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曉
曾經,我校舉行了一次中青年教師課堂閱讀教學比武活動,我執(zhí)教的是《林?!返牡谝徽n時,聽課的是本校的所有語文老師。
“誰來說說《林?!分械摹畮X有什么特點?”我提問道。
學生們紛紛舉起了手,由于是公開課,我立即叫了一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站起來回答。
“大興安嶺的“嶺”是多而溫柔的?!痹撋懥恋鼗卮鸬馈?/p>
“說得不錯,誰還有補充?”我接著問。
教室里靜悄悄的,沒有一個同學舉手。
其實這位同學雖然說出了重點,但并不是說得到了無需補充的地步,比如還可以補充說:大興安嶺的“嶺”是十分美麗的;大興安嶺的“嶺”是千姿百態(tài)的,等等。盡管我的眼睛里充滿了期待與鼓勵,但還是沒有人舉手。
當時我僥幸道,未必是壞事!這樣我的思路可以更加清晰些,畢竟自己的教學時間不長,上公開課只要不出“亂子”就好了。
課繼續(xù)進行。
“誰來讀一讀作者描寫“嶺”的這段話,看誰讀得最好?”我鼓勵道。
學生們陸陸續(xù)續(xù)地舉起了手。
“該叫個朗讀水平高的學生先試一試,當著這么多老師的面,可不能丟了咱605班的臉!再說他讀得好定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边@一念頭在我腦海中一閃而過。
“張月華。”我叫道。
張月華可是我班的“朗讀高手”!果然不出我所料,小家伙落落大方,口齒清楚,讀得聲情并茂,我心里不禁為他鼓起了掌。
“讀得真好,簡直把作者筆下的‘嶺讀活了!誰再來讀一遍?”我微笑著問道。
本以為在“朗讀高手”的帶動下,教室里會小手如林,出現(xiàn)一個朗讀的高潮。出乎我的意料,居然再無一人舉手。于是我馬上鼓勵道:張月華同學是讀得很好,但我相信,其他人一定會讀得比他更好——期待有人舉手??墒?,仍無一人舉手。出現(xiàn)了冷場——我懵了……
當時我百思不得其解:是因為聽課的老師太多,學生膽小了?還是張月華讀得不夠好,其他學生也擔心自己站起來讀不好?或是,我的教學設計出現(xiàn)了嚴重的紕漏……總之,我的心里一團糟,理不出一點頭緒。
在下午的教學研討會上,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得到其他老師的指點。
我校的胡老師一語道出天機:“不是張月華同學讀得不好,而是讀得太好了,幾乎沒一點失誤,所以其他學生不敢站起來再讀了;而且在他前面站起來說《林?!返摹皫X”的特點的同學基本上說出了嶺的主要特點,以至于其他學生不敢再補充了?!?/p>
“他們這樣不是能起帶頭作用嗎?”我還是一知半解。
胡老師笑道:“還記得上次學校的書法研討活動嗎?
(我校舉行了一次書法交流活動,活動中個個老師雅興不減,揮毫潑墨,有臨摹的,有自創(chuàng)作品的,有鐘情行草的,有對大楷情有獨鐘的……總之,當時場面好不熱鬧。而活動進行到一半時,學校請來的市書法協(xié)會的老師也趕來了——蒞臨指導,老師們都表示歡迎。正在大家興趣盎然之時,有人提議請他“露一手”,這“露一手”可不打緊,“麻煩”的事也接著來了——書法協(xié)會的老師寫好之后也請我校的老師來“露一手”,彼此交流。結果是無一人敢上前“露一手”!大家你推我,我推你,無人敢上。后來,大家一致“推薦”字寫得最好的孫老師上場,孫老師跑得老遠,喊道:“這哪是叫我‘露一手啊,不是叫我‘露餡嗎?”眾教師一哄而笑。)
“為什么大家都不敢上前展示自己的字?原因很簡單,市書法協(xié)會的老師的字寫得太好了,所以大家都不敢獻丑了?
“那課堂上應先讓讀得不好、說得不好的學生來回答嗎?”我問道。
胡老師只是朝我點點頭。
在這節(jié)課上,我本以為可以先借助優(yōu)秀生精彩的回答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熱情,誰知結果適得其反,大家都不敢舉手了,真可謂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教學是一個過程,是一個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由不懂到懂、由不會到會的過程。正常的教學應該是一個展示的過程,而不是一個結果。學習好的學生相對聰明且知識面較寬,接受能力、反應能力都比一般的學生較好,在朗讀、表達等方面都可能強于一般的學生。這很容易給我們的教學帶來假象——以為這些學生懂了、會了,其他學生也應該懂了。其實,其他大多數(shù)同學可能都是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知所云。平時,我們應該多鼓勵班級里學習成績中下等的學生發(fā)言,而且應該多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先發(fā)言,這不是一種故意的政策,而應該成為我們的一種教學思想。如果不懂、不會的學生沒有發(fā)言的機會,那他們不就一直是不懂不會了嗎?再者如果一開始就讓成績優(yōu)秀、表現(xiàn)活躍的學生發(fā)言,試問,其他的學生有幾個會迎“難”而上呢?
依我愚見,課堂上,學生答得不對,讀得不好,倒是好事,這正好是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的時候了?!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應靈活應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如果課堂上一直是一帆風順,那要老師的指導有何用?學生答得不對,讀得不好,教師應緊緊抓住教學的機會引導大多數(shù)學生去讀懂課文。如果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對課文已熟透了,而其他大多數(shù)學生則需要在老師的引導和幫助下才能更好地學好課文。再者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對課文也可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們其實也需要教師對知識進行整體梳理,并進行由淺入深的教學。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比绻覀冏寖?yōu)秀的學生在課堂上一枝獨秀,而讓其他學生在課堂的角落獨自等待,怎么才能使百花齊放春滿園呢?只有在先引導基礎較差的學生學有所得的基礎上,才能使課堂“多點開花”,教師在組織課堂的教學上才會左右逢源,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