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運男
【摘 要】葉圣陶先生指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技能?!边@句名言已為我們指明了閱讀教學的方向。顯然,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那么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應如何巧借文本,尋找讀寫結合點,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呢?
【關鍵詞】訓練;練筆;詞匯量;讀寫能力
一、注重豐富學生的詞匯量
新課標要求低年級學生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并且“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倍斫獠蚀_運用所學的詞語是寫話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尋找讀寫結合點,根據詞語的不同特點,來幫助學生理解、積累詞語,發(fā)現(xiàn)課文字詞和生活之間以及字詞和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巧妙地滲透寫話的基礎知識。
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中出現(xiàn)有特點的詞:“青青的”“白白的”“大大的”“寬寬的”。教學中我通過多媒體圖片和反復朗讀來促進學生的理解,培養(yǎng)語感。我還問“誰還知道青青的什么?白白的什么?大大的什么?寬寬的什么?”生回答:“青青的小草”“白白的云”“白白的羽毛”“大大的西瓜”“寬寬的馬路”學生七嘴八舌地說出了許多詞語。低年級教材中含有這樣詞組的課文還有很多,每次我都不失時機地讓學生說。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也有效地加強了文字和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
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還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積累本,把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抄寫在積累本上并記下來,引導他們在平時的生活和寫話中靈活運用。
二、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
讀與寫是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要實現(xiàn)兩者之間的溝通,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教材特點以及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等特點,精心選擇讀寫結合點,為學生寫話提供仿寫的對象,達到滲透寫話指導的目的。
1.模仿練筆
處于低年級的學生,他們的模仿能力強,我們可以利用這個特點,精心選擇易于模仿的課文片段,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寫話訓練。如《荷葉圓圓》一文的2~5自然段結構相似,我在“想象練說、拓展升華”環(huán)節(jié)設計了這樣的問題:荷葉還可能是誰的什么呢?然后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按“ ? 說:‘荷葉是我的 ? ? ? 。 ? ? ? ?!本涫椒抡f、仿寫。學生仿得還真是不錯:生1:小蝦說:“荷葉是我的小涼亭?!毙∥r在荷葉下劃來劃去。生2:小螞蟻說:“荷葉是我的運動場?!毙∥浵佋诤扇~上爬來爬去。生3:小鴨子說:“荷葉是我的涼帽。”小鴨子在荷葉下游來游去。又如《黃山奇石》2~5自然段都是佳段,引導學生讀后自選喜歡的一個自然段為模仿段,再任選第6自然段略寫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三種奇石中的一種寫幾句話。
2.“補白”練筆
有些課文,作者常刻意留下空白,讓讀者揣摩,為學生提供了想象、思考的空間。我們可以巧借教材的“空白”適時引導學生想象,訓練學生說話、寫話。如《畫家和牧童》一課,文中第3、4自然段寫圍觀的人們紛紛夸贊戴嵩畫得好。而文中只寫了一位商人和一位教書先生的夸贊。教學時,我在此處進行拓展,引導學生模仿文中人物進行說話訓練:圍觀的還有哪些人?他們又會怎樣夸贊?這樣既能幫助學生理解“夸贊”這個詞語的意思,又讓學生進行了人物語言描寫的訓練。又如《窗前的氣球》一文中有這么一句話“他好像看見米沙拉動拴著氣球的繩子,幾個同學站在四周,嘰嘰喳喳地指手畫腳。”可引導學生想象米沙和同學說了什么,做了什么?!段覟槟泸湴痢芬徽n中“我把錢和一張便條裝進信封,在便條上向老奶奶說明了事情的經過,并真誠地向她道歉?!北銞l的內容文中沒有寫出, 可以引導學生代文中的小男孩給老奶奶寫便條。
3.續(xù)寫練筆
如《坐井觀天》一課,結尾僅寫到:小鳥也笑了,說:“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口來看一看吧?!苯虒W中,我因勢利導,指導學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抓住文中學習伙伴的話“青蛙如果跳出井口會看到什么,說些什么?”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設計了如下練筆:
青蛙在小鳥的幫助下,終于跳出了井口,他看到了 ?,
4.改寫練筆
古詩語言精煉,意境優(yōu)美,又具有含蓄、跳躍的特點。教學時,可啟發(fā)學生展開合理想象,進行改寫。如《宿新市徐公店》這首詩,詩人描繪的是美麗的鄉(xiāng)村春景,兒童在油菜地里追逐黃蝶的快樂場面。這個場景貼近學生生活,所以學完古詩,我讓學生認真觀察插圖,結合生活體驗,把古詩改寫成一個小故事。
5.仿用詞句練筆
仿用,就是將課文情境中的謀些言語材料提取出來,用來表現(xiàn)其他生活情境。這是學生對課文言語的內化過程,其積累意義遠大于傳統(tǒng)的讀讀背背。如《北京亮起來了》一課,課后要求學生積累“夜幕降臨、華燈高照、金碧輝煌、燈光閃爍、銀光閃閃、光彩奪目、絢麗多彩、煥然一新、從天而降”等詞語,對二年級的學生要積累這些詞語無疑成了本課的重難點。我以觀察學生所熟悉的沙溪河夜景為突破口,將課內外資源連接起來,要求學生把自己所觀察到的夜景寫下來,并用上其中的一些詞語。
有一位學生是這樣寫的:
“我的家鄉(xiāng)在三明,那里風光秀麗,景色優(yōu)美,其中我最喜歡沙溪河的夜晚。
每當夜幕降臨,沙溪河畔華燈高照,燈光閃爍。河的四周彩燈照著一幢幢高樓倒映在河中,銀光閃閃,十分動人,像銀河從天而降。走在河邊的小道上,可以看見一棵棵柳樹伸著長長的手臂撫摸著閃閃的河面,一朵朵美麗的鮮花,在草坪燈的照射下,顯得更美了。
啊,夜晚的沙溪河真美!”
瞧, 這不但促進了對這些準確精當的詞語的積累和內化,同時也為今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興趣,提高習作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教材中不乏有這樣的資源,我想,只要我們借助文本準確把握練筆的時機,激發(fā)學生情感,激活學生思維,就能“說”“寫”出語文課的精彩。
(作者單位:福建省三明市陳景潤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