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娟
[摘 要]教材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正確解讀教材,理解教材,疏理知識點,把從教材中獲得的資源結(jié)合教學實際創(chuàng)設出新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 解讀教材 把握教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6-040
現(xiàn)在一些教師要上公開課了,就上網(wǎng)搜索幾份教案,選取好的地方,拼拼湊湊。殊不知,“好”+“好”≠“好”,就如“龍頭”加上“鳳尾”變成“四不像”一樣。浮于表面的東拼西湊,因缺少深層次地鉆研,終究還是禁不起課堂教學的檢驗。那到底該如何備課呢?前些天,市小數(shù)脫產(chǎn)培訓班的學員們要上“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課,我有幸全程參加了備課環(huán)節(jié),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
一、“鉆”進去
一節(jié)課能否成功,備課至關重要。如何備出高質(zhì)量的課,主要取決于教師的兩種智慧:一是解讀學生的智慧,二是解讀教材的智慧。只有“吃透”學生,“吃透”教材,教學時才有可能做到游刃有余,揮灑自如。怎樣才算“吃透”教材?記得特級教師吳正憲說過,要讀懂教材首先要學會“縱向”讀懂教材。她提出:“一個一線教師,哪怕是剛工作的新教師,也應該在寫教案前弄清楚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個知識點要知道它從哪里來,又要向哪里去?只有弄清了來龍去脈,知道了知識點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習所處的位置,才能整體把握教材?!苯處煛般@”進教材并縱向梳理,通曉前后,對知識脈絡分布及學段要求都了然于胸,教師才知道要教什么,以及要教到什么程度。
二、“跳”出來
備課光有“鉆”進去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跳”出來,即跳出教材看教材。現(xiàn)在全國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同一知識點編寫又有哪些不同?
1.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異同”
比較人教版、北師大版、青島版教材,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雖然都是教學同一內(nèi)容,但是還是“同中有異”。各版本教材教學目標不同,呈現(xiàn)方式不同,學習方式不同,教學課時不同,例題以及課后練習等都不相同。各個版本的教材雖然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也有相同之處:都是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由幾分之一發(fā)展到幾分之幾的;題材都是注重貼近學生的實際,注重激發(fā)學習興趣;都是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思考、探索、交流等。
2.在比較中引發(fā)“疑惑”
疑問(1):有一位細心的教師發(fā)現(xiàn),人教版教材上面寫:“男生有9名,女生有9名,男生和女生表演節(jié)目的可能性都是9/18。” 于是她提問:“為什么教材上寫9/18,而不寫1/2呢?是失誤,還是另有原因?”這個問題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教室里一下子熱鬧起來了。有的教師猜想,寫9/18是想讓學生清楚看出一共有18人,每個人表演節(jié)目的機會是一樣的,都是1/18,男生女生都是9人,所以可能性都是9/18。對班上的后進生來說,如果直接寫1/2,就不容易看出是怎么得到的,教材展示了思考的過程。也有的教師猜測是編者搞錯了,因為平時我們都要求學生分數(shù)能化簡的要化簡。最終,大家搞清楚了。蘇教版是先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后學“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而人教版是先學“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再學“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zhì)”,學生還沒有學約分。雖這只是研討中的一個小插曲,但讓我們對教材有了更深的認識。
疑問(2):有教師問:“為什么北師版‘摸球游戲用的盒子都是不透明,看不見球的,而蘇教版的袋子都是透明的,可以看見球的呢?”
北師版: 蘇教版:
“透明”與“不透明”到底是哪種好呢?現(xiàn)實生活中,摸球肯定是在不透明的盒子里進行的。如果盒子是透明的,能看到球,那就無所謂“摸”了,因此不透明的盒子可以帶給學生情境的真實感。但是,教學中我們并不需要讓學生真正去摸球,只需要學生根據(jù)所給的信息去思考可能性,所以像蘇教版那樣,把袋子弄成透明的也是可以的。球什么顏色?有幾個?一目了然。對學生而言,抽象的文字與直觀的球相比,學生會更加喜歡后者,直觀可以幫助學生思維。
3.在比較中不斷“完善”
通過對各版本教材進行比較,不但讓我們發(fā)現(xiàn)了“異”和“疑”,同時也為我們提供了多種實踐的可能。教師可以汲取每套教材的優(yōu)勢,借鑒各家之長,為我所用。如蘇教版教材從學生熟悉的游戲?qū)耄ㄟ^提問“你們打球時是用什么方法來決定誰先發(fā)球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討論“猜左右”的方法是否公平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可以用分數(shù)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這樣的安排很好,可以采用。但是接下來教學用幾分之一、幾分之幾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時,教材分別用了摸球、玩撲克牌這兩種游戲。因為撲克牌在學生中玩得比較少,也不建議去玩,斟酌再三后舍棄了這個思路。
總之,解讀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立足之本,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和基點,也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特約編輯 熊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