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紅
摘 要:何為“以學生為主體”?即在學習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學習數學的過程就是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研究、比較,逐步建構、形成自己的知識框架。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7-0069-01
一、探究階段
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學習習慣等情況和不同的教材內容,選擇性地采用自學、討論、操作、匯報、點撥、歸納等教學手段,進行合作探討,尋找規(guī)律,歸納總結。
首先,我先對學生進行計算活動訓練,出示兩組有內在聯系的口算題:
42÷(3 × 7) 42÷3÷7
18÷(2×9) 18÷2÷9
100÷(2×5) 100÷2÷5
63÷(7×3) 63÷7÷3
要求學生正確、迅速地口算,通過口算發(fā)現新的知識點。
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活動。提出問題:這兩組口算中藏了什么小秘密?由于知識水平不同、認知能力各異,有的學生已經胸有成竹,講得頭頭是道;有的學生一知半解,有許多疑問等待解答;有的學生模模糊糊,不知所以然。這時,我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說出各自的見解或疑惑。同學們由于相互啟發(fā),信息得到了雙向交流,從而加深了認識,發(fā)揮了互補作用,產生了很好的效應。討論后,各小組的匯報都非常踴躍,有小組說:我們發(fā)現左右兩道算式數據是一樣的,左邊的算式是先算乘法,再算除法;右邊的算式則是從左到右依次計算。有小組說:我們發(fā)現每組左右兩個算式中參加運算的數據相同,得數也相同,說明左右兩個算式的結果是相等的,但算式中的運算符號有所不同,運算順序也不同。我認真聽取了匯報后,及時給予簡要的評價,并對有創(chuàng)見的發(fā)言倍加鼓勵。這不僅僅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氣氛都引向了高潮。
教師在學生討論、匯報的過程中,抓住關鍵詞語及時點撥引導,讓學生水到渠成地說出:一個數除以兩個數的積,等于這個數連續(xù)除以這兩個數。這時,我把兩組數據的位置進行了交換,學生也很快敘述出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一個數連續(xù)除以兩個數,等于這個數除以這兩個數的積,這也是成立的。
最后,要求學生檢驗和應用,我把這個環(huán)節(jié)放手讓給學生,給他們以更廣闊的空間,自己動手從不同的角度去驗證規(guī)律的正確性。然后讓他們自學課本,從中領悟到利用除法運算性質可以使有些計算更簡便。隨后,我對學生加深練習,主要以易于開動學生思維的判斷題和選擇題為主,使學生更深一步地掌握這一規(guī)律,使學生享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知識和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愉悅。同時,在同學們中間也形成了相互啟發(fā)、互相幫助、團結合作的精神。
二、運用階段
這一階段,一是創(chuàng)設愉快的學習情境,以進一步掀起學習的高潮;二是組織游戲性的學習,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或者組織發(fā)散性的練習,發(fā)展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例如,當學生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后,我便出了這樣一道題讓學生討論:一個長方形的長增加2厘米,寬減少2厘米,所得的長方形面積與原長方形面積一樣大嗎?這一疑問,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于是動手畫圖、舉例計算,大家爭著回答。有些同學說一樣大,有些同學則持不同意見。這時,我利用實物投影出示一組帶有長、寬數字的長方形變式圖,然后讓學生把長增加1厘米,寬減少1厘米,再計算長方形的面積。這時,學生們專心致志,一一列舉計算,很快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再通過原投影圖的變化,我進一步提問:這樣的變化,你能發(fā)現些什么規(guī)律?學生們的興趣再次被激起,繼續(xù)探究,紛紛回答:所得的長方形周長相等,長和寬的差越小,長方形的面積就越大;當長和寬相等時,得到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都處于教師設疑的誘導下,學習情緒高漲,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既獲得了知識,也獲得了探索知識奧秘的方法,使學生既感到自己的聰明與智慧,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學生越學越想學、越愛學,甚至要求教師再出一道難題,或再上一節(jié)數學課。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可以看出課堂氣氛基本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中的沉悶現象,結束了以前老師和一些優(yōu)等生進行表演,大部分學生當陪客的局面,醫(yī)治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嚴重脫節(jié)的弊病。在教學實踐中,我努力按照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進行教學。要想把學生真正推到主體的位置,必須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學數學,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要有責任感,樹立自信心,學會與他人合作,學會表達和交流自己的觀點。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把得到結論的全部思維過程通過活動展現出來,提高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獲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探索、互相合作的精神,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數學的意識,這將會使學生終生受益。
參考文獻:
[1]李吉.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2).
[2]吳玉亞.構建生活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探討[J].小學教學參考,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