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霓
【摘要】本文運用跨文化敏感量表(ISS)對我校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進行跨文化敏感度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跨文化敏感度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 調查
【課題項目】本文系贛南醫(yī)學院校級科研課題理論成果,課題編號YB201336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005-01
一、研究背景
跨文化交際能力包含認知、情感和行為三個不同的層面??缥幕舾卸龋↖ntercultural Sensitivity)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情感層面,也就是了解、欣賞和接受文化差異的積極動機,其重要性不容忽視。陳國明(2009)認為,跨文化敏感貫穿于跨文化交際的整個過程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人能夠投射與接收正面的情感反應,它可以把當事人帶到認可與接收文化差異的境地。Hart & Burks (1972)認為具有跨文化敏感度的人應該對意見交換心存感激,能夠容忍他人的刻意征詢。Bennet (1981)認為跨文化敏感度是交際者從我族中心階段向我族相對階段的轉化,指出體驗到差異是交際中值得愉悅的一部分。
賈玉新(1997)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應包括基本交際能力系統(tǒng)、情感和關系能力系統(tǒng)、情節(jié)能力系統(tǒng)和交際方略能力系統(tǒng)。在情感能力系統(tǒng)中,移情是個很重要的能力,指設身處地以別人的文化準則為標準來解釋和評價別人行為的能力。文秋芳(1999)認為,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育的模式除了包括交際能力以外,增加了跨文化能力,包括三個部分: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對文化差異的寬容性、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這三個組成部分之間有著層級關系,發(fā)展跨文化能力必須從底層到高層,循序漸進。要從提高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意識層度開始,使他們對文化差異有一種敏感性;進而端正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態(tài)度,使他們能夠理解并尊重對方的文化;最后再訓練他們處理文化差異的技能與技巧。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隨機抽樣對贛南醫(yī)學院2013級非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進行測量和分析,共發(fā)放問卷200份,收回有效問卷189份。本研究采取陳國明和斯特羅斯塔的ISS量表,運用SPSS 17.0 對被試的跨文化敏感度情況進行分析量化。量表一共包含24個問題,集中反映被試的跨文化敏感水平。問卷中涵蓋了交際參與度、差異認同感、交際信心、交際愉悅感和交際專注度5個變量。被試需在數字1-5中選擇:1代表非常不同意,2代表不同意,3代表不確定,4代表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數據分析前對9個反向計分項目進行了數據轉換,
三、研究結果與討論
通過對跨文化敏感度及其五個因素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如下:
跨文化敏感度測試結果
上表顯示:大學生的跨文化敏感度標準差為0.27689平均值為3.6152,大于3。根據問卷設計,分數越高,說明被試的跨文化敏感度越高,區(qū)分高低的臨界值是3分,代表“不確定”??梢?,整體而言,大學生對跨文化交際持相對積極的態(tài)度,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度,但還不太理想。其中文化差異感(M=4.0358)和交際參與度(M=3.8566)最強,交際專注度(M=3.5318)不強,交際愉悅感(M=3.1598)和交際信心(M=2.8315)最弱,說明大學生能夠尊重各種文化差異,愿意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但是在實際的交際過程中,學生的觀察力不夠敏銳,不能自信地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溝通,無法享受到跨文化交際中的樂趣。 差異認同感強,說明現在的網絡普及,學生得以廣泛接觸國外文化,對各種文化差異并不陌生。交際參與度其次,說明學生樂于與外籍人士溝通,英語活動參與積極性高。交際愉悅感和交際專注度略弱,說明在交際過程中無法完全理解信息并及時回應,因此無法產生交流時的愉悅感。交際信心最弱,說明學生缺乏與外國人交流的機會。
四、建議
1.加強深層次系統(tǒng)性的文化教學。由于在教學過程中對引起文化現象造成文化差異的深層原因涉及較少,如不同的文化價值觀、世界觀和信仰等,因此,導致了學生對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現象不理解,也間接導致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交際愉悅感和專注度不夠。
2.建立多樣的文化交際形式。學校和教師鼓勵學生多看外國電影、閱讀外國小說和期刊雜志、聽英語歌曲,參加英語相關的活動,增加學生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機會,增強其跨文化交際信心。
3.加強本族文化的教學。在實際的教學中,本族語文化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課堂上涉及到本土文化的內容非常有限。一方面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教材和相應的教學課時,另一方面由于教師自身的素質低下,無法真正承擔起跨文化交際的培養(yǎng)任務。在英語教學中應增加本族語文化內容的教學,增強學生的本族文化“自豪感”。
參考文獻:
[1]陳國明 跨文化交際學(第二版)【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2]賈玉新 跨文化交際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3]文秋芳 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4]彭世勇 跨文化敏感:英語專業(yè)與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對比 【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