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異化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不同的個性特征與心理傾向,不同的知識基礎與接受能力,設計多層次的教學目標,運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從而使全體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學有所得,先后達到課程標準的要求。
一、制定不同教學目標,讓學生信手拈來。
不同的教學目標必須是各層次學生通過努力均能達到的,這才能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為此,我將目標具體劃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知識的識記,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所有的學生都要達成;二是學會閱讀,能理解文本的關鍵字句,體會文本中作者的情感,這是中等程度及以上的學生需要完成的;三是發(fā)展思維,拓寬閱讀視野,提高寫作能力,這是優(yōu)秀生需要完成的。
例如教學《我的母親》,對人物的思想感情進行感悟時,既設計了總目標: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又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分目標:1、概括母親的幾件事,體會人物的品性。2、理解除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較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3、探討“我在我母親的教訓之下度過了少年時代,受了她的極大極深的影響”,這極大極深的影響表現在哪些方面?這些目標層層遞進,不同層次的學生可根據自己基礎選擇目標。
二、設置分層問題難度,讓學生全體參與。
課堂教學中問題設置首先要想到“后進生”,充分樹立他們解決問題的自信心。再提問中等生,利用回答不足之處,將問題展開,深入下去。重難點突破時,要發(fā)揮優(yōu)生的優(yōu)勢,以帶動全體學生的深入理解。比如學習《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字詞音義形和作者相關信息,比較容易,這讓“后進生”去完成。杰利父親行為的理解,讓中等程度同學談。然后再請優(yōu)生感悟作者的寫作意圖。這種在“可能性”的預見下的問題分層設想,也可適時變通。
三、創(chuàng)建優(yōu)化組合教學模式,讓學生共同進步。
小組合作探究模式是普遍認可和實施的模式,但在使用時優(yōu)化組合非常重要。在編排小組時,可安排1—2名學習優(yōu)秀生作為“領頭羊”,同時將中等生和后進生平均安排在各個小組內,讓小組間的學習實力相等。在開展學習活動時,組內的優(yōu)秀生在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上能起到很好的榜樣作用。通過這樣優(yōu)化的組合方式,在小組內開展幫扶活動,并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競賽,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
四、實行選擇性作業(yè)設計,讓學生各取所需。
作業(yè)是實現知識遷移,能力形成的重要途徑。設計作業(yè),不在乎“量”,而在于“質”,應在緊扣教材的同時,針對各層次學生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情況,適當布置一些難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作業(yè),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求。例如《春》的教學結束后,一般學生作業(yè)是鞏固課文背誦,而中等以上學生則圍繞繪春的幾個方面分類搜集詩句,還可以進一步拓寬為圍繞“早春”、“暮春”、“春暖”、“春寒”來收集詩句,編成小報班內交流。
五、開展多重教學評價,讓學生樂而思學。
多重評價是實施差異化教學的保證。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為此,我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對C層的學生主要以鼓勵肯定為主,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對B層的學生以理性分析為主,幫助他們不斷改進學習方法;對A層的學生以激勵競爭為主,調動他們學習競爭意識和學習創(chuàng)造力。
六、實施分層教學拓展,讓學生怡然自得。
教學拓展環(huán)節(jié)是初中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補充,在組織拓展活動時,教師也應堅持分層原則,讓全體學生都可以在拓展活動中自得其樂。例如,教師可以按照優(yōu)秀生、中等生與后進生的層面標準,組織課外學習競賽活動,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參加一些有關文學常識、背誦或是有關古詩詞方面的競賽。通過與同一層面學生的競賽,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你追我趕的競爭欲望,以賽促學。通過這種形式的拓展活動,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活動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并在活動中強化自己的優(yōu)點,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及理論:
[1]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前蘇聯教育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
[3]差異化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考試周刊》2012年36期)。
王少杰,教,現居四川廣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