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艷
【摘 要】
廣播主要是靠有聲語言傳播信息,廣播新聞稿在寫作上除了要遵循一般新聞套路的規(guī)則外,還必須充分認識廣播的特殊性,要注重語言表現(xiàn)和聽覺習慣,廣播新聞語言應具有通俗性、新聞語言口語化等特點,通俗簡潔,準確規(guī)范。
【關鍵詞】
廣播新聞 口語化 通俗性 規(guī)范性
廣播是聲音的文化。在傳統(tǒng)的新聞傳播中,廣播以其伴隨性、即時性、信息量大、節(jié)目活等獨特優(yōu)勢,不可替代,仍然擁有它的重要位置。相對于其他媒體,廣播擁有更為廣泛的受眾人群,以致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差異,如:城鄉(xiāng)、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職業(yè)等等,這就要求廣播新聞工作者掌握和運用好廣播新聞語言,以便使受眾都能聽得懂。
廣播新聞語言有自己的特點。語言文字學家葉圣陶曾經說過,“廣播完全是讓大家聽的”,廣播新聞要通過聲音表達出來所有的信息,廣播完全要依賴聲音來解讀所有的信息,漢字不再起媒介的作用。筆者根據自己多年在廣播戰(zhàn)線的工作體會,認為通俗性、口語化是廣播新聞語言應具有的特點,但是,在力求通俗化、口語化的同時,廣播語言還具有規(guī)范性。
廣播稿在寫作法則上,都要遵循寫作的一般程式和規(guī)則,不同的是,廣播稿是通過聲音與聽覺結合并相互作用的形式體現(xiàn)出的一門語言藝術。 要適應聲音的傳播規(guī)律,就必須考慮到語言表現(xiàn)和聽覺習慣的兩個因素,在聲與聞上下功夫。廣播語言要質樸自然、簡單明快。
第一,追求口語化,少用書面語詞
聽覺感官,是相對聲音而言的,沒有聲音,自然沒有聽覺器官。而聽覺器官長期適應于某種聲音的頻率或結構形式以后,也就養(yǎng)成了某種聽覺習慣,一旦這種聲音發(fā)生變化,聽覺器官就難以適應。因此,廣播稿一定要符合于日常的口語習慣,要盡可能口語化,適合聽覺器官的接受與感知習慣。如:“我們驅車而行,于拂曉前抵達”。如果將其變?yōu)榭谡Z,則成:“我們開著車去,在天亮前到達”。
改動后,句子的意思沒有改變,但讀著既順口,又好聽且易懂??谡Z詞就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交流使用的詞語,它們通俗易懂,最符合聽的習慣,具有生動性、靈活性,所以口語詞適合廣播新聞語言。
生活中,漢語語言有大量書面語詞都有相應的口語詞形式,廣播新聞中一般是選用口語詞,如:
與——跟 均——都
脫落——掉 即將——就要
立即——馬上 因——因為
是否——是不是 否則——不然的話
時——時候 尋找——找
可——可以 前往——去
該——這個 拍攝——拍
乘——坐 及——和
在實際廣播節(jié)目中,使用同義的口語詞,變得通俗易懂,容易使人接受。
第二,少用方言文言,盡量不用簡化詞或簡稱
廣播是大眾性傳媒,語言必須通俗易懂,廣播新聞為了好聽易懂,多選用全民通用的普通話詞語。老舍先生說過:“書面上美好的字,不一定在口中也是美好?!侠睿f說,切莫冗長!大概不如說:‘老李,說說,簡單點。后者現(xiàn)成,容易說,容易懂,雖然“冗長”是書面上常用的字?!眻蠹埿侣勚饕褂脮嬲Z,難免會用到文言詞。而廣播新聞往往去掉文言詞換成口語詞,親切自然、富有魅力。
為宜——比較合適 位于——位置在
故——所以 乃——是
分赴——分別到 聞訊——得到消息
獲悉——了解到
生僻晦澀的文言詞不可用,但有些富有生命力的文言詞匯已經成為通用詞匯,就能夠使用。如:“設宴”“致辭”“賓客”等,有些嚴肅的場合和莊重的語體,都用白話也不適宜,如“宴請外賓”就不能說成“請外國朋友吃飯”。
再如“誕辰、逝世、犧牲、悼念、吊唁、永垂不朽”等詞也不宜改用口語詞。
廣播新聞里使用成語、典故可以增添文采,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所以使用己經為聽眾耳熟能詳的成語、典故,例如“一干二凈”“三顧茅廬”“神采奕奕”“眉飛色舞”等等成語,使用恰當不僅使表達更生動,還能增添音韻美。同時單音節(jié)詞和雙音節(jié)詞穿插配合,瑯瑯上口,很有節(jié)奏感。
第三,盡量避免同音不同意詞
大凡字、詞或詞組,都有一定的字面意思。如果是通過書面來眼認心讀,一般不會出現(xiàn)什么歧義。倘若是口讀耳聽,就會對一些語音相近的詞產生混淆,生出與原意截然不同的歧義來。如,就文字來“看”,沒有問題。但憑耳“聽”,卻有問題,如:
銷售——消瘦 夕陽——西洋
震災——賑災 走進——走近
致癌——治癌
第四,多用雙音節(jié)詞,少用單音節(jié)詞
如:可——可以 已——已經
第五,多用動詞、名詞,少用成語、形容詞
稿件的力量在于名詞和動詞。只要名詞動詞使用得當,不需要多少形容詞。形容詞比較抽象、空泛,用多了會使信息模糊不清。象“五顏六色”、“非常高興”、“非常激動”等等,這些詞傳遞的是一種主觀感受,至于客觀事實到底如何,并沒有清晰地體現(xiàn)出來。不同的人對這些詞有不同的認知。
還有,在廣播稿中成語使用頻率極高,成語使用得當,可以使事物生動活潑。但多數成語與具體事物對照起來,存在著內涵、外延偏大的問題,因此不宜多用。
第六,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不用破折號、括號與省略號
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可以使文章變得更具美感、樂感,能使文章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和豐富內容;反之,會破壞文章的美感、影響閱讀和表情達意。
在書面語言中,有不少情況可以借助標點符號來說明或注釋文章句子:一種是破折號;另一種是括號,還有一種標號,即省略號??次恼?,很容易看清讀懂兩種標號要說明與注釋的內容,然而,廣播就無從進行表現(xiàn),只有專門的語言進行說明。,因為其中的內容不便讀出來;那些表示否定含義的引號也盡量不用,改用“所謂的”。如:
“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
作為平面媒體新聞,破折號不會對讀者閱讀新聞產生任何障礙,而作為廣播稿之于聽眾,就得進行修改??筛臑椋?/p>
“珠穆朗瑪峰,是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第七,多短句,突出韻律和節(jié)奏,少用長句和連續(xù)仄聲字詞
平常口語和聽覺習慣,都以短句為多;句子長了,不便讀,也不便聽。短句易讀易記,易有節(jié)奏感,產生韻律的美感。既是長句,又是連續(xù)仄聲,這樣的句子,一是拗口,二是難聽明白。如:
“不對大吵大鬧惡劣習氣予以狠狠懲治就不利作風建設?!?/p>
這是典型的連續(xù)仄聲的長句。播音員要一氣讀完,還真是靠水平和氣功。而聽眾要聽明白也是非常吃力和勞累。
為表現(xiàn)出句子的韻律與美感,一方面要將句子寫短,另一方面要平仄起伏錯落,還要考慮兼顧聲母韻母的搭配,使句子富有抑揚頓挫的樂感。如第一個例句,就可以這樣修改:
“大吵大鬧的惡習,要嚴加懲治,強化作風建設?!?/p>
修改之后,原來拗口憋氣的句子就好讀得多,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第八,用順序的正常句式,不用倒裝、倒敘和插敘
在書面語中為了表達的需要,經常出現(xiàn)倒裝句式,例如:
“引領工作隊出動大型5臺裝載機和3臺鏟車,集中整治、清理拆除危房廢墟和積存多年的生活垃圾1000噸。”
在廣播中,倒裝句式聽起來不夠順暢,不容易理解,因為聲音轉瞬即逝,聽眾往往聽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搞不清楚到底說的什么,所以廣播新聞通常使用的是合乎漢語語序的正常句式。上面的例子一般改為:
“引領工作隊出動5臺大型裝載機和3臺鏟車,集中拆除危房,整治、清理廢墟和積存多年的生活垃圾1000噸,”
日常的口語習慣都是順序式的,除了故事,沒誰有意去埋伏筆,設懸念,吊胃口。尤其是新聞,就更應是按時序的發(fā)展脈絡而推演。當然,在導語即開頭部分,還是應該先將最重要的事實予以推出,但在進入正文的主體部分后,就不要再支離破碎地插敘,讓聽眾覺得零亂而如入五里云霧之中。更不要采用電影的蒙太奇手法,來表現(xiàn)。音畫效果,同單純的聲音效果,在感官感知程度上,會有較大的差別。
廣播新聞稿,以不枝不蔓的清晰與單一的結構方式敘述為好。
第九,做到概括與具體相統(tǒng)一
廣播稿要寫得平實簡潔就少不了概括性語言,但概括要具體,避免抽象概念。厚積薄發(fā)、言之有物,應該既具體又概括,對重要的事實要具體,一般的事實,一筆帶過。
總體來說,廣播新聞稿在寫作上,要突出它的口語和聽覺元素,一定要簡潔明了,上耳入口;表意明確,合乎分寸。
廣播新聞在廣播節(jié)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關系著廣播能否在眾多的大眾媒介中占有一席之地。使用新鮮、準確、形象、生動的語言會提高增強的魅力,提高廣播的收聽率,從而獲得長遠發(fā)展。所以口語化、規(guī)范化是廣播新聞的必由之路,可以充分發(fā)揮有聲語言優(yōu)勢,用貼近人們的生活的語言去征服受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