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傅照曉
摘 要:中學思想教育正處于學生思想養(yǎng)成的特殊階段,教師要抓住這個機遇,加強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關鍵詞:新媒體;中學思政教育;手段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0-0022-0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為我國的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中學生正處于思想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在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這對于中學生道德素質、思想立場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新媒體背景下,我們更要抓住這個機遇,加強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一、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
當前,我國中學的思政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中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期的重要階段,他們面臨著沉重的升學壓力,而這將直接影響他們今后的人生方向。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片面地將升學率、優(yōu)秀率作為學校身份和榮譽的標志,教學重點就是學生的升學和考試,他們一邊響應著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一邊卻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死板教學。還有一些學校往往忽視了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即使開設有思想政治課程,也是單純地抓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不夠,這是不利于青少年綜合素質培養(yǎng)的。其次,中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沒有針對性。在思想政治教學過程中,授課形式往往是照本宣科,內容空洞乏味,沒有根據學生的思維方式轉變教學形式,在課堂上大多時候只是向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黨的基本方針,沒有進行深入的分析探究,過于形式化的授課方式,使思政教學目標難以實現(xiàn)。最后就是中學思政教育形式單一。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了哲學、社會歷史與共產主義等內容,理論性比較強,這一內在原因導致課程的空泛與晦澀,學生的理解受到限制,再加上教師授課的單一性,更使課程內容顯得枯燥無味,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程氣氛,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過程中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
二、新媒體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在這個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為發(fā)展戰(zhàn)略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體制下,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是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中學的思政教育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新媒體具有信息量大、資源類型豐富、傳播速度快的特點,它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不僅為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多豐富的內容,也擴大了思政教育的平臺。與傳統(tǒng)課堂單一教學模式不同,新媒體教育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靈活性比較高,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手機等載體進行學習。學習方法也變得多種多樣,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論壇等平臺解決在思政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尤其是論壇的使用,可以借助這個平臺與同齡人或者有經驗的長者進行討論,獲取有用的信息,新媒體的優(yōu)越性滿足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成為新時代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方式。在課外的學習過程中,新媒體教育發(fā)揮著主流作用。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更多有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聞,并能夠利用網路發(fā)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擴充知識面,提高對社會、對國家的認識。教師也可通過網絡了解到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從而根據青少年這些心理特點,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多談一些學生普遍感興趣的與思政相關的熱點話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對學生而言,在新媒體背景下,他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自覺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斷完善自我,積極參與社會政治實踐。學生通過新媒體準確地獲取了自己所需的信息,并針對自身的實際問題找到解決的辦法,這樣的心路歷程對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一定的推動作用。思政教育引領著青少年的思想發(fā)展方向,有著具體的導向作用,因此要根據學生的發(fā)展不斷進行調整完善,有效地達到教育目的。新媒體的出現(xiàn),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利用得當,能夠對中學生的學習、成長起到促進作用,而一些學生對新媒體的不合理使用,則會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在科技發(fā)展迅速的今天,一些新媒體軟件的出現(xiàn),如微信、微博、QQ等,在中學生中廣泛使用,一方面拓寬了學生獲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途徑,另一方面也導致一些學生過分依賴網絡,甚至沉迷于大型網絡游戲中無法自拔,給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帶來了不利影響。網絡是把雙刃劍,在使用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認識到網絡的利弊,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的有利條件達到學習目的,使新媒體成為我們發(fā)展中的技術支持。
三、新媒體教學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享受到了極大的便利。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泛,傳播速度也越來越快捷,傳播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近年來,多媒體教學的流行也使教學事業(yè)有了一個大的突破。在思政教學方面,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視頻教學將與思政相關的資料得以展示,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思政內容,使教學充滿趣味性。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新媒體教學的信息種類齊全,具有檢索快捷性,教師通過網絡媒體的檢索功能,能夠快速獲取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包括相關的教學內容和資料等,為自己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各類教學軟件,制作出包括文本、圖片、視頻等信息為一體的高質量課件,使學生在個性化的思政教學過程中通過感知對學習的內容有所感悟。多媒體教學為學生的思政教育提供了一個新型的教學方式。另外,新媒體還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交流平臺,使學生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網絡平臺上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展示自己的內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在這個過程中促進了他們性格的形成,使他們在成長過程中樹立了正確的思想觀念。對于新媒體的出現(xiàn),我們要辯證看待,發(fā)揮其有益成分,避免新媒體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影響。首先要加強中學生的新媒體素質教育和自我教育,讓學生學會辨別信息,有效地選擇信息,充分利用新媒體客觀認識社會,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設。學校要根據新媒體的特點以及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將思想政治建設的內容轉化為一種符合學生的、易于學生接受的內容形式,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發(fā)揮在學生思政建設過程中的指導作用,及時糾正學生的消極觀念和不良行為。同時,要落實與學生的課下交流反饋工作,建立與學生溝通交流的平臺,通過這個平臺,了解學生在思政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相應的指導,與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溝通,成為他們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
四、結束語
在新媒體這個大環(huán)境背景下,我們要借助新媒體這一發(fā)展載體,充分發(fā)揮其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使中學生成為未來中國發(fā)展的堅實力量。中學思想教育正處于學生思想養(yǎng)成的特殊階段,我們必須要在新媒體這個大好形勢下,實現(xiàn)中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國家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曼.中學思政課的學習動機與激發(fā)途徑[D].聊城大學,2014.
[2]朱平文.微信在中學思政教育中的正能量[J].中學教學參考,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