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
不同年齡的腦癱患兒語言康復治療的效果評價
王曉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年齡的腦癱患兒語言康復治療的效果。方法 118例腦癱患兒, 根據(jù)患兒年齡劃分為<1歲57例, 1~3歲為32例, 3~6歲29例, 均給予不同年齡患兒實施對應的康復治療措施,對比分析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表明, 治療有效率最高為<1歲患兒, 其次為1~3歲患兒, 最低為3~6歲患兒, 三個年齡段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癱患兒實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可有效改善患兒的語言功能, 尤其用于治療年齡較小的患兒效果更為顯著。
不同年齡;腦癱患兒;語言康復
腦癱為小兒時期一種常見的中樞神經(jīng)障礙綜合征, 多合并行為異常、精神障礙、視聽覺、語言障礙、智力缺陷等。其中語言障礙為腦癱患兒的常見并發(fā)疾病, 會影響患兒正常的生活學習能力[1]。為研究不同年齡腦癱患兒的語言康復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中, 分別給予不同年齡的腦癱患兒實施治療, 總結治療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8例腦癱患兒, 所選取的腦癱患兒經(jīng)??茩z查診斷分型,排除合理聽力障礙者。男70例, 女48例, 年齡0~6歲, 平均年齡(2.0±0.2)歲, <1歲57例, 1~3歲32例, 3~6歲29例。所選取的患兒均根據(jù)標準構音障礙檢查表以及語言發(fā)育遲緩檢查表分型, 語言發(fā)育遲緩70例, 語言發(fā)育遲緩合并構音障礙30例, 運動型構音障礙18例。
1.2 方法 將語言訓練時間設定為上午, 因該段時間患兒的注意力比較集中, 約訓練0.5 h/次, 1~2次/d, 訓練地點設定為家庭, 具體方法為:①注意力集中訓練, 指導患兒進行串珠子、搭積木以及畫畫等訓練, 并根據(jù)患兒的具體訓練情況而將鍛煉時間不斷延長;②口腔知覺訓練:采用不同形狀、軟硬、味道不同等對患兒的口腔以及舌進行刺激, 可有效改善患兒的口腔知覺。③構音器官運動訓練, 調(diào)節(jié)患兒的不同體位, 讓患兒的器官處于靈活自如的狀態(tài), 指導患兒進行唇舌的靈活訓練, 嘴唇進行前突、張開、閉合、回縮訓練。④增進溝通交流訓練, 在患兒游戲過程中通過與患兒進行目光交流, 在游戲過程中可通過爭奪患兒注意物, 鍛煉患兒張口說話;⑤理解能力鍛煉, 將一些常見的物品畫在圖片卡上讓患兒識別, 讓患兒對基礎事物形成一個基本的概念。⑥表達能力訓練, 指導患兒先進行簡單的雙唇發(fā)音練習, 并逐步過渡到較難的發(fā)音, 單詞甚至是完整的句子。
1.3 效果評價標準[2]評價三個年齡階段患兒語言康復治療效果, 顯著改善:構音障礙患兒可清晰發(fā)音, 語言發(fā)育遲緩者的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與治療前后1個階段相比, 均有明顯提高;改善:構音障礙患兒構音器官運動情況改善良好, 語言發(fā)育遲緩者的理解能力以及表達能力有明顯改善;無效:患兒的語言以及構音情況均無明顯變化。總有效率=(顯著改善+改善)/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顯示, <1歲患兒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8.2%, 1~3歲總有效率為87.5%, 3~6歲治療總有效率為58.6%, 其中<1歲患兒治療總有效率優(yōu)于1~3歲、3~6歲, 1~3歲總有效率優(yōu)于3~6歲, 三個年齡段患兒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表1 三個年齡段腦癱患兒語言康復治療效果比較[n (%)]
小兒腦性癱瘓, 也可稱為腦癱, 是出生后30 d內(nèi)腦發(fā)育不成熟階段, 因進行性腦損傷而導致表現(xiàn)為各運動功能障礙的綜合征。該病變主要發(fā)生于腦部, 會累及四肢, 多合并行為異常、癲癇、智力缺陷、精神障礙以及語言障礙等癥狀[2,3]。如何最大程度預防腦癱發(fā)生, 減少殘疾, 是當前臨床治療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語言障礙為一種腦癱患兒常見并發(fā)疾病,主要是因大腦嚴重受損, 多數(shù)患兒的語言輸入以及輸出系統(tǒng)合并不同程度的障礙。據(jù)統(tǒng)計, 腦癱患兒的大腦中樞神經(jīng)一旦受到非進行性損傷, 極易出現(xiàn)全身運動功能障礙, 進而影響患者發(fā)音器官的運動功能, 導致患兒發(fā)音時出現(xiàn)聲音異常、節(jié)律失常、構音異常等。語言障礙存在不僅會影響患兒的生長發(fā)育, 同時還會讓患兒的心理受到較大的創(chuàng)傷, 影響患兒的生活質(zhì)量水平。因此, 采取有效的康復治療措施, 對于治療患兒的身心健康是相當重要的[4]。本次研究中, 給予收治的患兒根據(jù)年齡不同實施語言康復治療, 包括引導患者進行口腔知覺訓練, 構音器官運動鍛煉, 促進交流鍛煉, 理解以及表達能力鍛煉, 結果顯示, 年齡越小的患兒的治療效果越顯著, <1歲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優(yōu)于1~3歲患兒、3~6歲患兒, 且1~3歲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優(yōu)于3~6歲, 三個年齡段患兒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主要是因患兒年齡較小時損傷容易恢復, 其運動模式以及異常姿勢等不固定,此時實施早期治療有利于受損腦組織功能恢復, 減少細胞死亡率, 建立起軸突、神經(jīng)細胞樹突之間的聯(lián)系促使其發(fā)揮作用, 有利于早日恢復興奮神經(jīng)傳遞, 起到較好的代償作用[5]。且在臨床治療時, 一些患兒家長受傳統(tǒng)思想的影響, 只重視給予患兒實施肢體功能障礙鍛煉, 并未重視對患兒進行語言功能鍛煉, 導致最佳治療時機延誤, 不利于患兒身體健康的早日恢復[6]。因此, 腦癱患兒一旦確診后, 應早期實施有效治療改善患兒的語言功能障礙, 可顯著提高患兒生命質(zhì)量。
[1] 薛超, 孫家強, 侯曉燕, 等.青少年語前聾患者人工耳蝸植入術后語言理解能力康復效果評估.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 2014, 22(3):300-302.
[2] 周亮, 葉祥明, 李厥寶, 等.漢語失語癥患者語言康復治療前后N400變化的研究.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3, 19(12):1152-1154.
[3] 鄒林霞, 宋雄, 藍穎, 等.口肌訓練對智力低下兒童語言康復的作用探討.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1, 17(3):267-268.
[4] 姚寶珍, 凌偉, 夏利平, 等.腦性癱瘓患兒語言障礙的綜合治療.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 2006, 28(3):192-193.
[5] 常靜玲, 高穎, 李勝利, 等.針刺配合語言康復治療腦卒中后運動性失語.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10, 16(1):58-59.
[6] 張宏征, 錢宇虹, 陳浩, 等.大齡語前聾人工耳蝸植入者聽覺語言康復效果分析.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1, 31(9):1556-155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3.178
2014-10-15]
473000 河南省南陽市中心醫(yī)院小兒腦癱康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