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文斯 周佳璐
【摘要】從人類誕生開始,在身體上描繪圖案就成為了一項重要的習俗。這種原始的藝術一般使用由各種植物和礦物制成的顏料,在身體的各個部位繪制富有裝飾性的圖案,此裝飾手法古今中外廣泛存在。本文通過對比中國古代花鈿圖案及印度吉祥痣圖案的構成和顏色,分析兩大古國出現的繪制于前額的圖案異同,在現代設計中運用花鈿圖案,發(fā)揚民族藝術,尋找新思路。
【關鍵詞】花鈿;吉祥痣;圖案;裝飾;色彩
中國古代女子通過繪制或粘貼手法裝飾于面部的圖案稱之為花鈿?;ㄢ殘D案一般位于前額眉心中部,除了使用朱砂等材料繪制的花鈿外,女子花鈿還可使用金銀、鉑翠等加工成薄片,后通過裁剪得到圖案貼于臉上。圖案豐富多樣,既有簡單的點狀和花形,也有復雜的動物、抽象圖案。這種裝飾手法起于漢代,在唐代發(fā)展到了極致,除了前額,古代婦女還用花鈿裝飾于臉部各部位,時稱“滿面花子”。
在印度也出現了裝飾于前額的圖案,古印度人相信人體的脊椎底部到頭頂分布著七個能量漩渦,稱之為脈輪,位于前額眉心的第六個脈輪——眉心輪,也被稱為第三只眼,此處蘊藏了人類進入靈界的能量,因此,吉祥痣被放置在這個神圣的位置。古印度人相信吉祥痣可以增強智慧、約束行為、純凈人性,給人以面對生活挑戰(zhàn)的勇氣,無論是日常生活或特殊場合,吉祥痣常常出現在印度人的視野里。祭司會為進入寺廟的人點上吉祥痣,象征得到了神的保佑。除此之外,在印度的日常儀式、節(jié)日以及婚慶中也會使用吉祥痣。與花鈿為女子裝飾妝容所用不同,吉祥痣男女均可使用。
一、花鈿與吉祥痣圖案的用色和材料分析
花鈿圖案的色彩以紅、黃、金、黑、綠為主,除顏料描繪的顏色如紅色的朱砂外,黏貼的花鈿多為所用材料的本色,如金色的金箔、烏黑的黑光紙、潔白的魚骨、翠綠的烏羽,還可根據不同圖案選用更為斑斕的色彩。
印度的吉祥痣在用色上則比較規(guī)矩,傳統(tǒng)的吉祥痣主要使用紅、白、黃、灰四種顏色,分別象征標志著力量活力的紅色朱砂;純潔寧靜的白色檀香膏;代表財富繁榮的姜黃色;意味著奉獻的灰黑色圣灰(祭祀儀式中通過燃燒牛糞餅或木材所得到的灰色)。在顏色的運用上也有宗教規(guī)范。
二、宗教生活中的花鈿與吉祥痣
宗教用途的花鈿與吉祥痣,在圖案構成及色彩運用上具有象征意味?;ㄢ毰c佛教在中國的傳播有很大關系,在宗教壁畫、造像中,常見菩薩、天女等人物造型的花鈿,主要為紅色點狀,如晚唐至五代絹畫《引路菩薩立像》,菩薩額中裝飾一紅色圓點,象征著毫光照大干。這個簡單的紅點是印度藝術傳入中國后與我國古典藝術的結合,是中國古代絢麗花鈿圖案的開端。
在印度宗教用途的吉祥痣,一般稱為提拉克,根據信仰不同而不同,主要為以下最常見的兩大派系:
(一)毗濕奴派
毗濕奴派信奉毗濕奴為最高神祗,并崇奉他的妻子吉祥天和他的各個化身,此派系在印度是勢力最強的宗教派系。該派系的吉祥痣也按分支形成了代表各自信仰的圖案,但圖案的構成主體是一致的,即兩條從發(fā)際線延長到鼻尖的豎線連接而成的“U”字形或圣羅勒葉形,“U”字形代表的是毗濕奴神的蓮花足,而圣羅勒葉則是奎師那(毗濕奴的化身之一)最愛的植物形狀,通常使用白色的檀香膏繪制而成。派系下的各分支吉祥痣,就是根據這一圖案主體進行變化,如在“U”字形正中央畫上紅線,代表吉祥天。
(二)濕婆派
“他是一位全身涂滿灰燼的苦修者……他頭頂彎月,戴著用頭蓋骨串成的項鏈,手臂上纏繞著毒蛇;騎著象征著宗教的公牛,一手拿著三叉戟,統(tǒng)率著所有的妖魔鬼怪?!钡湫偷臐衿排杉轲肱c濕婆神的形象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圖案的主體是用圣灰畫成的三條平行橫線,象征著三界。某些派系還會用檀香膏在中心畫上象征女神薩蒂的紅點、新月或三叉戟。
三、日常生活中的花鈿和吉祥痣
中國古代婦女在日常妝容中使用花鈿裝飾自己的美貌,到唐代,婦女所創(chuàng)作花鈿造型已具備鮮明的中華民族特色,達到很高的藝術水準。
花形花鈿最常見于古代的婦女妝容,又以梅花圖案居多,圖案構成以向心型和對稱型為主。如出現于敦煌莫高窟第454窟壁畫中的花形花鈿,為向心型圖案,且設色分深淺兩層,富有層次感;而出土于阿斯塔那的張雄夫婦墓的雙環(huán)望仙髻女舞俑,所繪的則是對稱型的花形花鈿,鮮紅的色澤和繁復的圖案都體現出女俑原型的高雅氣質;花型花鈿發(fā)展到唐朝,樣式和色彩更具主觀性,如張萱《搗練圖》中女子前額藍綠色的對稱型花形花鈿,造型簡潔抽象,用色淡雅,與端莊的唐代服裝相得益彰。
吐魯番出土的《舞樂圖》中女子前額繪畫著經過高度概括的鳥形花鈿,造型大氣別具西域風情,圖案中曲線飄逸,如鳥羽般輕舞,和畫面右上方的飛鳥相互呼應。
出土于阿斯塔那張雄夫婦墓木身錦衣裙仕女俑眉心繪有魚鱗形花鈿,圖案整體構成菱形,每片鱗片底部設深色向上渲染,手法細膩,極具裝飾性。也體現了古人以象征魚的紋樣表達對幸福的向往。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吉祥痣在圖案構成上相較于宗教吉祥痣更為自由,顏色也更活潑,更注重裝飾效果。
在印度的婚禮儀式中,新娘都需要畫上吉祥痣,作為對丈夫長壽和婚姻幸福的美好祝愿,一般是以紅色為主的圓點配以其他顏色的小圖形點綴,有時還會貼上珠寶,喜慶而華麗。印度已婚婦女額前吉祥痣,表示她已婚的社會地位,但當成為寡婦時,必須除去紅色的吉祥痣,或換成黑色的吉祥痣并穿著白色紗麗。
在當代,許多南亞地區(qū)的女性依然使用吉祥痣,不分宗教和區(qū)域。紅色代表著榮譽、愛和財富,女性將這些美好的愿望加載在吉祥痣上,成為一種精神象征。
四、花鈿與吉祥痣圖案的對比
花鈿圖案的用色、繪制手法以及所選題材與中國畫有相通之處,造型上多為中國畫喜愛選取的題材,如花鳥魚蟲等,展現了從自然中吸取創(chuàng)作靈感的特點;而從花鈿所選用的色彩以及上色時所使用的漸變渲染等繪制手法也與中國畫創(chuàng)作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從形到神都符合中國的傳統(tǒng)審美情趣;從造型上來看,花鈿圖案既有寫實也有抽象,不同地區(qū)不同朝代風格各異,形式豐富。
印度和中國都是世界文明古國,印度的宗教規(guī)模大、范圍廣促進了宗教藝術的發(fā)展,也因為印度宗教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小小的吉祥痣也具有了數不盡的形式及變形。從造型的角度來看,印度的吉祥痣圖案相比起中國花鈿圖案則偏向于使用抽象手法,注重所描繪元素的象征性;從用色和材料上看,二者之間有重要的關聯(lián),依照宗教傳統(tǒng)有一套比較嚴謹的使用方法,這與中國花鈿圖案的自由抒情不同,吉祥痣更講究其宗教象征意義。
結語
花鈿作為點綴古代女性美貌的產物,展現了我國古代女性的智慧和審美,但在現代,花鈿圖案幾乎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而印度的吉祥痣卻運用至今,并發(fā)展出了更多樣更符合現代審美的圖案,依舊為增添生活中的美發(fā)揮著作用?,F代中國女性所使用的裝飾品普遍受到西方藝術潮流影響,獨具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產品在整個市場上所占比例依然只是小部分,一方面和西方文化沖擊以及現代人審美傾向有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具有中國傳統(tǒng)特色的裝飾品在設計方面還存在不足,花鈿作為中國傳統(tǒng)裝飾圖案的一員,應該在振興中華民族藝術的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在現代產品設計中把傳統(tǒng)花鈿圖案進行革新再利用,使這一美妙的民族藝術在現代社會中繼續(xù)為中國女性點綴自己所用,是作為民族藝術研究的一門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