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冰霜
【摘要】羅牧是江西畫派的代表人物。江西畫派作為中國畫流派之一,到底有什么樣的風格呢?筆者從其師承和所受教育以及繪畫技法的關系入手,探討羅牧山水畫藝術風格及審美趣味。
【關鍵詞】羅牧;山水畫;江西畫派;董其昌
羅牧(1622—1711),自明熹宗天啟二年至清康熙五十年,享年90歲,是中國古代較長壽的畫家之一。其出生于江西寧都縣釣峰鄉(xiāng)黃潭村一個農民家庭。他常在畫中題名“飯?!薄澳列姓摺眲e號?!肚f子·田子方》說:“百里奚爵祿不入于心,故飯牛而牛肥?!笨梢娏_牧“飯?!敝?,在于暗喻自己具有上卿之才和抱負,企盼能有桓公之知遇。羅牧后定居南昌,畫中又署名“釣家”,“釣”是羅牧表明自己出自故鄉(xiāng)寧都釣峰;署名“雙溪”則是指流經其定居地南昌以西的蓼洲的貢水和章水,皆意在表明文人雅士其出有本、源有據。羅牧在寧都家鄉(xiāng)時,未見有齋室名號及其他別號記載。自中年以后寄居南昌,曾先后居于南昌市內東湖百花洲和贛江附近,其齋室名見署的有“種云草堂”和“種蘭草堂”。這也是羅牧對其山水繪事的比喻,表明自己的志向和雅趣。我們縱觀其一生,少年放牧、務農,青年制茶、售茶,然后過著繪畫、賣畫的生活,終以布衣身份終其一生,但也有人說他在清朝做過短暫的小吏。
一、羅牧的師承及所受教育
羅牧在青少年時期曾向魏書學習詩書畫。魏書系明末秀才,號石床,是寧都“易堂九子”三魏的族祖,也是羅牧的業(yè)師,州、縣志及《族譜》中有“得魏石床法”的記載,可見羅牧在書畫方面受魏書的影響深遠。后又隨林時益學習制茶。在有關羅牧的所有史料當中,均稱羅牧“得冠石林確齋齊(山下介)茶法”。林時益是明朝封藩在南昌的朱權的第十世孫,他來寧都翠微峰并非僅僅為了避難和授人以制茶技藝,而是要和“易堂九子”們同“任天下難事”,培養(yǎng)大量經世救國之人才,以達“火盡薪傳,身死無限”的目的。跟隨魏書和林時益學習,使羅牧在技藝、詩文、書法、修養(yǎng)等方面受到很大的教育,這對羅牧的性格和人生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二、羅牧山水畫的風格特征
羅牧是江西畫派的代表人物。江西畫派作為中國畫流派之一,到底有什么樣的風格呢?清代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作了一定的說明:羅牧“筆墨意在董、黃之間。”《西江志》云:“得筆法于魏石床。林壑森秀,墨氣滃然。誠為妙品。江淮間要有祖之者,世所稱江西派是也。牧敦古道,重友誼,與徐微君榆溪世溥善,微君贈詩云:‘彩筆常懸夢里思,十年古道見須眉。云山本是無常主,更寫云山賣與誰?巡撫宋葷牧仲高其人,作《二牧說》贈之。牧能詩善飲,楷法亦工,又善制茶,卒年八十余?!?/p>
當時有李廷鈺跋羅牧清康熙四十年(1701)所作的一幅《秋林高士圖》說:“書畫門庭各有行,畫須生外熟方臻。至今源委西江派,猶說飯牛第一人?!庇纱丝梢?,羅牧在“江西派”中的開派地位。
以羅牧的從藝經歷來考察,羅牧23歲以前,除師從魏石床外,因無畫跡可循,故不知其風格、面貌。但在羅牧的傳世作品中,米家畫派風格的遺存,以及松江畫派對其的影響,都是顯而易見的。
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說羅牧“筆墨意在董、黃之間”,此處所說的“董”“黃”,“董”為董源,“黃”為黃公望。羅牧遺留的山水中常見有“董巨筆意山水”“仿黃公望山水”的意臨作品,從這些款識當中可以看出,羅牧崇尚董、黃山水的意向,更可得知他常常對此二公的作品,有出新的意臨之作。
從作品《溪山雨后圖》可以得知此作作于羅牧七十大壽前夕,作品中有宋至的題款。畫中可以看出在岸邊的巖石上有一簇簇落葉喬木,其中有一株樹木仿佛被雨水洗刷后而向右彎曲,從而將觀者的視線引向右上方,樹木所指向的是幾座房子,屋后一條蜿蜒的山路與前景相連,山間繚繞的煙霧模糊了山腳和向山脈延伸的小路,向上蔓延的山巒連綿起伏,使觀者專注于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視線上。從構圖和章法可以看出,林有溝壑起伏,樹有陰陽向背。其畫設色極少,從其畫中設色的效果得知,墨的揮灑與水的靈動是相互融合的。在瀚然的墨氣之上加以枯筆的穿插,以突出其質感。整幅作品無論是樹木還是山石,畫家都用濕潤氤氳的筆墨來表現,遠山和樹的表現頗有董氏的筆法,展現出一派平淡天真、嵐氣清潤的詩的意境。
羅牧在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所作的一幅《仿大癡山水圖》題跋中清楚地寫道:“全圖布景疏疏落落,無重巒疊嶺占據篇幅。而高下山水起伏,成有層次,所謂山外有山,水外有水,回環(huán)曲折,極光怪陸離之處,老筆紛披,并無絲毫閃失。所作乃湖上平遠風景也?!?/p>
從這段仿黃公望山水的跋文來看,羅牧仿作時那種畢恭畢敬“并無絲毫閃失”的態(tài)度,那種細細揣摩大癡山水精神的神情,完全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那么,張庚將羅牧的山水畫概括和形容為“林壑森秀,墨氣滃然”,此種表述,到底有何依據呢?曾任江寧府同知、后任江西巡撫和累官漕運總督的郎廷極,在一首《贈寧都羅飯牛山人》詩中是這樣描寫的:“過門原問道,入座便忘形。畫理通微妙,秋心在杳冥。浮醅直鴨綠,染紙是雅青。爾但揮奇筆,予梳白鶴翎?!痹娭兴^“雅青”者:一可作為今之“三青”“二表”顏色解,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觀羅牧山水畫中設色常用的點染之色;二可作為水墨不設色的“墨色五分”解,這也是羅牧水墨山水常用的手法。張庚還說:羅牧山水“誠為妙品”。《族譜》及其他時人亦稱其為:“御旌逸品”或“覽旌逸品”。按照董其昌在《畫眼》中對“逸品”的敘述:“畫家以神品宗極,又有以逸品加于神品之上者?!笨梢姟耙萜贰边@名稱,亦是一個作品評品的概念,并不能給人以風格概念的實際意義。
我們縱觀羅牧的傳世作品:繪畫大多以墨筆渲染為主;設色極少;畫中林木,大多仿沈周筆法粗闊的線條,筆意粗獷;畫中山石,多采用披麻皴和折帶手法;墨色鮮明,水氣氤氳,淡然含蓄,山頂多作礬頭,構圖大多采用平遠、高遠二法,近景和遠景無虛實分別;其云霧顯晦,嵐色郁蒼,具有典型的江南山水風貌。
三、羅牧與董其昌畫風比較
清初,康熙帝采取一系列懷柔政策,而使得清初的學術界(在尊重漢儒孔學的前提下)文化、藝術均出現前所未有的繁盛。中國畫壇在這種大環(huán)境中,也出現較為活躍的氣氛,在這種氛圍里,蘊育了一批按照藝術精神和規(guī)律進行創(chuàng)作的群體,包括羅牧在內,以八大山人為代表的龔賢等人。若將其兩人的繪畫形式相比較,其風格樣式不管是構圖還是墨筆均相似或相近。羅牧此時的繪畫風格,雖承襲了董其昌“南北宗”學說,也沿襲了董其昌在繪畫方面的重要理念和技法。然而羅牧在其繪畫中所展現的干凈秀麗、平穩(wěn)無奇、雅俗共賞,則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意圖,將董其昌的理論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種關系的相似和傳承,與董其昌被稱之為正統(tǒng)畫派有著相應的聯(lián)系。我們縱觀清初畫壇的正統(tǒng)派,在尊崇董其昌的“南北宗”學說的前提下,更加注重仿古,而最突顯的則是“元四家”。于是,便出現清初摹古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羅牧在當前特定的歷史背景環(huán)境下,以其獨特的繪畫形式抒寫個人情懷,并備受世人所推崇,它所產生的藝術效果與董其昌的繪畫風格有異曲同工之妙。相比較之下,董其昌繪畫手法中所運用的皴法也顯得繁復和普遍。同董其昌的繪畫風格相比較,羅牧的山水則更顯得層次分明和井然有序。
從歷史的眼光來看羅牧之作,無論羅牧是仿或臨董、巨、黃三家的作品,都更接近于董其昌。在境界、水色、墨色,乃至氣韻上,均呈現出這一繪畫新生力量所應有的整體風格和個性特征,從而使今人從這些傳世的山水作品中可以窺得,在綜合吸收董其昌繪畫風格的基礎上,又區(qū)別于董其昌及其松江畫派的新式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