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勇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據此,聯(lián)系廣東省實驗中學羅易老師提出的“給學生留出課堂空間”,“即留給學生通過實踐體驗而打實語文知識基礎的空間,留給學生切實增強語文運用能力的空間,留給學生訓練發(fā)展思維的空間?!薄緟⒖戳_易老師《給學生留出課堂空間》一文,見《語文月刊(學術綜合版)》 2009年06期第4~7頁】我們認為,語文課堂上的“留空”,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把過去教師是課堂主導者轉變?yōu)椤皩W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下面我以日常教學過程中的三個課例,談談課堂活動中“留空”的幾種思路。
一、讀寫結合的課堂活動模式
讀寫結合訓練就是利用課文這個語言載體,從課文本身的內容出發(fā),設計與課文有密切聯(lián)系的“寫”的訓練內容,將閱讀、寫作、思維訓練融為一體,從而達到以讀帶寫,以寫促讀,在讀寫訓練中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一種教學操作程序。
下面以粵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1第三單元“散文兩篇”中的《我的家在哪里》為例,談談這種課堂活動模式的具體操作情況。
1.定向導入
冰心老人的《我的家在哪里》這篇不足八百字的短文寫于1992年,作為一位九十多歲高齡的世紀老人,對于家,她一定會有“萬千恩怨集今朝”感慨。但此文卻從夢入手,主要選取了兩個日常生活的片段:一個是夢境,是兒時迷路回中剪子巷的生活情境;一是夢醒后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進而聯(lián)系曾經在世界各地住過的地方,運用對比的手法,來表達對兒時的家的無限眷念。
2.指導示范
這種寫法歸納起來有如下特點:它打破了一般文章的行文連貫性,運用特寫鏡頭的形式,將整篇文章的內容切分成對照的若干個小板塊,每一個板塊看似獨立,但實際上是全文主旨的一個側面或一個角度,從內容上看前后有緊密的聯(lián)系,所有板塊組合起來,便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旨。
我們把這種“板塊組合”式的寫法運用到考場上記敘類文章的寫作中,就可以做這樣的安排,截取的典型片斷,可以用幾處地點,或幾個時段,或幾個鏡頭,或幾張照片,或幾件物品,或幾段經歷來組織全文,從而使之在思路上脈絡清晰,結構上一目了然,內容上形散神聚。下面展示教師本人的一篇下水作文。
回 家
走進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火車站,突然一陣茫然。我這匆匆忙忙究竟是去哪里呀?我的家究竟在哪里呢?
火車在疾馳,路在延伸,難道家在遠方嗎?不然我為什么這么急急忙忙地登上這沒有終點的列車?記憶里,回家就意味著坐火車。坐火車的感覺就是回家的感覺:焦急、心怯,義無反顧又百無聊賴、茫然四顧。難道真的“近鄉(xiāng)情更怯”嗎?可為什么每次到站,涌上心頭的總是沒來由的陌生?難道,我將永遠這樣在路上嗎?
走在隱約熟悉的街道,仿佛看見了過去的日子、曾經的影子,難道這兒就是我的家嗎?可是這個小城已經沒有我的親人了?。》孔右呀涀∵M了別人,親人們已經東奔西走不知所蹤了。眼前如流水般淌過的,都是一張張沒有意義的生疏的臉。我的家怎么可能在這里呢?我的家應該有熱氣騰騰的小火爐,我的家應該有昏黃而溫暖的燈光;我的家應該有活潑風趣的兒時玩伴,我的家應該有古道熱腸的鄰居老伯……這里斷不是我的家!雖然它有和我的家一樣的名字。
我的母親仍然生活在這座古城里,可每次回來看母親,為什么總是匆匆如過客,急急如喪家之犬呢?我當然知道母親無時無刻不在牽掛遠在千里外的兒女,無時無刻不在祝愿千里外的兒女平安、幸福。只是,母親已經和記憶中的家一起,化作我內心的一角,記得卻再也尋不到了。好像是母子的心靈感應,母親也不再向我提起回家,不再要我回來過年了。我的家,你究竟在哪里???
回到這熱鬧喧囂的南方,面對懵懵懂懂、咿呀學語孩子,看著進進出出、忙忙碌碌的妻子,我的心安靜了許多。我又回到了平日沒頭沒腦的狀態(tài)。就連和孩子游戲,也是敷衍塞責,迅速逃避??粗鴿M滿當當的房間,原以為這兒就是我的家,是我可以徹底放松、盡情呼吸的地方??僧斊拮訋е弘x開后,它竟然只是兩間房子罷了。仿佛妻兒也把家?guī)ё吡?,連同我的游走的心?;蛟S,正如蘇東坡所言:“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可我哪里安得下這顆走在路上的心呢?
我知道,家,我再也回不去了。
我在構思這篇作文時,是循著回家過年的具體經過一點一點地展開的,“家,我再也回不去了”這一感受也不是一開始就清晰地出現(xiàn)在大腦中的。在選取場景時,我挑了“火車站”這無數在外的打工者都熟悉的地方,來把回家的渴望具體化;然后是到家,選取了熟悉又陌生的街景;接著是回自己的小家,落腳在對家的感受。
在此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可以把內心要表達的情感用幾處地點,或幾個時段,或幾個鏡頭,或幾張照片,或幾件物品,或幾段經歷具體化,讓虛無縹緲的情緒有了依托,對生活的感慨也就有了著落。
3.堂上寫作練習
要求學生以“我的家在哪里”為標題作文,必須運用我們上面總結的“板塊組合式”的寫作技法,以兩到三個片斷組合成文,注意將各片斷內容之間處理為并列、對照或層進等關系。
4.習作點評
選兩篇學生習作集體進行點評修改。重點分析兩個方面,一是看所描寫的片斷內容在表現(xiàn)主題上是否必不可少,二是各個片斷是否能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二、主題教學法在課堂活動中的運用
“主題教學”是以解決問題學習與系統(tǒng)學習為原則,以問題為先導,以任務為驅動,構筑指導學生“如何去學”的綜合性極強的研究性學習方式。在“主題教學”的教學過程中還實現(xiàn)了理想的教師、學生的角色轉換。從確定主題,創(chuàng)設情景到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完成設計,教師職責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相關線索,獲取信息的相關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