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是當年中國共產(chǎn)黨為了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剿”而被迫實行的戰(zhàn)略大轉移,犧牲營以上干部多達430人且平均年齡不到30歲,付出了兵力損失達四分之三的重大犧牲,這是用無數(shù)生命寫下的英雄史詩,成為中國革命史上一座高聳入云的豐碑,和一段永不磨滅的鐵骨精魂的回憶?!端賹戦L征——向北?向北!》雕塑主題即取材于這一階段的故事,而“向北?向北!”的命名,源于長征中領導人決策的方向與路線問題。因為長征過程曲折復雜,期間經(jīng)歷了堅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階段,而最終北上發(fā)展、南下受挫的不同局面,證明了方向正確的重要性。作者在造型上高度概括,以速寫式的手法賦予了整件作品特有的氣勢與意境。人物形象簡潔,但特性、特點清晰而突出,對人物形象不同的內(nèi)心沖突、心理期盼,都進行了很好地塑造。作品顯示了一種極強的動勢,給人浮想聯(lián)翩的感覺以及內(nèi)心的震撼,主題創(chuàng)意與形式構思的結合達到了一種完美。作為一件紅色題材的雕塑作品,選取的是長征過程中的一個特定場景式的節(jié)點,但在作者的多維整合下,以點帶面地映射出了整個歷史的進程。作為一次“軍事行動”,長征已經(jīng)過去了80年,期間的生與死、血與火的洗禮,如今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今天的我們對長征應有怎樣的看法?洪濤曾遠涉云、貴、川、藏,走過一些長征路,在赤水河邊靜靜地思考與凝視歷史,最終以雕塑的方式,啟迪著人們對歷史做出自己的闡釋。由此獲得的第十二屆全國美展銀獎,可謂實至名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