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少華
摘 要:應當結(jié)合學生特點,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與人相處,引導學生弘揚社會的正能量,引導學生堅韌頑強拼搏奮進,爭做積極向上的青少年。
關鍵詞: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心理疏導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34-0023-01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項不容忽視的問題,近年來發(fā)生的學生因心理障礙、心理挫折而輕生的事件對人們敲響了警鐘。應當結(jié)合學生特點,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提前介入,從小學階段開始就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必要疏導,讓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快樂成長。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小學生雖然年齡較小,但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爆炸和理念多元化的社會,學生從小接觸到很多信息,心理健康問題應當引起高度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必要手段,其重要性主要與以下四個方面有關。一是一些社會不良思潮對學生有較大影響。有的學生受父母拜金主義影響,認為金錢是萬能的,平時講究吃穿,講究物質(zhì)享受,完全不是新時期青少年的該有狀態(tài)。二是獨生子女心理發(fā)展存在一定的問題。部分獨生子女在家庭中缺乏與同齡人相處的經(jīng)驗,在幾代人圍著一個人轉(zhuǎn)的氛圍中,容易形成自私自利、主觀武斷的性格。如果不加以糾正,對未來融入社會、走上單位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三是網(wǎng)絡上的一些不良信息對學生有負面作用。隨著網(wǎng)絡普及,許多學生小小年紀就成了網(wǎng)民。當然,從網(wǎng)絡中汲取科學知識進行學習是好的方面,但也有些學生瀏覽了一些不好的網(wǎng)站,對學生的身心成長具有一些負面影響。四是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需要強化心理教育。健康不僅指身體健康,也指生理健康,有完整的人格,能夠與人和諧相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調(diào)適能力,這是一個社會公民的基本素質(zhì)要求。對青少年而言,他們未來將要走上各行各業(yè),從小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強化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培養(yǎng)興趣、陶冶品格。
二、緊扣學生身心特點,扎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學階段普遍開設心理健康課程,開展一系列活動,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以及個性化心理障礙進行疏導,教師重點要抓住以下四個方面。
(1)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自覺抵制社會拜金思潮。針對一些負面思潮,教師要鼓勵學生以遠大的理想作為自身奮斗的目標,以努力學習將來練好本領回報社會、建設國家等主旋律內(nèi)容充實學生的內(nèi)心,讓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正確對待人生的價值,明白人活著為什么,人的價值體現(xiàn)在哪里。通過這樣的正面教育引導,學生在心理上自覺擯棄拜金主義等腐朽思潮,正確認識拜金主義的片面性、局限性和危害性,才能夠讓學生從內(nèi)心真正擯棄腐朽的理念,與各種消極思潮告別,以積極的正能量、主旋律引導自己認真學習與快樂生活。
(2)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與人相處,成功融入社會的大集體。今天的學生如果不能融入班集體,將來也就很難融入其他各種類型的群體,容易被邊緣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強化寬容待人方面的教育,同時要對學生強化集體主義理念的熏陶,強化團結(jié)友愛的意識滲透,讓學生能夠明白與人相處應當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換位思考,多替他人著想,而且要準確定位自己是這個集體的一分子、一個成員,要主動承擔相關的責任義務,從而為積極融入集體提供有效的教育引導。只有對學生強化與人相處方面的教育引導,才能保證學生從小開始學會與人和睦相處。在對學生進行教育引導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選準切入點,立足學生的年齡段身心特點,選取恰當?shù)姆绞?,在恰當?shù)臅r機以恰當?shù)膬?nèi)容進行疏導。
(3)引導學生弘揚社會的正能量,成為主旋律堅定擁護者。今天的小學生就是明天的大學生,就是后天的各行各業(yè)建設者。教師要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將正能量、主旋律植入學生心頭,讓他們正確地對待社會上一些負面思潮,從心理上有效抵制。針對消極片面的思想和不正確的理念,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幫助學生解開認知的疙瘩和思維的困惑,讓學生心里豁然開朗,從而讓學生從小樹立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理念。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自我修養(yǎng),而且對強化愛國主義教育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4)引導學生堅韌頑強拼搏奮進,爭做積極向上的青少年。當今學生,很多時候更像溫室中的花朵,吃不得苦,受不得累。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利用課余時間和學生一一談心,認真分析學生存在的思想問題,通過有針對性的措施巧妙進行引導滲透,達到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目標。在挑戰(zhàn)自我的心理體驗中,筆者鼓勵學生為自己設定目標,向著目標堅定不移前進。這樣的教育疏導對學生而言,既是要求更是鼓勵。無論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要求他們發(fā)揚頑強拼搏的精神,勇于向自身極限挑戰(zhàn),不向困難低頭,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現(xiàn)狀。這樣的心理暗示效應會伴隨著學生的一生,成為激勵他們克服困難勇往直前的重要武器。
三、結(jié)束語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緩。廣大教師應當充分重視并有效分析學生的身心特點,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在潤物細無聲之中,促進學生健康茁壯地成長。
參考文獻:
[1]趙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甘肅教育,2011(03).
[2]吳從康.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1(23).
[3]任其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意蘊[J].教育研究,20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