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建華
摘要《利氏漢法辭典》是一部重要的漢法詞典,在漢外詞典之林中也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位置。文章不僅介紹其長處,而且列舉實例簡評其中的缺陷,以便辭書界的同人更好地借鑒“他山之石”。
關(guān)鍵詞利氏漢法辭典
我在教學(xué)工作中,曾經(jīng)常使用《漢法綜合辭典》(利氏學(xué)社編纂)。十余年前,我還曾造訪巴黎的利氏學(xué)社,與社中的編輯人員交談,他們的工作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早就想向我國辭書界的同人介紹有關(guān)的情況,以便借“他山之石”。后來因事延擱下來。如今利氏的主要詞典已基本出齊,面對其中一座巍峨的“詞語豐碑”——《利氏漢法辭典》(以下簡稱《利氏》)(見圖1、2),而尚未見有國人為文詳細(xì)述評,重新激發(fā)了我與同行分享自己的所知和點滴心得的愿望。
一、《利氏》的簡況
“利氏辭典”的名稱,是因紀(jì)念第一個來華傳教的耶穌會士利瑪竇(1552—1610)而來。利瑪竇與中國文化的淵源為大家熟知,不必贅述。在他的影響和感召下,陸續(xù)來華的耶穌會士參與了各種文化及宗教活動。其中一項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自16世紀(jì)末起,編纂了大量的漢外、外漢詞典。“利氏辭典”傳承了這一傳統(tǒng),并將其發(fā)揚(yáng)光大。
遠(yuǎn)的不說,本文僅談?wù)劇独稀?。此辭典中文取名沒有冠以“大”字,而法文為“GRAND dictionnaire RICCI de la langue chinoise”,那“GRAND”(大)是赫然在目的。的確,它冠以“大”字,毫不為過。該辭典為大16開,7大卷,每卷正文1200余頁(序言、凡例、用法、略語表等未算在內(nèi)),光是附錄和索引就占了一卷;全書近9000頁,重達(dá)30余斤。
“大”字意味著“人無我有,人缺我全”,固然可貴;但如果是急就章的大雜燴,那就沒有多少可值得稱道之處?!独稀房刹皇悄欠N臨時拼湊而成的劣質(zhì)大辭書。僅從其成書過程來看,便可略知一二:
1.它開始醞釀時就準(zhǔn)備建設(shè)一個六種語言的極其龐大的資料庫,除中文外,其他五種語言分別是:法文、匈牙利文、英文、西班牙文和拉丁文。耶穌會士國籍不同,因此中文兼多種西方語言的編纂計劃,不難理解。當(dāng)然,在實踐過程中,由于人員變動及客觀條件所限,未免大打折扣,最后值得拿出來端詳一番的,就只剩下獨(dú)樹一幟的“漢法辭典”這一組了。
2.《利氏》的編纂過程艱苦曲折。1950年正式動筆,從剪刀加漿糊、卡片制作一直到使用電腦,歷時50余年,一以貫之,未嘗稍懈。參與工作的先后有300余人。就雙語詞典而言,動員人員之多、費(fèi)時之長,至今世界上還舉不出第二部,不敢說是“絕后”,起碼可以說是“空前”的。
3.《利氏》的編纂由一群熱衷于中國語言文化的耶穌會士擔(dān)綱,他們以極大的熱忱推動中西文化交流,嘔心瀝血,不計名利;在編纂過程中,多次陷入經(jīng)濟(jì)困境,幸而爭取到社會熱心人士和有關(guān)機(jī)構(gòu)的資助,《利氏》這一巨作才最終得以完成。
4.大型詞典派生系列,一般遵循兩條途徑:由大而小,大型詞典一出,隨即陸續(xù)“孵化”出中小型或側(cè)重某個方面的小詞典來;由小至大,先出中小型的,在此基礎(chǔ)上加以充實、改進(jìn),積累經(jīng)驗,最后才編出大型詞典來。《利氏》走的是后一條路子。它做“三級跳”:1976年推出小型的《漢法綜合辭典》,1999年出版以收單字為主的《利氏漢法大字典》,隨后集大成的《利氏》才于2002年問世。
這樣一部七卷本鴻篇巨制擺在案頭,令人不禁對苦心經(jīng)營的編纂者肅然起敬。不過我不打算逐一介紹為此先后付出過艱苦勞動甚至大半生精力的編者(一位為《利氏》工作最長的編纂者,工作時間竟達(dá)39年?。?,也不擬就該辭典收錄的單字?jǐn)?shù)、詞匯量、義項數(shù)等列出一些枯燥的數(shù)字(因為這些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都有,一查便知),而只想就自己在翻閱過程中的體會,簡述一下《利氏》的長短之處。
二、《利氏》之長
1.收詞上橫跨古今,從甲骨文、鐘鼎文、《詩經(jīng)》、《說文解字》……直至近現(xiàn)代的漢語??梢哉f是“源與流”兼顧。
2.字詞并重,繁簡兼?zhèn)?。對單字以大方框(□)圈示,十分清晰。字旁分別以“u.1……u.5”符號標(biāo)出單字的使用頻率,依次遞減,“u.1”為高頻字,“u.5”為罕見字。詞目繁簡兼收,以繁領(lǐng)簡。由于《利氏》是法國學(xué)者與臺灣學(xué)者合作的產(chǎn)物,這樣處理是很可以理解的。
3.注重百科,兼收專名。隨機(jī)抽“免疫”領(lǐng)頭的詞條為例,《辭海》第六版收20條,《利氏》收21條,亦即不亞于《辭?!?。至于專名,根據(jù)隨機(jī)抽查,《利氏》的收詞數(shù)大體略少于《辭?!?,但其中有些條目很新,《辭海》也未及收錄。例如,“劉”字條下的“劉心武”一條,就不見于《辭海》。
4.查檢方式齊備。按注音方式就有四種:威妥瑪拼法、國語羅馬字、漢語拼音、注音符號,更不必說部首、筆畫等傳統(tǒng)方式了。
5.附錄異常豐富。新舊歷法,五行八卦,佛教、道教、基督教,中國文學(xué)簡史,中國古代數(shù)學(xué)(九章算術(shù)、算經(jīng)十書、楊輝算法、算學(xué)啟蒙等重要內(nèi)容無一遺漏),中國傳統(tǒng)醫(yī)術(shù)(針灸、經(jīng)絡(luò)、氣穴等都有介紹),兵書、兵法,中國古代神話,中國哲學(xué)(諸子百家、程朱理學(xué)……均做簡要闡述)??梢哉f,屬中華文化的項目,一應(yīng)俱全。而尤為難得的是,每一項目都附上相當(dāng)詳盡的參考書目,便于有興趣者進(jìn)一步鉆研。
不過,我在欣賞《利氏》的巨大貢獻(xiàn)的同時,也為它所存在的缺陷感到可惜。
三、《利氏》的缺陷
據(jù)筆者初步考察,《利氏》屬系統(tǒng)性問題的,有如下幾個方面。
1.大量收錄不成詞的“片言只語”或自由搭配作為詞目,這在《利氏》中俯拾即是。這里略舉幾例:“鍋的容量”(III,1055),“趕黑就到”(III,619), “藝術(shù)家的書籍”(III,422),“腳手架的沖天”(I,703),“務(wù)必是他”(VI,642),“婚姻有效性的阻礙”(III,290),“廣告費(fèi)千分比”(III,908)……(注:括號中羅馬數(shù)字和阿拉伯?dāng)?shù)字分別表示原詞目在《利氏》中的卷數(shù)和頁數(shù))。僅此數(shù)例,可見一斑:編者收詞缺乏嚴(yán)格的章法?!板伒娜萘俊笨墒眨敲础巴暗娜萘俊蹦??其他容器的容量呢?既然收錄“趕黑就到”,為什么不見“趕早離開”呢?“藝術(shù)家的書籍”獨(dú)立成詞目,那么科學(xué)家、作家、詩人……的“書籍”呢?總之,因求多或求全而表露的隨意性,十分明顯。
2.因個別字詞不同而分立詞目,相當(dāng)多見。舉幾個例子:“狗口里生不出象牙”“狗口里吐出什么象牙來”“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來”分立為四個詞目(III,770—771),“脫褲放屁”“脫褲子放屁”“脫了褲子放屁” 分立為三個詞目(V,1147), “功成名就”“功成名遂”“功成名立”也分別立目(III,991),“后悔莫及”“后悔不及”“后悔無及”分三條詞目(II,886),“拖網(wǎng)漁船”“拖網(wǎng)魚船”作兩條(V,1143),“歪戴軟帽”“歪戴帽子”作兩條(VI,474), “唯我獨(dú)尊”“惟我獨(dú)尊”分立兩條(VI,534, 550),如此等等。分立詞目的法語譯文,大部分完全一樣或基本一樣,但也有個別差別極大的。請看最后兩條:
唯我獨(dú)尊:(idiom.iron.) Moi seul suis dune dignité égale: se croire sorti de la cuisse de Jupiter(fam.); se considérer comme la première autorité du monde; être extrêmement présomptueux; être bouffi dorgueil; se prendre pour le nombril du monde. Suffisance extrême. Anton. —虛懷若谷
惟我獨(dú)尊:(loc.) Je suis le seul respectable; être dune folle présomption.
釋文相同,則多占篇幅,造成詞典的虛腫;釋文不一,則令讀者無所適從,也反映編者的歸納、提煉不足,隨意性明顯。
3.詞目的譯文不注意緊扣其詞性。漢語詞性之定,至目前為止,的確存在很多問題。但有些十分明顯的,卻不應(yīng)在譯文中弄錯,否則就會誤導(dǎo)讀者。茲舉數(shù)例:
狠毒(II,864):Malveillance; méchanceté; cruauté. (注:“狠毒”在現(xiàn)代漢語中無疑是個形容詞,《利氏》以三個法語名詞譯之,屬“形”“名”不分之誤。)
密商(VI,411): Conversations tenues secrètes; délibérations à huisclos(注:“密商”首先應(yīng)該是個動詞,在一定場合下以名詞譯之,固無不可,如今卻僅以法語的名詞詞組作為其對等詞,掩蓋了“密商”的詞性,屬“動”“名”不分之弊。)
寫意畫(II,1079): Dessiner à grands traits (注:“寫意畫”不可能是個動詞,此處卻譯為動詞詞組,顯然是“動”“名”不分。)
覆滅(II,729): Anéantir; détruire (注:“覆滅”是動詞,這里雖以兩個法語動詞譯之,但漢語的“覆滅”是不及物而且多半是被動的,而法語的對譯詞均為及物動詞,表“滅掉對方”之意,這是“不及物”與“及物”、“被動”與 “主動”不分之誤。)
至于零散的疏誤,也不時可見。主要有如下幾點,茲各舉一例:
(1)相同的詞目結(jié)構(gòu),而法語的譯文迥異:“華北”(III,154)為(géogr.) Chine du Nord,而“華東”(III,155)則作LEst de la Chine;前者標(biāo)明是個“地理名詞”,后者卻不標(biāo)。
(2)誤解詞義而致錯譯:“回馬槍”(III,222)譯為Recul (dune arme à feu), 回譯漢語是“(火器的)后坐力(或反沖)”,這不但簡化了原詞義(原詞起碼應(yīng)有比喻義),而且明顯曲解了。
(3)個別專名疏于核對:“賀敬之”(II,849)條竟然寫道:“En 1989, il occupe la fonction de ministre de lEducation après la démission de 王蒙.” (1989年,他在王蒙辭職后,就任教育部長之職。)事實是,賀敬之從未當(dāng)過教育部長,他任過職的是文化部、宣傳部。
(4)中文的錯別字,與法文的拼寫錯誤,也偶爾可見?!昂鷹睢弊鳌昂枴保↖II,121),“老三屆”成“老三界”(III,1225);法文的murs décadentes(頹風(fēng))寫作murs décadentes(VI,317) , charger dune commission(委托) 誤為charder dune commission(VI,539), 如此等等。
以上問題的根源在哪里呢?筆者認(rèn)為,大體不外是:
1.編纂人員滿懷對中國語言文化的熱忱進(jìn)行工作,博取眾家之長,成就了“豐碑”式的著作,但他們似乎尚缺乏現(xiàn)代詞典學(xué)的知識準(zhǔn)備,因而留下上文所指出的系統(tǒng)性的缺陷。
2.橫跨時間過長,經(jīng)手人員眾多,出現(xiàn)一些疏漏或前后不一之處,不易避免。
然而,總攬全書,仍然瑕不掩瑜,重要的是,它具有巨大的美玉之質(zhì),經(jīng)久耐看。希望它能有再版的機(jī)會,剔除附于其上的瑕疵。
參考文獻(xiàn)
1.Association Ricci.利氏漢法辭典(GRAND dictionnaire RICCI de la langue chinoise). Paris:Desclée de Brouwer, 2001.
2.http:∥www.google.fr/#newwindow=1&q=Le+Grand+Ricc
(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xué)廣州510420)
(責(zé)任編輯李瀟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