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和一些朋友外出寫生,當?shù)氐娘L景多山,朋友說:“楊誠來了一定很高興?!蔽铱戳丝?,笑說:“還少了幾塊裸露的石頭?!卑蔚囟鸬纳襟w,總是刺目地裸露出面積不一的幾塊植被覆蓋不到的巖石,這是南方常見的一道景觀,似乎也成了楊誠作品的標志,這樣的作品,在近十多年來頻頻地入選全國性重要的展覽,成為油畫界一道獨特的風景。
蘇旅把楊誠的油畫風景定義為“敘事風景”,楊誠也確實在以作品批判現(xiàn)實中令人心痛的破壞自然的現(xiàn)象,他在博客中為獲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提名獎的作品《有一座叫敢梯的石山》所寫的創(chuàng)作心路中,就表露了他對破壞自然的痛心:“城市建設越快,開山采石的速度也就越快。人類就像螞蟻搬家一樣,一點一點地實現(xiàn)著‘愚公移山的夢想。于是,在不久的將來,敢梯山成為了老人們口中的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名叫敢梯的石山……”
“敘事風景”是楊誠有別于“寫生風景”“抒情風景”一類畫家而在作品精神內(nèi)涵上更為厚重的一面,不過,楊誠的作品在批判現(xiàn)實之外,在藝術理念和審美追求上更為深層的是追求中國山水文化精神的審美體現(xiàn),追求以西方的油畫語言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文化精神。
山水文化是中國特有的文化。在中國的文化中,山不只是一道風景,因為中國人對所賴以安身立命的自然環(huán)境敏銳的感悟,山有著精神象征的多重意義。在遠古時期,由于依山而居,山就成為神話傳說中造人的母體或神仙的居所;在上古時期,早期帝王則有“祭祀山神”“登山封禪”的傳統(tǒng);此后,山則是高士隱逸、佛道修煉、文人神游等等的寄托所在。山水畫的興起,山則成為隱逸、修行、游覽的一個文化符號,在歷代的畫家筆下變幻出各種情趣。
楊誠自幼生活在廣西多山的環(huán)境之中,觸目所及的滿目青山,已深植于他的潛意識中,直到后來對中國傳統(tǒng)山水文化精神的深入研究和迷戀,才喚醒了他潛意識中的山情結。不過由于多年的油畫專業(yè)科班訓練所打下的堅實基礎,使他不甘心于只是在形式上模擬中國山水畫的意味,而是希望用地道的西方油畫語言,表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山水文化精神。在這條探索之路上,他花了十年時間去研究、臨摹中國山水畫,又花了十年用油畫寫生真山水,才逐漸摸索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畫山之路。
楊誠筆下的山,是真山水的寫生,因此是有生命、有溫度、有故事的。這些真山水里,既有傳統(tǒng)文人田園詩意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是對人們千百年來賴以安身立命地棲居于此的家園的眷戀與歌頌;也有對現(xiàn)代工業(yè)破壞生態(tài)的無情批判。因此,他的山不只是詩意的、審美的,更是批判的、時代的,是時代風景的畫卷,是對部分人無知、無情的控訴。
楊誠筆下的山,是中西方繪畫審美內(nèi)涵的結合。遠看他的山空間深遠,體積渾厚,色彩和諧典雅,是典型的西方繪畫審美;近看,他的畫面布局、點線疏密安排,又完全是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格調(diào),用筆大筆揮灑,猶似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斧劈皴。這樣的中西結合,不是表面的、膚淺的、形式上的油畫“中國味”,而是真正的“混血”,渾然一體而不露痕跡,是精神上、本質(zhì)上的溶合。
綜觀楊誠的繪畫之路,他的成功首先是與他的用心分不開的。他曾對一位學生說:“畫畫不要和別人比大、比怪,而是要和別人比誰下的功夫多?!彼约壕褪沁@么做的。他曾花了數(shù)十年的時間系統(tǒng)地研究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精髓以及西方繪畫的造型和色彩體系,為了研究用色的規(guī)律,他用刮刀一塊一塊去調(diào)色,在大畫布上分解出各種流派的色系,他說這樣畫出的色彩才會諧調(diào),且品位不低。為了在實踐中印證研究所得,他更是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有過一個時期,每逢周末他都要到郊區(qū)寫生。我和他參加過幾次漓江畫派的寫生,記得經(jīng)常是我們才起床,他已經(jīng)拎著一張完成的作品回來了。他的勤奮,相信和他一起畫過畫的朋友都有目共睹的。在具體作畫的過程中,他也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2009年他畫《受傷的家園》時,畫面中天空的部分有很多印章的圖像,他是請教了專業(yè)的篆刻家哪些印是各時期的代表印章,然后反復揣摩、臨摹,最后才一個一個畫上去的。此外,天空還有云的圖形,他也是參考了中國歷代山水名畫中云的畫法,畫了無數(shù)草圖,反復練習線條的流轉,最后才一氣呵成地畫出。他的風景創(chuàng)作都是巨幅的,從草圖到每一筆運筆的感覺,他都付出著比別人更多的努力。
除了用心之外,楊誠對藝術的視野之開闊、取法之高,也對他藝術的成就起著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他大學畢業(yè)即進入廣西美術出版社工作,數(shù)十年接觸經(jīng)典作品、與全國藝術名家談文論藝,使他不僅編出中國油畫大家《靳尚誼》《詹建俊》《張祖英》《楊飛云》、第三代中國油畫家叢書和中國油畫學會系列畫冊等有分量的書籍,更讓他看到了藝術所應達到的高度,使得他不滿足于表面的形式趣味或者是簡單的觀念圖解,而是不斷地追求作品深層的精神內(nèi)涵和文化意味。藝術是“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你的眼光有多高,你才有可能取得多大的成績,如果沒有開闊的視野、高貴的品味,淺嘗輒止,是難以取得更高的成就的,而楊誠在這一方面有開放的心態(tài),有清醒的認識,使他可以走得更遠。
楊誠的繪畫實踐,是油畫傳入中國百多年來諸多畫家進行油畫中國化實踐的其中一個個案,對他進行深入解讀,可以為我們在使用油畫語言表現(xiàn)中國文化精神上提供借鑒。
以下是孟遠烘與楊誠的對話節(jié)錄:
孟:談談為什么會選擇畫山吧?
楊:從小就生活在廣西這樣一個多山的環(huán)境,可能潛意識里就對山有感覺。大學畢業(yè)后到廣西美術出版社工作,經(jīng)常和同年級的學國畫的同學后來也是同事姚震西談論國畫,覺得中國的山水畫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獨特體現(xiàn),是和西方完全不同的,非常具有魅力,我就想能不能用油畫畫本地的風景,然后畫出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精神意味。這種嘗試從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實施了,但不成功,就是覺得比較表面,結合不起來。我后來覺得不能只是從形式上學習中國畫的元素,而是要吃透中國畫的內(nèi)在精神,于是開始花了十年時間去研究傳統(tǒng)的中國畫。
孟:具體研究是怎么樣的?
楊:先是從齊白石開始,覺得他的畫表現(xiàn)生活氣息真是太好了,他的形式美感的感覺也是太好了,因為他是木匠出身,手臂很有力啊,所以他的線條也是太有力了!看了一段時間之后,又看八大山人,忽然又覺得齊白石和八大山人比起來還是少了點文人味、書卷氣,于是我還專門買了本八大的大畫冊,當時還很貴的呢。后來又從八大到徐渭,然后到元四家,再到宋代山水畫,覺得宋代繪畫是中國畫的高峰。我不僅看,還臨摹了很多,用鉛筆或鋼筆臨。這個過程花了十年時間。
孟:對西方繪畫的研究呢?
楊:對西方繪畫也是順著歷史的脈絡進行研究,去分析比如意大利的繪畫色彩和造型是什么樣的?北歐的色彩和造型是什么樣的?我把各種流派的色彩進行分析,畫成一塊一塊的色系,這樣我不管畫什么,在色彩上都不會難看,都是有品位的。
孟:什么時候開始中西結合的繪畫實踐?
楊:大約在1996年之后,剛開始先是畫些南方的植物,像蘇鐵啊這些,先練練線條,2002年到2004年“南方的風景”畫展展出的就是這一批畫。后來2005年“南方的風景”到靖西寫生,畫了一些山,忽然就覺得對畫山有了感覺。之后就是到桂林等地方畫了一些山,然后在南寧的周邊畫了很多山,后來就主要畫山了。
孟:在出版社工作對你的繪畫有什么樣的幫助?
楊:主要是眼界和認識上的提高,特別是因為編書的關系和靳尚誼、詹建俊等老先生接觸,使我能比較早的站在一定的高度上去看藝術,這對我?guī)椭峭Υ蟮摹?/p>
孟:后來你又到中央美術學院讀高研班,這對你的繪畫有什么幫助?
楊:通過學習,印證了我原來的探索是對的,這讓我更加自信了。而老先生們做學問的高度、深度和嚴謹性,他們 “致廣大,盡精微” 的精神,對我的影響很大,在今后的藝術道路上,我還要多學習老先生們的這種精神。
孟:除了現(xiàn)場寫生,你畫大幅創(chuàng)作基本上還是用照片的吧?你會如實地照著照片畫嗎?
楊:畫大幅創(chuàng)作是用照片的,我會拍很多照片,各個角度的,局部的,然后畫很多草圖,山頭的,樹的,線條走向的,塊面組織的,疏密組織的,等等,然后再綜合起來,再組織畫面,甚至還會畫素描稿、色稿。至于和照片有什么不同,我給原照片你對照看你就知道了。
孟:(對照照片,發(fā)現(xiàn)基本是按照片的實景作畫,但在疏密、線條、色彩等方面明顯是進行了精心的提煉、處理的)我明白了,這完全是把實景變成畫面了,做了精心的繪畫語言提煉,但又還原成實景的樣子,這個過程就是繪畫的秘密和魅力之所在??!
楊:是的,我是學習宋代山水畫的,他們也基本是按照實景寫實的,但又經(jīng)過了精心的繪畫語言提煉。我比較崇尚這樣的藝術理念,這算是一種小寫意吧,我想,我的作品主要還是會按小寫意這一路走下去的。
孟:現(xiàn)在你調(diào)到了廣西書畫院作為專職畫家,應該有更多的時間畫畫了,希望你能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楊:謝謝!我會努力去做的!
楊 ?誠
楊誠,1988年畢業(yè)于廣西藝術學院美術系油畫專業(yè),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創(chuàng)作高級研究班?,F(xiàn)為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漓江畫派促進會常務理事,廣西書畫院專職畫家,編審。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各類美術展覽并獲獎。
2003年,油畫作品《蘇鐵古樹——燦爛》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2005年,油畫作品《池塘邊》入選“自然與人——第二屆當代中國山水畫·油畫風景展”。
2006年,油畫作品《開發(fā)中的南寧瑯東十組》入選“精神與品格——中國當代寫實油畫研究展”。
2006年,油畫作品《山塘野趣》入選“‘風景·風情全國小幅油畫展”并獲優(yōu)秀獎。
2008年,油畫《廢棄的采石場》入選“拓展與融洽——中國現(xiàn)代油畫研究展”。
2009年,作品《有一座名叫敢梯的石山》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提名獎。
2010年,作品《山西晉祠難老泉》獲“研究與超越——第二屆中國小幅油畫展”優(yōu)秀獎。
2011年,作品《山地人家》獲“藝術家眼中的當代中國——中國油畫藝術展”優(yōu)秀獎。
2012年,作品《北部灣印象--斜陽島》獲得“首屆中國美協(xié)會員油畫版畫展”優(yōu)秀獎。
2013年,多幅油畫作品參加《平行——楊誠、張曙光、喻昌農(nóng)、汪鵬飛油畫作品展》。
2013年,作品《浪淘沙·北戴河》參加“繪畫的品格·2012中國油畫展”。
2014年,作品《泊》參加“可見之詩·中國油畫風景作品展”。
2014年,作品《剩山歸途》獲得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油畫展獲獎提名,作品 《春雨時節(jié)》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綜合材料繪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