產(chǎn)生不可避免,那教師就要思考該如何利用它。其實,學生提出問題、產(chǎn)生疑問是件很好的事情,證明了學生在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而疑問本身又能給教師反饋很多東西。
一、疑問,反映知識盲區(qū)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偶爾的開小差,學生出現(xiàn)瞬時記憶的現(xiàn)象很是常見,但更糟糕的是學生自己卻并沒有覺得對這部分知識的記憶是那么的“輕不可推”,因為每個學生注意點的時刻不同,所以被忽略的知識也不同。顯然,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每個記憶淺薄的知識點一一找出更為重要。教學案例:我在課堂小結(jié)的時候,出了幾道計算題,第一部分的計算題如下:(1) 55-43=?64-31=?76-62=?我找了三位學生在黑板上解答,全部正確,其他學生也都沒有疑問。第二部分的計算題如下:(2)55-46=?64-35=?76-69=?這部分題的解答就有了一些問題,我同樣找了三位同學來解答,答案也全部正確,分別是9、29和7。但是在我詢問班里其他同學是否有疑問時,有兩個同學表示有,他們倆一致認為答案應該是19、39和17。顯然有疑問的這兩位同學是沒有學明白退位減法的法則,只記住了退位減法的前半部分,即個位不夠減時要向十位借一當十,卻沒有記住十位要退一的法則。這就是學生的知識盲區(qū),已完全被學生忽略,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正是他們的疑問把這個“盲區(qū)”給揪了出來。因此,教師一定不能忽視學生的疑問,應當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疑問。
二、疑問,反映思維方式
當一個學生提出疑問的時候,就是證明了學生正在積極地思考,證明了學生正在運用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去解決問題。但有時候,疑問的提出正恰恰證明了學生的毫無思考。對于這些情況,教師要進行必要的甄別,確定學生的實際能力,從而在教學中進行指正和示范或表揚,正確地對待學生的思維情況。教學案例:班里的A同學拿著這樣的一道題:16.48+0.52÷2-6×3=()來解疑……“老師,我不會,您能給我講講嗎?”通過簡單地溝通后,我了解到該生之所以會提出這個疑問,完全是出于避難心理,因為該生是知道混合運算這個知識點的,只是看到這道題后覺得復雜一點,腦子里就立馬給了自己一個信號:這個我不會,我要問老師。其實這種情況下,教師只要稍微指導一下就可以了,因為對于有避難心理的學生,他們只是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形成運用數(shù)學知識的思維方式。在我的引導下,A同學最終把那道題正確地解了出來,而且也增加了自信心。正是學生的疑問,才讓教師了解到學生的思維方式,避難心理也好,知識混亂也好,只要能把這些本質(zhì)的原因找出來就行。因為只有找到本質(zhì)的原因,學生的知識脈絡才會越來越清晰,才會把基礎打得越來越夯實。
三、疑問,引導更多創(chuàng)新
更多的時候疑問的產(chǎn)生必定伴隨著探究,而探究必定伴隨著創(chuàng)新。如何進行課堂疑問的引導,才是教學中應該關注的實際問題。教師在設置疑問時,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知識情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貼近生活的引導,或是簡單易懂的例子,從中讓學生獲得對于該實例的思維方法的理解和吸收,在此基礎上得到更加成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學案例:在講解小數(shù)乘法課前,我首先舉了一個例子:假設現(xiàn)在買東西,一根圓珠筆5角錢,需要買3根,需要多少錢?班里的A同學給出如下解法:5角乘以3,也就是15角錢,然后通過單位轉(zhuǎn)換,就是1元5角,也就是1.5元。此時班里一同學提出還有沒有其他解法呢?片刻后B同學給出了又一解法:他通過將小數(shù)點去掉進行整數(shù)乘法運算,即5乘以3等于15,然后添加一位小數(shù)點的方法給出了0.5乘以3等于1.5的結(jié)果,并闡述了自己對小數(shù)乘法的見解:小數(shù)乘法先通過去掉小數(shù)點可以化為整數(shù)乘法,計算出整數(shù)乘法的結(jié)果后,加上去掉的小數(shù)點位數(shù)就可以得到最后的結(jié)果。
四、結(jié)束語
學生的這些每個小疑問都是彌足珍貴的,且不論學生的想法是對是錯,只要敢于質(zhì)疑、敢于探究,就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因為正是這些看似簡單又看似荒謬的疑問引出了這許許多多異于常規(guī)的創(chuàng)新。而這種創(chuàng)新的精神、創(chuàng)新的習慣對于學生來說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品質(zhì),其不僅可讓學生更輕松地學習數(shù)學,還能讓學生終身受益。學生提出的疑問是在積極參與并認真思考后的產(chǎn)物,但它的產(chǎn)生必有原因,教師通過這些疑問就可輕松找出被學生遺忘或是忽略的知識點。另外,教師還可借助疑問的存在,一步步地引導學生。隨著疑問的一一解決,既加強了學生的信心,鞏固了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shù)學原來可以這么簡單地學習。
參考文獻:
[1]朱菊香.讓提問成為有效教學的橋梁——小學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分析與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1(06).
[2]李運華,陳林葵.小學數(shù)學課外學習資料質(zhì)量的分析與評估[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