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輝
[摘 要]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唯有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感悟生活,積累情感;留心生活,提煉生活;廣泛閱讀,厚積薄發(fā);豐富生活,廣開“材路”,才能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擺脫無話可寫、無情可抒的尷尬境地。教師要從生活入手,引導學生深入生活,將生活化為體驗、情感和文字。
[關(guān)鍵詞]作文 生活 積累 素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9-013
葉圣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睂W生寫不出作文,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而是教師沒有開發(fā)學生的能力。觀察生活,感悟生活,留心生活,豐富生活,在生活中閱讀,是開啟學生作文之門的鑰匙。
一、善于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法國雕塑家羅丹曾經(jīng)說過:“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蔽覀兩钤谪S富多彩的世界里,生活中發(fā)生著許許多多有趣的事,而學生的作文卻枯燥無味,究其原因是學生缺少對生活的觀察、感悟和積累?!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chuàng)意地表達?!蔽以谧魑慕虒W中常常遇到這種情況,學生在作文中的敘事寫景往往千頭萬緒難以下手。因此,在寫作之前,我會先帶學生游覽校園,要求他們多角度、多方位地觀察。在邊走邊細心觀察校園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你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個學生說:“老師,映入我眼簾的這一排柳樹,綠樹成蔭,柳樹的樹葉很像一位美麗姑娘的頭發(fā),在微風中飄來飄去,好美啊!”另一個學生補充說:“我想到了賀知章寫的詩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我聽到后很激動,不由得表揚了這兩個學生:“古人贊美柳樹的話也用上了,你們真了不起!”聽到我的表揚后,由于好表現(xiàn)的緣故,回答的學生越來越多,每個學生都想展示自己所見的學校美景,很多學生把平時積累下來的優(yōu)美詞語也用上了。這次作文,學生在快樂中輕松地完成了,甚至平時作文極差的學生也思維涌動,寫出了好文章。這次作文,學生從生活中找到了寫作的素材,懂得了生活就是作文的道理,激發(fā)了寫作的興趣。
二、感悟生活,積累情感
寫一篇美文,首先要有美的情感,這也是作文的最高境界。寫作不是簡單地記錄生活,而是要用心感受生活,感悟生活。只有融入情感的文字,才能感動別人。所以,在寫作中,教師要讓學生表現(xiàn)出自己的喜怒哀樂。比如,我想讓學生寫一篇觀察作文《蒜苗是怎樣生長的》。我先拿來兩個蒜頭,掰開,放到一個透明的塑料瓶子里,加一點水。為了防止蒜苗長出來,我在透明的塑料瓶子里放了一些棉絮。很多學生都疑惑不解,有的學生問我為什么要在瓶子里放棉絮;有的問蒜苗是在地上長的,種在塑料瓶子里是否能長。我只笑不答,讓學生觀察幾天,看有什么變化。過了幾天,蒜苗長出來了,那白玉般的莖,簇擁在一起,那長長的須根牢牢地扎進棉絮里,縱橫交錯,緊緊交錯在一起。我讓一個學生到講臺上把它們拉開。我問學生感受,有的學生說:“它們的須根抱在一起,說明團結(jié)就是力量,因此我們很難拉出來。”我很高興學生能悟出團結(jié)就是力量這個道理。接著,我趁熱打鐵適當點撥:“蒜頭本身就有營養(yǎng),只要水分充足,光線好,它就能長出來,但是過不了幾天,養(yǎng)分不足了,它就會枯死,因此種蒜苗都要種到土里?!睂W生前幾天還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一下解決了,有了真實的體驗。所以,要讓學生恰如其分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適時點撥。有了情感,學生自然就會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力。無情的山水,在有情人眼里,也充滿了情趣。有了情感就可以思接千載,視通萬里。文章的內(nèi)容就可以一層翻出一層,層出不窮。靈感源于生活的積累,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悟出道理。
三、留心生活,提煉生活
葉圣陶曾經(jīng)指出:“文章必須從真實的生活里產(chǎn)生出來,人固然為寫文章而留心自己的生活,但是做了人就得擔負人的責任,就得留心自己的生活,有了充實的生活,才有好文章?!彼谡摷昂梦恼潞蜕畈牧系年P(guān)系時,特別強調(diào)留心自己的生活獲得真實的材料。留心自己的生活,主要指留心自己的學習、活動等生活實踐。引導學生留心生活,就是提醒學生在多做、多練、多玩中處處留心,在做中思,在練中想,在玩中悟,一邊做,一邊想,一邊討論,在玩中獲得豐富多彩的素材。要寫好作文,最有效的方法是寫日記,教師應鼓勵學生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無拘無束,任意馳騁,不管形式與內(nèi)容,只要堅持寫,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想說的話,天長地久,將會成為一份寶貴的財富。經(jīng)過日積月累,寫作素材多了,學生的作文水平也就逐步提高了。實踐證明,留心生活,提煉生活,堅持寫日記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四、廣泛閱讀,厚積薄發(fā)
文學家魯迅說:“文章應該怎么做,我說不上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多練,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边@些名人的言語都表明,多讀是寫作能力提高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書讀多了,生活積累豐厚了,就會產(chǎn)生傾訴的沖動、表達的欲望。葉圣陶先生指出:“閱讀是吸收的事情?!睆拈喿x中,我們可以借鑒人家的經(jīng)驗,在寫作中吐露自己的感情。從讀學寫,讀寫結(jié)合,這是語文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指導學生體驗文章語言的美,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受語言的魅力。比如,每天晨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好段落、精彩的語句要背出來、默出來?!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把好的章節(jié)、段落摘抄下來,多讀中華經(jīng)典美文,才能產(chǎn)生作文的興趣和動機,把學習、生活中的美好感受、體驗表達出來。
五、豐富生活,廣開“材路”
校園無閑事,家庭有新聞,社會有熱點,學生間亦有生活,因而值得學生思考的話題很多。假如我們能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觀察并積極思索,便可以從生活中捕捉到靈感,讓生活成為寫作的源泉。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田園參觀,到菜市場走訪,向旁人打聽然后記錄下來,再讓學生彼此交流收獲……學生的習作素材豐富了,寫作時文有源頭且有根有據(jù),就不至于無奈而又行文空洞了。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應當是真實的。葉圣陶先生說過:“假若有所表白,這當是有關(guān)人間事情的,則必須合于事實的真理,切乎生活的狀況?!边@就告訴我們,摒除虛假浮夸,才能寫出真實之文。所以,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要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說真話、訴真情的條件,強調(diào)是什么寫什么,想什么說什么,不虛假,不矯飾;引導學生關(guān)注身邊發(fā)生的事情,關(guān)注自然界的一草一木,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組織和指導學生參觀訪問、收集資料以及對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學生作文時有話可說,有材料可寫,就達到了寫作的目的。
總之,教師要指導學生寫好作文,就要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多給學生擁抱自然、走進社會的機會,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放眼世界。教師更要用心觀察生活,尋找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提起筆來有話可說,有情可抒,有理可講。生活就是寫作的源泉,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會在作文中鮮活起來,作文也會在生活中綻放光彩。
(責編 莫彩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