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伶義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新媒體也越來越多的占據我們的視野,在校園里的中職學生,面臨互聯網的各種誘惑,老師要積極引導,讓學生利用好新媒體,給自己今后的發(fā)展助力。
關鍵詞:新媒體;中職學生;影響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新媒體在我們的周圍越來越普及,如今在校園里,隨處可見學生拿著手機、平板或者其他的通訊工具在不停擺弄,學生越來越離不開新媒體,作為中職院校的老師,筆者就以中職學校的學生為例,探討一下新媒體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一些影響。
說起學生玩手機,其實現在是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但對中職學校的學生來說,這個群體又有一些特殊性,相比較于高中學生來說,高中的學習壓力非常大,課業(yè)也非常的沉重,所以即使他們玩手機,玩的時間也是非常有限的,相比較于初中的學生來說,大多數初中都不允許在學校里玩手機,但是中職學校不太一樣,學校的管理相對松一些,而且學生的課余時間也多一些,很多的課余時間沒有其他的活動,那么大家就只有埋頭玩手機。
我在我的課堂上曾經做過一個調查,調查的問題有這樣幾個:
①你在一天中玩手機的時間有多長?
②你的手機上都下載了哪些軟件,你的手機上有讀書軟件嗎?平時都看些什么書?
③哪些軟件耗費你的時間最長?
④手機給你帶來了哪些便利?
⑤手機給你帶來什么樣的煩惱?
對于這些問題,學生的回答其實是令我大吃一驚的,關于玩手機的時間,大多數學生寫的都是除了上課以外的時間,其余的時間基本上都在玩手機,晚上睡覺時間也不固定,只要手機有電就玩,手機沒電了還有充電寶,如果都沒有電了那么沒辦法就要睡覺了。
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5-18歲,他們的身體還在迅速成長的階段,一天之中可以休息的時間都用來玩手機,有時晚上玩的不睡覺,第二天上課又沒有精神,這對他們身體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關于下載軟件,我大概給他們分了這么幾個類別,聊天類:QQ、微信、陌陌;游戲類:開心消消樂、QQ飛車,還有一些比較大型的網游;聽歌類:酷狗、千千靜聽等,有很少一部分學生下載了讀書軟件,如掌上閱讀、懶人聽書等,但是讀的書大多都是盜墓、武俠、玄幻之類的書籍,這些書籍的養(yǎng)分很少,學生也只是看個熱鬧,很難從中學到一些有益的內容。
關于耗時,通常手機對學生來說就是打發(fā)時間,有人聊天的時候耗費最長的就是聊天,沒有人聊天的時候就是玩游戲或者看電影。
關于便利,手機給學生帶來的便利也跟我們一樣,聯系他人很方便,可以上網買回家的車票,這對于他們來說很方便,但是對于答疑解惑的這種方便,在學生的回答中看到的很少。
關于煩惱,手機也會給學生帶來煩惱,這個煩惱比較統(tǒng)一,就是話費的問題,每天長時間的玩手機,會耗費很多的流量,每個學生每月都會包不少的流量包,但是常常還是用不到月底,那么就要繼續(xù)追加流量包,一個月下來,話費充值要占據他們零花錢的大部分。
難道新媒體對于學生來說就是起著這樣的作用嗎?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老師也應該進行一些反思,我們的教學是不是也應該通過這樣的新媒體,讓學生也能樂在其中呢?
在學校中,其實我們也時刻接觸著新媒體,我們的網絡教學,我們的多媒體教室,我們的公眾微信號,都是新媒體的一部分,學校在進行正常教學的同時,也開設了許多的網絡課程,可以讓學生們在課余時間在網上可以進行觀看,由于我們是中職院校,學技能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所以網絡教學的內容有很多是實操的課程,這會讓學生提起興趣,在網上學會了以后可以去車間大顯身手,這時讓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別人也會效仿,想做出更好的,也會去找相關的視頻看,然后回來做,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提高學生自身的動手能力。
學校的多媒體教室,我們也提高了它的利用率,中職學生的特點其實很明顯,他們大多數都是因為成績稍差,考上高中的可能性很低,所以選擇到中職學校里來,大多數學生的厭學情緒很高,不愿意學習,如果上課再百無聊賴,喋喋不休,那么他們的厭學情緒會更嚴重,多媒體是緩解這個問題很好的一個方法,運用多媒體可以使課堂活躍起來,同樣對于機械的講解,如果用多媒體,讓機械在課堂上動起來,要比老師枯燥無味的講要好的多。不僅如此,我們還利用多媒體對學生進行一些人生的啟發(fā),今年的五一勞動節(jié),中央電視臺做了一個大型的人物訪談《大國工匠》,講的都是中職技工院校出來的普通工人,一步一步經過自身的努力,成為祖國不可缺少的人才。這樣的事跡如果讓老師在臺上滔滔不絕的講,學生大概聽一會就煩了,但是我們借助多媒體,播放給學生們看,學生們看的津津有味,有不少的學生當時就熱血澎湃,勵志也做那樣一位國寶級的技工人才。在我看來,老師講多久都未必會達到這樣的效果,但是真人真事擺在眼前,在電視上一看是真的,這種力量就很難抗拒了。
學校的公眾微信號,加了學校的公眾微信號,學生可以在第一時間了解學校的最新動態(tài),誰在什么大賽上又得獎了,誰又在平日里幫誰做了好人好事,這些都在我們的公眾平臺上會及時發(fā)布,同時還會發(fā)布一些學校的發(fā)展情況,還有一些人生哲理,這些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學校,同時也可以讓學生家長或者朋友來認識學校,同時也可以擴大學校的知名度。
其實讓學生更好地利益新媒體,筆者覺得老師的引導是很重要的,在做完這個調查以后,給學生提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手機是給我們帶來方便的,不要讓手機捆綁你?,F今社會有個詞叫“手機癌”,就是你要時時刻刻拿著你的手機,一時看不到手機心里莫名的發(fā)慌,我們在利用新媒體的同時,也不要為他所累,同時我們可以夾雜一些書籍,就像我們平時吃慣了細糧,偶爾吃點粗糧也是很好的,用手機長了,我們也可以買本書,靜靜地翻翻書,哪怕是只要那點翻書的感覺。
第二,手機不只是游戲機、電影機、聊天機,也可以是我們的百科全書,在什么在學習上有什么樣的疑惑,在事情上有什么樣的疑問,我們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答案,萬事百度一下,我們就不會有那么多的疑惑。
第三,現在的手機軟件有很多,都是特別方便的,舉個例子,如果晚上真的睡不著,我們可以聽聽名著,下載個懶人聽書或者喜馬拉雅聽書,找個好的廣播員,聽一本書,那也是極好的,不用非要舉著手機到半夜。
新媒體的出現方便了我們的生活,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影響,尤其是對于中職學生,一定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互聯網新媒體這個大時代里,揚一葉扁舟,找到屬于自己適合自己的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