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紅
[摘 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讓學生的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發(fā)揮錯誤最大限度的作用,挖掘其內(nèi)在的“閃光點”。教師不但要寬容學生的錯誤,而且要善于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正確巧妙地引導(dǎo),“錯誤”會是提高教學效益的催化劑;合理巧妙地利用“錯誤”資源,讓課堂不再因“錯誤”而尷尬,而是因“錯誤”更精彩。
[關(guān)鍵詞]課堂教學 錯誤 因勢利導(dǎo)
[中圖分類號] G623.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2-065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錯誤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但是,不同的教師在對待學生的錯誤,往往會出現(xiàn)不同的處理方式。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成效的學習時刻。我們要善待學生的“錯誤”,抓住這種教育契機,讓錯誤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那么,如何認識和對待教學過程中反映出來的錯誤呢?
一、容“錯”——千樹萬樹梨花開
出錯,是因為學生還不成熟,哪怕確實明顯有錯,也是正常的,又何況“正確”正是從“錯”的辨析、篩選中逐步形成的。出錯,是因為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甚至是從錯誤開始的,有的錯卻是學生對既定思維的修正。正因為出錯,才會有點撥、引導(dǎo)和解惑,才會有研究、創(chuàng)新和超越。著名教育家卡爾·威特的教育秘訣之一,就是寬容地、理性地看待學生的一切,包括“錯誤”。這一點,特級教師于永正給我們做出了榜樣。他經(jīng)常外出上示范課,每每告訴那些陌生的學生:“于老師上課最喜歡發(fā)言說錯的學生,我要給他發(fā)特等獎……”其實,這不僅僅是調(diào)動學生的發(fā)言積極性,還在于他的一個清晰的教育理念:“錯誤,也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
因此,我們要寬容、理性地對待學生的錯誤。不要輕易否定,要肯定學生的積極參與,用鼓勵的語言去評判。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毫無顧忌地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實踐自己的設(shè)想;師生間就會有認識上的溝通,心靈的對話,才會出現(xiàn)“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那樣一幅生氣勃勃、生動活潑的教育畫卷。
二、用“錯”——為有源頭活水來
英國心理學家貝恩布里奇說:“錯誤人皆有之,作為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币虼?,教師不僅要寬容學生的錯誤,更要挖掘利用好學生的錯誤資源,讓學生在糾正錯誤中開啟智慧,邁入知識的殿堂。
第一,教師要找準錯誤,尋找起點。學生有了錯誤,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錯誤,糾正錯誤。教師要把錯誤作為教學的真正起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順應(yīng)”他們的認知,掌握其錯誤思想運行的軌跡,摸清其錯誤源頭,然后對“癥”下藥,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以教學There be句型為例,教師通過填詞的形式讓學生鞏固be動詞is,are的用法。
(1)There______a cat in the room.
(2)There______some desks in the classroom.
(3)There______some bread on the table.
(4)There______two boys and a girl in the park.
(5)There______a girl and two boys in the park.
學生的答案有所不同:
S1:a前面用is,some前面用are.
S2:單數(shù)名詞前面用is,復(fù)數(shù)名詞前面用are.
在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后,教師請學生進行聚焦探討。通過這樣一個練習,教師設(shè)置了認知??奎c,同時也尊重學生的思維成果,讓學生真實地展現(xiàn)自己的想法,不輕易否定學生在認真思考后的答案,學生才出現(xiàn)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接著,教師在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他們相互比較和鑒別,把發(fā)散的思維再歸攏起來,最后學生對There be句型的be動詞用法完全掌握了。
第二,教師要將錯就錯,因勢利導(dǎo)。教學時,教師如果從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做法出發(fā),進行引導(dǎo)點撥,不僅能引出正確的想法,還可以“將錯就錯”,拓寬學生思維。
如教學時間和“It’s time for…”句型時,我準備先讓學生掌握這一用法后再呈現(xiàn)“It’s time to…”與之比較。不料在操練環(huán)節(jié),我引導(dǎo)學生根據(jù)日常生活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時,出現(xiàn)了意外。如出示吃午飯圖,讓學生說:“It’s eleven o’clock.It’s time for lunch.”當出示放學回家圖時,有個積極的男生響亮地說:“It’s time for go home.”這一點學生是由剛才的句型遷移而來。面對這種情況,我當機立斷,因勢利導(dǎo),將“It’s time for going home”“It’s time to go home”寫到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出“for going home”“to go home”,對比總結(jié)了“It’s time for+名稱”和“It’s time to+動詞”的用法,并拓展了“It’s time for+動名詞”的用法。在接下來的看圖練習中,我鼓勵學生每幅圖都要用“It’s time for…”“It’s time to…”兩個不同的句型表達。沒想到學生反應(yīng)強烈,句型說得熟練而且正確。
三、誘“錯”——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學重難點往往是學生學習比較吃力的內(nèi)容。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如何突破教學重難點是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一個主要標準,每一位教師都要特別關(guān)注這一環(huán)節(jié)。在處理這一環(huán)節(jié)時,教師可以恰當設(shè)置一些“陷阱”,能讓學生快速地進入主題,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輕松化解教學重難點。如教學《4A Unit6 Whose gloves》 Part B、C兩部分時,導(dǎo)入新單詞和句型后,我將句型板書在黑板上:“Whose gloves is this?It’s…’s.Whose skirt are they?They’re….”學生左看看,右看看,總覺得有什么不對勁,還是有幾個眼尖的學生發(fā)現(xiàn)了:“老師,您寫錯了,黑板上的句子和書上的句子不一樣?!蔽夜首黧@訝:“啊,錯了?我哪里寫錯了?”學生立刻指出應(yīng)該是:“Whose gloves are they?They’re….Whose skirt is this?It’s…”.我順勢讓他們進行討論:“教師哪錯了?有什么竅門能讓老師和其他同學不出錯呢?”然后各小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很多小組都指出:“老師的Be動詞is和are用錯了?!痹趇s和are的使用上,他們把B部分的8個衣服類單詞分成了兩組,單數(shù)組用is,復(fù)數(shù)組用are。有一個小組還別出心裁,總結(jié)出了名稱單數(shù)用is,名稱復(fù)數(shù)要有are的口訣,并拓展到其他類的單詞如水果類、動物類、學習用品類等和be動詞連用時都有這樣的規(guī)則。
錯誤是正確的先導(dǎo),錯誤是通向成功的階梯。面對學生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錯誤,不同的處理方法所得到的教學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顯得更加平實、豐實和真實。
(特約編輯 陳兮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