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動畫音樂為契機,引入小學課堂,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實效性。本文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動畫音樂和小學音樂教學內(nèi)容的切合,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關(guān)鍵詞】動畫音樂;小學音樂
動畫音樂和純音樂不同的是它融合了動畫畫面,是以人們喜聞熱見的形式出現(xiàn)的音樂。它把有趣的動畫搬進了音樂之中,有著直觀、生動、逼真的畫面,伴隨著不同的音樂展現(xiàn)不同的形象,產(chǎn)生不同的視覺效果,深得少年兒童的喜愛。以動畫音樂為契機,引入小學課堂,可以很好的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實效性。于是,我有計劃、有目的的將動畫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進行一系列的教學嘗試:
一、動畫音樂:“動”出音樂興趣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實踐證明,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
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第二冊第9課有首歌曲《理發(fā)師》,在以往的教學導入,我總是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展示一些理發(fā)師的圖片,并讓學生們在歌曲的伴奏音樂中模仿理發(fā)師理發(fā)的動作,雖然學生也會配合,但教學效果一般。為了更好的激發(fā)學生興趣,我從網(wǎng)上找到了《理發(fā)師》的動畫音樂,動畫充滿童趣,理發(fā)店的老爺爺快樂地為小朋友理發(fā),發(fā)型各式各樣,剪刀像鯊魚的大嘴巴,會自己追著小朋友的頭發(fā)跑,梳子踮起小腳,會自己跳舞,畫面生動有趣,一年級的小朋友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竟不由自主的隨著動畫的內(nèi)容手舞足蹈。利用動畫音樂作為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熱情,無疑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動畫音樂:“動”出音樂感悟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動畫音樂作為教學手段,音樂與畫面的完美結(jié)合不僅會讓學生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還能讓學生們在學習中有更多的思考,加深了對作品的理解。
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第十冊第3課的主題是“幻想”,其中收錄了兩首作品《天地在我心》《望月節(jié)》,它們均出自國產(chǎn)動畫片《寶蓮燈》。在為學生介紹這兩首作品時,我引入《寶蓮燈》的兩段動畫音樂,從而引導學生有更多自己 的感受體驗。首先我讓學生欣賞了《望月節(jié)》的動畫音樂,并讓學生展開想象:“影片中的畫面讓你想到什么?他們?yōu)槭裁匆霉??”這段動畫音樂中人物與音樂融合得那么貼切,動畫中部落民眾隨著音樂的節(jié)奏起舞,伴隨著擊鼓聲中頗有神奇色彩的女聲音調(diào),畫面把學生帶入了神奇的意境之中,學生們積極的交流自己的想法,這時我再講解這是部落民眾在舉行祈禱拜祭儀式,以避免災禍,望月節(jié)也就是今天的中秋節(jié),學生們既從動畫中感受到意境,又了解了內(nèi)容。接著我介紹這首作品來自于國產(chǎn)動畫《寶蓮燈》,并講述了民間神話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短斓卦谖倚摹沸蓛?yōu)美,抒發(fā)了沉香思念和深愛母親的真摯情感,配合上動畫畫面,學生馬上能融入到情境之中,感受到沉香的思念和劈山救母的決心。
三、動畫音樂:“動”出音樂技能
音樂課堂不只是單純的學唱歌曲,掌握好相關(guān)的音樂知識,是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利用動畫音樂,可以把單調(diào)枯燥的音樂知識學習轉(zhuǎn)化為學生積極自主的學習。
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第八冊第5課作品《彼得與狼》是一首交響童話,作曲家普羅柯菲耶夫運用不同的樂器來刻畫人物與動物,本課的重難點是聽辨西洋樂器小提琴、長笛等樂器的音色,感受并體驗樂器音色所刻畫的音樂形象。由于本首作品采用朗誦和音樂交替進行的方式講述一個富有童話色彩的故事,所以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能很認真的聆聽,但是在講解不同樂器的音色及所刻畫的音樂形象的時候,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興趣開始下降了,如果我繼續(xù)不停講解下去,那無疑會變成填鴨式的教學。通過網(wǎng)上查找資料,我找到了兩個版本《彼得與狼》的動畫短片,其中有一個版本,在代表不同動物音樂主題出現(xiàn)的時候,畫面會出現(xiàn)扮演該主題的動物吹奏相關(guān)樂器,比如扮演小鳥吹著長笛,扮演貓吹著單簧管等等。這么形象而直接的展現(xiàn)出動物與所演奏樂器,并同時伴隨著不同動物的主題音樂,我再穿插其中講解這些西洋樂器的音色與所刻畫動物的形象,學生們在動畫短片中學習到了知識,把枯燥的音樂知識講解轉(zhuǎn)換成視覺與聽覺結(jié)合的動畫,能很好地調(diào)整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快樂的學習。
四、動畫音樂:“動”出音樂視野
音樂課堂不能僅僅停留在對音樂教材的學習,對教材的拓展和延伸,也是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利用一些經(jīng)典的動畫音樂,作為對教材作品的拓展和延伸,能拓展學生的音樂視野。
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第六冊第5課《牧童短笛》是首馳名世界的中國優(yōu)秀鋼琴作品,作品以清新的線條,對答式的二聲部復調(diào),讓聽眾仿佛看到了在江南美麗的水鄉(xiāng),一個騎在牛背上的牧童,悠然自得的吹著笛子。在完成欣賞的教學任務(wù)后,我播放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墨動畫《牧笛》的片段,水牛的質(zhì)樸憨態(tài),牧童的可愛天真,笛聲的悅耳婉轉(zhuǎn),一幅幅中國水墨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配之以笛聲為主的背景音樂,既讓學生在中國傳統(tǒng)藝術(shù)的魅力中體驗和把握了中國的音樂風格,同時又讓學生欣賞美、體驗美,極大培養(yǎng)了學生音樂審美情趣。
綜上,筆者認為把動畫音樂引入小學音樂課堂,能極大的提高音樂課堂的實效性。動畫音樂在課堂中的引入,必須是適時的、適度的。其題材也必須是老師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由老師精心選擇的。在欣賞的過程中,還需要老師恰到好處的把握以及點撥和引導。當孩子們沉浸在動畫音樂優(yōu)美的旋律當中,同時也為動畫音樂生動畫面所深深吸引的時候,他們怎能不在耳濡目染中深深地愛上音樂?
作者簡介:謝艷逾,1985年出生,女,福建省泉州人,文學學士學位,福建省高崎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