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靜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溪山琴況》中“潤”在琵琶演奏中的具體運用與體現(xiàn),主要通過對音色以及音色運用等方面的研究,來闡釋音色之潤、樂句之潤、情感之潤。
【關(guān)鍵詞】琵琶演奏;溪山琴況;琵琶音色;情感表現(xiàn)
一曰“潤”。
凡弦上之取音惟貴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溫潤呈之。若手指任其浮躁,則繁響必雜,上下往來音節(jié)俱不成其美矣。故欲使弦上無煞聲,其在指下求潤乎?
蓋潤者,純也,澤也,所以發(fā)純粹光澤之氣也。左芟其荊棘,右熔其暴甲,兩手應弦,自臻純粹。而又務求上下往來之法,則潤音漸漸而來。故其弦若滋,溫兮如玉,泠泠然滿弦皆生氣氤氳,無毗陽毗陰偏至之失,而后知潤之之為妙,所以達其中和也。古人有以名其琴者,曰“云和”,曰“泠泉”,倘亦潤之意乎?”[1]
一、音色之潤
《溪山琴況》中強調(diào)“凡弦上之取音惟貴中和,而中和之妙用全于溫潤呈之?!蹦敲丛谂弥?,什么是這溫潤的、平和的音色呢?這就是琵琶演奏中的基本音色。
琵琶演奏中的基本音色是指,演奏者保持右手基本手型不變,運用正確的演奏方法,演奏出松弛的、圓潤的、明亮的、純凈的、無任何修飾變化的音色,也就是《琴況》中所提到的“中和”之音。那么怎么樣演奏出這樣中和的音色呢?《琴況》中又提到“中和之妙用全于溫潤呈之”。要想演奏出“中和”的音色,就要先做到“潤”。所謂潤,就是純粹,有光澤,這正是我們琵琶中演奏基本音色的要求,那么怎么樣來演奏出琵琶的基本音色呢?
(一)琵琶演奏中的基本音色
在演奏時,保持演奏的基本動作,即大臂自然下垂,小臂自然抬起,腕部微微內(nèi)勾,手型為空心握拳狀,拇指指腹與食指第一關(guān)節(jié)上部相觸。在彈撥過程中,手臂、腕部與手指共同協(xié)作完成演奏動作。手指彈弦的過程,是手臂及手指的力量的自然釋放的過程。正確的彈弦位置應為佛手上方6厘米處,經(jīng)過反復的演奏實踐表明,如果演奏過于靠近品的部位,彈奏出來的音色發(fā)肉,不明亮。若靠近佛手演奏,則發(fā)出過于尖銳的聲音,不悅耳。所以說,在演奏過程中,應該運用正確的方式,在正確的位置,以手指自然的速度彈弦,這樣琵琶渾厚飽滿、圓潤有力、明亮干凈的基本音色就能在琴弦上得以充分的展示。
這種基本音色,是琵琶演奏中及其重要、也是最基礎的一種發(fā)音要求,在演奏過程中,所有的變化音色,都是以基本音色為基礎的。故演奏者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就要培養(yǎng)對這種音響的產(chǎn)生條件及音效有著理性的記憶和辨別。只有這樣反復的練習反復的訓練和記憶,使自己的聽覺與演奏音色相符合,最終能夠合理的運用到樂曲的演奏中。
(二)琵琶音色在樂曲中的運用
琵琶的魅力在于其美妙的音色,美妙的音色又是寄予基本音色與變化音色之間的合理運用。變化音色,是相對于基本音色而言的,也就是在基本音色的基礎上,由于觸弦位置的變化、動作幅度的變化、左手的揉弦等因素,使原本的基本音色發(fā)生明暗、強弱、長短、虛實、圓尖等變化。
在我們演奏一首樂曲的時候,也要注意運用合理的音色。如演奏《塞上曲》《陳隋》《虛籟》等這種意境深遠古代文曲。演奏時演奏速度不宜過快。由于樂曲需要,往往會出現(xiàn)很多揉弦,這里一般會用到的是慢揉,這種揉弦舒緩、柔和,適合演奏這樣的文曲。在彈弦的時候,也要注意運用通透純凈沒有雜質(zhì)的基
本音色來演奏,演奏時仿佛置身于空寂的天地,天地與人琴合一,每一彈都要有一種類似滴水石穿的通透。
但是在眾多的琵琶樂曲中,有許多表現(xiàn)戰(zhàn)爭、模仿自然現(xiàn)象的場景。這時我們就不能講究運用之前所說的“中和”之音來演奏了。如《十面埋伏》《霸王卸甲》這樣的武曲,其中有許多地方表現(xiàn)的是戰(zhàn)爭中兩軍相爭的場面。這時就需要我們放棄前面所說的圓潤的音色,而適當?shù)闹圃煲恍┰胍?,如絞弦、并弦、松弦等技術(shù)技巧的運用,來配合樂曲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與情感。還有在《草原英雄小姐妹》中有許多虛按滑音,產(chǎn)生一種風聲的音響效果,來表現(xiàn)暴風雪的到來。這里我們也不能一味的講求運用通透、中和、純凈的音色,也要根據(jù)樂曲的需要,來進行一些變通。所以說,在琵琶演奏中,要符合樂曲的需要,合理的運用音色之潤。
《溪山琴況》“潤”況中重點提到“蓋潤者,純也,澤也”,這不就是我們基本發(fā)音所要達到的境界么?聲音就是要干凈,要純粹,有光澤,才能達到“潤”。就好像水滴入湖中,兩者完美的融合,沒有一絲雜音。在基本音色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根據(jù)樂曲的需要,根據(jù)指法的標記,我們要會產(chǎn)生并且合理的運用琵琶的變化音色來充實我們演奏的樂曲。左右手做到真正的“得心應手”,去除不必要的雜音,再富于自己豐富的感情,就能產(chǎn)生出樂曲之“潤”。達到“弦若滋,溫兮如玉”的效果。
二、樂曲之潤
《琴況》中的“潤”主要是針對演奏中的音色及手法所做的具體要求。那么一首樂曲,如何才能演奏的干凈、透明、純凈,使聽者聆聽的時候有一種清新自然、強而不燥、弱而不虛的效果呢。本人從《琴況》的“潤”況中延伸出“樂曲之潤”。這就要求我們達到音色之潤后,根據(jù)樂曲的表現(xiàn)內(nèi)容,合理的運用琵琶演奏中的各種音色以及技術(shù)技巧,以潤色所要演奏的樂曲,使之達到我們想到達到的演奏效果。
比如《草原英雄小姐妹》這首樂曲,首先在演奏之前,我們要了解樂曲所講述的是蒙古族少年龍梅和玉榮在暴風雪中保護集體羊群的故事。在樂曲中采用了很多內(nèi)蒙古民歌的素材,比如裝飾音的運用,好比內(nèi)蒙長調(diào)的唱腔。樂曲的第一樂章,標題為草原放歌。從其標題就能看出,這部分主要講小姐妹趕著羊群出來
放羊的歡快情景。這部分的節(jié)奏型也以歡快的前十六、后十六以及十六分音符為主。在演奏這一部分的時候,就要注意指甲鋒面的變化運用,要彈奏出輕快的、清亮的音色,所以要注意運用指甲的指尖來演奏,指甲入弦越淺,演奏出的音色越清亮、細膩,以用來表現(xiàn)小姐妹興高采烈的在草原上放牧的情景。樂曲第二樂章——暴風雪中,講述的是草原上突如其來的暴風雪,覆蓋了整個草原,小姐妹在暴風雪中,清點羊群,在暴風雪中保護羊群。這一部分,運用了許多掃弦、滾奏、虛滑等演奏技法,用來展現(xiàn)暴風雪的聲音。在這一部分,情緒緊張、激烈,所以右手指甲觸弦時,要較正常彈弦手型較直立一些,發(fā)出更尖烈的聲音。第三部分——寒夜前行,姐妹倆終于把羊群整合到一起,暴風雪下到了黑夜,姐妹倆還是連夜往回趕著羊群,在漆黑冰冷的夜里,艱難的前行。這一部分為了表現(xiàn)姐妹倆在黑暗中頂著寒冷、饑餓、困倦在暴風雪中艱難前進,運用了大量的搖指技法。在第一段搖指中,我們一般用食指進行搖指,食指搖指音色較食指更為朦朧,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姐妹倆已經(jīng)被凍得接近昏迷的情景,更要合理的配合揉弦。緊接著后一部分的搖指,就要運用中指來進行演奏,因為后一部分的音樂是表現(xiàn)在黑暗中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中指搖指更具有顆粒性,能夠更好地反映出激動的心情。第四部分,取名為銘記關(guān)懷,小姐妹在昏迷中朦朧的聽見有人來救她們,看見了勝利的曙光。這一部分,情緒極為激動,在絕望的時候突然看到了光明。所以這一段的輪指要放大,手指要展開,盡量的加大幅度,使聲音更為飽滿,左手的揉弦也要急切激動一些。最后一部分為紅花盛開,這部分為小快板,勝利的曙光照亮了小姐妹,她們用自己弱小的力量保護了大家的羊群。這部分不是小快板,就是急板,感情是高興的、激動的,演奏的音符多為十六分音符,所以在演奏的時候,也要注意指甲直立的問題,演奏出來的音更堅實,入指也要淺,因為都是快速的樂句,入指深的話速度就會有所下降。
通過這一首樂曲,我們看出,音樂是一種表現(xiàn)藝術(shù),要想演奏好一首樂曲,不僅要對譜子熟悉,還要配合樂曲的感情來運用適當?shù)暮侠淼募夹g(shù)技巧以及學會合理的運用適合樂曲表現(xiàn)力的音色。對于音,我們要做到得心應手,對于樂曲我們同樣也要做到得心應手,演奏出“潤”的音樂。
參考文獻
[1]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注譯(增訂版)[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9(第一版).
[2]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3]蔡仲德.<樂記>與<聲無哀樂論>注釋與研究[M].杭州:中國美術(shù)學院出版社,1997.
[4]李景俠.中國琵琶演奏藝術(shù)[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8.
[5]劉德海.劉德海傳統(tǒng)琵琶曲集[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
[6]劉承華.中國音樂的神韻[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7]張前,王次炤.音樂美學基礎[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2.5.
[8]莊永平.琵琶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