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平 周月
摘 要:通過課例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教育家李吉林執(zhí)教想象作文的策略有:帶領兒童觀察大自然,豐富表象,為重組表象奠定基礎;以“第一人稱”口述,角色轉(zhuǎn)換,進入想象性的童話世界;順應兒童心理,以富有意蘊的直觀情境,觸發(fā)兒童聯(lián)想;以富有詩意的教學語言和直觀情境構建出“情境鏈”,渲染出廣遠的意境,營造出廣闊的想象空間。
關鍵詞:李吉林;想象作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5)03-0272-02
長期以來,我國小學作文教學只要求學生寫記實作文,想象作文教什么、怎么教,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著名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兒童教育家李吉林是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領域想象作文的拓荒者之一,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她就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出了一系列想象作文教學課例。本文以李老師的經(jīng)典課例《我是一棵蒲公英》為例,探析其想象作文教學策略,以便年輕一代語文教師們研習和借鑒。
一、課例呈現(xiàn)
筆者研讀了《我是一棵蒲公英》想象作文課例[1],從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教學行為、學生表現(xiàn)這幾方面作了歸納、梳理:
課前,李老師帶領孩子們到野外尋找野花、認識野花,感受野花之美。這一堂想象作文課有如下教學流程:“環(huán)節(jié)1”,啟發(fā)學生打開記憶的倉庫,回憶觀察印象,再逐漸聚焦于蒲公英,在學生自主擬題的基礎上,擇取《我是一棵蒲公英》為題,以“第一人稱”口述;“環(huán)節(jié)2”,引導學生依次介紹“我”的名字、模樣、住處、兄弟姐妹、家中??偷惹闆r,教師折斷蒲公英的莖,學生聯(lián)想到土壤媽媽,說“我”長大后的去向;“環(huán)節(jié)3”,理清思路,討論確定文章的中心;“環(huán)節(jié)4”,引導學生憑借觀察印象,分段口述,先介紹名字、模樣,再舉例說蒲公英的品格,而后觀察蒲公英飄飛的種子,展開想象;“環(huán)節(jié)5”,教師總結,學生連貫口述全篇?!盎貞浾f整體印象——多角度介紹情況——擬題、提煉中心——分段口述——連貫口述”這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如行云流水,推動兒童饒有興味地投入回憶、思考、想象、口述活動。
二、教學策略賞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2]。想象作文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中的一個亮點,如何凸顯這一亮點呢?從上述課例來看,李老師的如下想象作文教學策略值得我們研習和借鑒:
第一,帶領兒童觀察大自然,豐富表象,為通過想象重組表象奠定基礎。在本課例中,上課之前,李老師通過精選觀察場景、組織開展觀察活動。野外世界對于兒童來說,是一個新奇的、富有魅力的天地。通過觀察,周圍世界鮮明的形象、色彩、音響交織成一幅幅圖畫,會激起學生的熱情,在他們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是活的,任何沒有生命的物體,都可以賦予它鮮活的生命。李老師引導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從表及里,按“葉——莖——花”或“花——莖——葉”的順序觀察植物,這種指導蘊含著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通過觀察,大自然的美深深印刻在孩子們的腦海里,這些具有美感的豐富的表象為放飛兒童的想象力添上了有力的翅膀。
第二,以“第一人稱”口述,引導學生角色轉(zhuǎn)換,進入想象性的童話世界。李老師如何一步步引導學生完成角色轉(zhuǎn)換的呢?首先,老師要求學生用第一人稱即“我”的口氣擬題目,拉近兒童與觀察對象的心理距離(環(huán)節(jié)1);其次,以簡筆畫為抓手,告訴學生“現(xiàn)在你們大家就是蒲公英”,學生齊說“我是一棵蒲公英”,進一步縮短兒童與口述對象的距離(環(huán)節(jié)1);再次,教師提示學生觀察、想象、口述的問題,均采用第二人稱,讓學生感到老師似乎在對“蒲公英”提出疑問,如“現(xiàn)在有許多同學還不認識你們,你們得自我介紹一下,你們準備先介紹什么?”(環(huán)節(jié)2)最后,在學生口述交流過程中,教師關注兒童以“第一人稱”作擬人化表述的正確性,例如一名學生說:“我?guī)汀痢粮囊幌拢骸赀^天晴,太陽出來了,樹葉上滾動著晶瑩的露珠,陽光照得它們閃閃發(fā)光?!崩罾蠋熖嵝训溃骸安灰f樹葉上,而說:‘我和姐妹身上滾動著露珠,那就更好些?!保ōh(huán)節(jié)4)此時,“我”就是蒲公英,蒲公英就是“我”,兒童與口述對象蒲公英融為一體,主客合一,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在想象性的童話世界中自由馳騁。
第三,順應兒童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以富有意蘊的直觀情境,觸發(fā)兒童的聯(lián)想。當學生介紹了“我”的名字、模樣等情況后,李老師提醒道:“你們家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沒介紹?!睂W生迷茫,思維陷入困頓狀態(tài),李老師就折斷蒲公英的莖,在行間走動,讓學生依次觀察花莖里冒出的白色的乳漿,并提醒:“你們看到蒲公英里面冒出白色的漿,你們想還可以介紹你家的誰?”學生頓悟:“我知道了,蒲公英里面的漿是吸取的土壤媽媽的乳汁?!崩罾蠋熡謫枺骸澳銈冮L大了,準備到哪兒去?”學生的思維順勢拓展到“荒山”、“草原”、“森林”、“寶島臺灣”等地(環(huán)節(jié)2)。這樣,教師引導兒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展開聯(lián)想。當學生描述了想去的地方,李老師走到窗口吹起蒲公英毛茸茸的種子,種子飄飄悠悠地飛到窗外,邊描述邊啟發(fā):“你抬頭往上看,看見什么?低頭往下看,看到什么?”“你飛呀飛呀,又來到什么地方?那兒你剛去的時候是什么模樣?后來又是什么樣子?”(環(huán)節(jié)4)教師引導兒童就像一部移動的攝像機,從不同的視角,以動態(tài)的眼光,創(chuàng)造性地觀察、想象、描述。
第四,以富有詩意的教學語言和直觀情境所構筑的“情境鏈”,渲染出廣遠的意境,營造出廣闊的想象空間。整體觀照課例,共設置了5個情境:情境①,帶領學生觀察野外生活情境,為想象作文提供表象、醞釀情緒,“環(huán)節(jié)1”即借助此情境展開的,引導兒童回憶,在腦海里重現(xiàn)“蒲公英”所生長的野外場景;情境②,通過簡筆畫和語言描述,推動兒童角色轉(zhuǎn)換,由真實情境逐漸進入虛擬的童話情境(“環(huán)節(jié)1”),引導學生借助此情境,介紹“我”的名字、模樣、住處、兄弟姐妹、家中??偷龋瑯嬛艘粋€由野花、野草、蜜蜂、蝴蝶等組成的色彩斑斕、生動和諧的大家園;情境③,讓學生觀察折斷的蒲公英的莖,聯(lián)系到土壤媽媽,豐富了童話情境的意蘊;情境④,通過描述、提問“那你們長大了,準備到哪兒去?”進一步拓展了童話情境的空間(“環(huán)節(jié)2”);情境⑤,學生觀看窗口飄飛的種子,此情境,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視角展開想象,有學生想象“我”是如何將“荒山變成了花園”,有學生想象“我”是如何面對暴風雨的打擊的。在老師所渲染的廣遠的意境中,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飛過崇山峻嶺,飛向浩渺的云霄,飛向人們足跡不能到達的地方……
兒童教育家李吉林就這樣“有計劃地設計安排想象性作文,不失時機地啟迪、發(fā)展兒童的想象”[3]。在李老師的課堂上,兒童的“想象之樹”蓬勃地生長著,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吉林文集(卷七):我們?nèi)ふ颐繹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47~45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3.
〔3〕李吉林.想象習作的設計及其策略[J].語文世界,2012(5):44.
(責任編輯 張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