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儒家思想對于中華民族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其核心就是憂患意識和救世精神。從內涵上看來看,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憂患意識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憂國憂民上,這種思想的出現(xiàn)也標志著儒學積極發(fā)展的一種態(tài)勢。本文主要針對先秦儒家的憂患意識與救世精神進行分析。
關鍵詞:先秦儒家;憂患意識;救世精神
儒家思想可以說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種支柱思想,不僅在我國的歷史中承擔起了巨大的教化作用,甚至可以說從古至今儒家思想對于中華民族的改造是意味深遠的。而先秦儒家在思想上主要的兩個關鍵的地方就是憂患意識和救世精神。
一、儒家思想中的憂患意識分析
憂患意識通常情況下講的是人在自然生物界中所具有的那種生物生存的本能。雖然說從目前來看,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處于頂端,但是無論人類在自然界中地位如何都不能逃脫自然界的束縛,那么人的這種憂患意識就尤為重要。而先秦儒家思想中主要的就是肯定了人作為自然生態(tài)的一份子所應該抱有的那一份對自然的敬畏。而且從立世的角度上看,憂患意識的存在能夠幫助人看清自我的困境,并用自身的生命力量去打破困境。從內涵上看來看,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憂患意識更多的是體現(xiàn)在憂國憂民上,這種思想的出現(xiàn)也標志著儒學積極發(fā)展的一種態(tài)勢。而儒家思想要發(fā)展,要向上就必須有君主的支持,所以先秦儒家的憂患意識首先是從大角度上來講,憂的是道。所謂道即是人走的方向,在孔圣人的心中,個人的患難、貧窮都是不足道哉的,他所關注的是世間大道,而此大道也即是儒家所提倡的以仁治國的治國方略。先秦時代群雄割據(jù),百姓民不聊生,所以儒家圣人孔子以大愛的角度提倡君王以仁孝治國,關注對國民道德素質的提高。所以儒家思想在禮上做出了非常重要的思想闡述,而且這種禮教思想是一直傳承至今的。其次先秦儒家站在君王的角度上來講,替君憂國同樣是先秦儒家憂患意識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而這種憂國不同于憂道,它更多的是從君王的角度上來考慮,勸說仁人志士出仕入相,為國效力,一切以國家利益至上為原則,以封侯拜相作為目標?!熬影捕煌#娑煌?,治而不忘亂?!币痪渲锌鬃雍苊鞔_的表現(xiàn)出先秦儒家在憂國方面對于知識份子的重視程度,同時也是對知識分子的一種勸諫??鬃右簧送静豁?,但是他仍然沒有放下心中的社會責任。
二、先秦儒家的憂患意識與救世精神
先秦儒家思想中在憂患意識上不僅僅憂道、憂國,更憂民。特別是儒家思想講求的是仁,而面對百姓民不聊生卻絲毫不為所動并非是仁士所為,更何況儒家生于戰(zhàn)爭時期,所以對于戰(zhàn)爭的霸權主義沒有任何的好感,因此儒家思想在周游列國期間對于戰(zhàn)爭一向都保持著回絕狀態(tài)的。這也是先秦儒家在憂患意識上所表現(xiàn)出來的絕對態(tài)度,戰(zhàn)爭不可取,治國方為大略。
先秦儒家思想在救世精神上則主張積極進取,樂生入世的態(tài)度。它不同于傳統(tǒng)佛教精神中往生極樂只說,只信奉今生今世,并積極入世,特別是在憂患意識的前提之上,先秦儒家表現(xiàn)出了對現(xiàn)實世界的尊重與肯定,并且敬畏生命,所以先秦儒家思想在救世理念上始終都是處于一種積極的態(tài)度,在大生大死之間,先秦儒家關注生活的寬度,而不是生活的長度。正如荀子所言,人自生以來便以注定死期,既然生死由命,又何必在乎起點和終點而忽略了人生的過程呢。所以先秦儒家所救之世首先就是生死之間的大世,它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人們對于生與死的畏懼,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上它更主張活的灑脫,活出過程。所以儒家的哲人們才會紛紛入世,去傳播如家的禮教思想,并在生命需要之時,秉著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去救助每一個需要付出生命去救助的人。這就是儒家救世思想所造就出的仁心仁德。其次儒家救世思想上還注重個人世界的拯救,這種救世思想更多的是在個體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上的提高,即為修身。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作為儒家思想中最主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支撐起了先秦儒家在就是精神上的一面旗幟,它講求的是每個人都是一個小世界,每個人都要對自己進行救贖,而這種從憂患意識中衍生出來的救世思想不僅能夠促進國家綜合國力的強盛,更主要的是在人才的培養(yǎng)上能夠促進國家有源源不斷的人才供給,這在當時那個動蕩不堪的年代里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的。
三、結語
綜上可以得出結論,先秦儒家思想對于我國的思想領域發(fā)展來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種意義不僅僅在于歷史的借鑒上,更多的是它為我國未來的發(fā)展也指明了一定的方向,雖然時代不同,但是中國人的禮教仍在,中國人仍然要秉持著憂患意識而生存,秉持著救世思想而獨立于世界之巔。
參考文獻
[1] 傅永聚,孔德立.先秦儒家憂患意識探源——兼論憂患意識與民族精神之關系[J].孔子研究,2007(05).
[2] 薛安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憂患意識探析[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06).
[3] 郭建鋒,張英杰,劉海英.論先秦儒家憂患意識及其觀照下的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0(25).
作者簡介:劉仲雨,衡陽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