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狈N植活動是農(nóng)村幼兒園最大的一種教學資源,種植活動在農(nóng)村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種植也是幼兒感興趣和喜愛的活動。在整個種植活動中,幼兒經(jīng)歷了播種、管理、收獲的過程,從中初步探索生命的意義,建構(gòu)相關(guān)的知識;同時獲得勞動技能,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從而才能積極主動探索、交往,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品質(zhì)。
關(guān)鍵詞:陶行知 生活 種植活動 社會品質(zhì)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03-0233-02
《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痹诮M織與實施中又強調(diào)“充分利用自然環(huán)境和社區(qū)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空間。”結(jié)合我園地處農(nóng)村這一鮮活的教育資源,充分利用環(huán)境資源,組織幼兒開展系列化的種植活動,我們班負責種植的是玉米,希望通過玉米種植活動的開展,激發(fā)幼兒親近大自然的情感;通過自主探索,讓幼兒在大自然中體驗快樂,收獲成長。
1 任務到人,激發(fā)幼兒的責任感
責任感是做人的基本素質(zhì),也是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對幼兒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是幼兒園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責任感缺失卻已成為當前兒童發(fā)展中存在的一個嚴重問題,所以在玉米種植活動中我們要求每個幼兒認領一顆種子,并對這顆種子進行日常的管理,責任分配到每個人身上,激發(fā)幼兒的責任感意識。
案例1:
啟宣小朋友早晨入園后,徑自來到種植區(qū)觀察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曉思小朋友來了,他趕緊跑過去拉起她的手就往玉米地里走去,邊走邊說:“快去看,我們種的玉米發(fā)芽了?!睍运家才艿阶约悍N的玉米邊上,一看,果然長出了嫩嫩的、綠綠的芽,便高興地喊起來:“哦!我種的玉米也發(fā)芽嘍!”他們興奮地跑來告訴了我這個好消息。過了一會兒,他倆又跑了出去,蹲在玉米苗邊上滴滴咕咕,只見他倆動手拔起草來,啟宣邊拔邊說:“把草拔掉,我們的玉米苗肯定會長的更好的?!?/p>
托爾斯泰所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自從實行個人責任管理制之后,孩子對屬于自己的那一塊小小種植空間,有了比以往更多的熱情,入園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望自己的種子,常常會關(guān)注到植物生長中的細微變化,發(fā)現(xiàn)問題并及時想辦法解決,對自己點滴的勞動成果非常的珍惜,常常會自豪地向小伙伴、老師和家長“炫耀”。顯而易見,孩子初步形成了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與種植區(q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懂得了對自己做的事情要負責的態(tài)度。
2 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社交的技能
幼兒時期的交往對幼兒的成長極為重要,它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社會,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yǎng)幼兒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形成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幼兒期是社會性萌芽時期,幼兒喜歡伙伴和團體的游戲活動。在幼兒園里我們做的首要事情就是為孩子的交往創(chuàng)設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和物質(zhì)環(huán)境。
案例2:
一大早,幾個小朋友蹲在種植區(qū),為他們種了十幾天都沒有發(fā)芽的玉米種子在發(fā)愁。辰辰說:“我們還是請其它小朋友來幫幫忙吧?!币慌缘奶裉裢獾狞c點頭說:“我們每人找一個問問?!边^了一會兒,小幫手都找來了,恬恬說:“欣怡,為什么我們種的玉米還沒有發(fā)芽?”欣怡像一個小偵探,仔細地研究了一番說:“泥土太干了,玉米種子要渴死了,你看,泥土都有裂縫了,快澆水?!眾檴櫿f:“我媽媽說要把玉米種子都埋在泥土里面才行?!闭蛇@時有個小朋友的奶奶走過,小朋友們都走過去問:“奶奶,您幫我們看看玉米種子怎么還不發(fā)芽呀?”奶奶看了看說:“種子需要喝水了,多給種子喝點水,她就會慢慢長大的。”
在種植活動中要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平等交往的環(huán)境,讓他們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種植心得。當他們遇到問題時,能和大家討論,共同想辦法解決問題,在與同伴互相交談,分享經(jīng)驗的同時,孩子們的語言表達、合作、交往的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在沒有心理壓力的環(huán)境中,逐漸克服了害羞心理,增強了與人交往的勇氣,同時也鍛煉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3 合作探究,珍愛生命的可貴
所有的動植物,它們和人類一樣擁有寶貴的生命。生命本身就是奇跡,是值得每個人珍惜和熱愛的。在幼兒園里我們從小就要對幼兒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學會珍愛生命,將來才有可能去拯救生命,才有可能懂得生命的可貴。
案例3:
萱萱小朋友早晨入園后發(fā)現(xiàn)玉米苗葉子折倒在一邊,便急忙叫來朋友一起商量。萱萱說:“哎呀!玉米苗快要死了。”賢賢說:“是呀,我們想想辦法幫幫它吧?!闭f著幾個孩子蹲在種植區(qū)邊忙起來。洋洋就試著用手想把葉子扶直,可試了幾次,手一松,葉子就倒了,這個辦法不行呀。過了一會兒萱萱叫起來:“我有辦法了,看我的?!闭f完,她拿了一根小木棒一頭插在泥土里,一頭頂在玉米苗的身上,可是過了一會兒還是倒在地上了,他們又難過起來,賢賢說:“我們把玉米苗綁在小棒子上,它就能站起來了?!庇谑蔷团軄硐蛭仪笾夷昧死K子,和小朋友一起行動起來,我們找來一根小棒子,往泥土里一插,然后用繩子綁在了一起。孩子們高興地大叫起來:“我們成功了!玉米苗得救了!”
萱萱發(fā)現(xiàn)小朋友的照料的玉米苗折倒后,非常傷心、害怕,于是便發(fā)出了求救,一聲呼喊,孩子們立即采取了“搶救”行動,這也為幼兒感受生命的偉大與脆弱提供了契機,在這次的“搶救”中,我們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愛心和保護生命的責任。在孩子們共同的行動目標下,他們有了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xié)作探究的機會;在“搶救”活動中,孩子們共同合作,他們從同伴身上獲得了新的信息,但由于受經(jīng)驗的影響,他們遇到了失敗,但孩子們沒有氣餒,繼續(xù)積極努力地找尋著方法,不斷地思考、嘗試、探索,最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終于找到了可行的方法,“拯救”了玉米苗的生命。在這次“搶救”活動中,孩子們經(jīng)歷了從傷心到失敗再到成功的情感體驗,收獲了拯救生命的喜悅,也形成了關(guān)愛生命的態(tài)度!
4 成果評比,萌發(fā)競爭的意識
讓孩子“學會競爭,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成為當前幼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但競爭具有兩面性,只有培養(yǎng)幼兒具有積極、健康向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良性競爭,才能使我們的幼兒有所進步、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符合社會的發(fā)展線路。
案例4:
種植評比的時間到了。筆者組織孩子們圍坐在種植區(qū)邊,聽大家的發(fā)言,小涵說:“怎么比呀,有的小朋友的種子早就死了?!迸赃叺男∷囌f:“我覺得應該先讓那些小朋友再種上玉米,過一段時間再比,這樣才公平。”可這時小磊愁著眉頭說:“我們沒有種子了。”孝穎急忙說:“我家有的,我明天帶來送給你?!狈N植問題得到了小朋友的幫助,最后幾個小朋友都向我提出建議說:“老師,我們能不能等那些小朋友種進去了,再比?!蔽彝饬怂麄兊囊?,孩子們很高興。
在這次的評比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xiàn)出乎筆者的意料,他們不是爭先展示誰種的玉米好,而是覺得本次評比活動有所不公。他們的表現(xiàn)是正直的、友好的、寬容的、公正的,雖然在比賽,但是在希望自己好的同時也希望對方好,而且還能互相幫助,鼓勵對方,不要輕易放棄,從中不僅僅是樹立了競爭意識,更重要的是樹立了一種公平競爭的意識,這就是我們所需要讓幼兒形成的一種良性的競爭意識,它將為孩子的未來健康成長開辟一條綠色通道。
一學期的玉米種植活動已經(jīng)結(jié)束,孩子們在一系列的活動中也初步養(yǎng)成了一些良好的社會品質(zhì)。幼兒良好的社會品質(zhì)的養(yǎng)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憑說教就能達到目的的,重要的是需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在種植活動中為孩子提供各種機會,并進行細心的引導與指導,讓幼兒體驗快樂,在快樂中收獲成長!
參考文獻:
[1]韓進之.兒童個性發(fā)展與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6.
[2]方建移,張英萍.學校教育與兒童社會性發(fā)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1.
[3]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Z].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2.2.
[4](意)瑪麗亞·蒙臺梭利 著,蒙臺梭利叢書編委會編譯.蒙臺梭利兒童教育手冊[M].中國婦女出版社,2012.4.
作者簡介:沈蘭,女,1986年10月出生,學歷:本科,職稱:二級教師,科研方向:學前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