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孟
遇見好書,如遇知己,于我心有戚戚焉。讀《建筑家安藤忠雄》。
小時候大姑家曾有一個簡陋的瓦坊,現(xiàn)在的我只記得一進院門有一個水泥砌的池子里,總是泡著瓦片,然后姑家的哥姐在旁邊的棚子里忙碌著,因為我一點都不感興趣,所以我現(xiàn)在都想不起他們在里面忙些什么。更重要的是有一次和二叔家的弟弟繞著那裝著瓦片的池子追逐打鬧,不小心我掉了進去,很淺的那種,可是我還是哇哇哭了起來,自那以后姑家的大哥叫我“哭百精”。時間久了,我自己的哥哥姐姐只要看到我因為一點小委屈哭就會用那個綽號嘲諷我,然后揚長而去。
我仍舊記得的小時和建房子搭上點邊的事就是和爸爸去脫坯,因為那時農(nóng)村住的房子都是土坯蓋的,窮苦人家買不起磚而選擇經(jīng)濟適用的土坯。當然我肯定是跟著湊熱鬧的那種,父親領(lǐng)著能干活的大姐和哥哥,旁邊跟著不能干活卻好熱鬧的小妮子,帶著需要的工具,去到河灘找塊空地,和一堆泥巴,里面放些麥秸或是稻草。到一定火候的時候,用好像鐵锨一類的東西將和好的泥費勁地裝到一個長方形的木框子里,很淺的那種。抹平最上層,然后抬起,一個土坯完成。再機械地弄下一個。
我只是記得那被放了麥秸和稻草的泥巴,特別的有抻頭和韌勁,那不是一件很好干的活,辛苦費力的很,雖然我沒做但記得很不容易,頂著烈日艷陽干如此活計。
一個個脫好的土坯按著差不多的遠近距離被曬在河沿上,遠遠地望去排列很整齊很壯觀的樣子,被狠狠的太陽曬過三五天,基本成型,就可以堆積起來了。看家人脫下一個個土坯,而那土坯在曬差不多干后又被堆砌成土坯墻暫時存放那里,以備需要,我在其中收獲我兒時的歡樂。
兒時沒有積木,我在泥巴從模子中成型脫落的瞬間獲得了關(guān)于長方形狀的形象記憶,雖然我那時還不太懂,但那瞬間“脫成型”塑造的歡樂我別有深味。我也在那土坯曬干后,搶著去堆摞它。成長于鄉(xiāng)間,這和現(xiàn)在孩子堆積木的歡樂雖有別,但我想也許一樣。
我腦海里會有這脫土坯的深深印象,且記起都快樂的很,有水、有泥、有模子、有樣子,這段美好的童年時光記憶,于我很美好。我猜想回家后我一定會嚷著和媽媽邀功,說今天脫土坯的活計我也有干哦。
變成大人后喜歡追憶童年。是不是在對抗歲月,怕自己忘記自己最初的美好樣子?說到美好,每個人的人生大不同,但我發(fā)現(xiàn)每一個大家,先是一個從未想過會成大家的人,比如季羨林,比如安藤。他的傳記我從頭讀到尾,看到的都是他對生活的感激和憧憬,沖勁自不必說。20歲的畢業(yè)旅行環(huán)游日本,21歲在沒有旅歐指南和親友無外國觀光經(jīng)驗后出游歐洲。他會外語嗎?讀時我很好奇知道他如何一路邊走邊看地順利返回;但這一路的艱辛他都忽略不計了,記下的只是看到每一棟建筑后的激動和感動。人生中的磨難苦痛傷感都忽略不計。這是身體力行的修為。
遇見一本好書。就是遇見一個好的認識自己的緣分。從他的身上我也學到“三拳”悟到“兩式”。
律己
宋代陳亮《謝曾察院啟》有云“嚴于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guān)夫洽道?!边@大概是“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出處?!奥杉骸边@中國人爛熟于心的道理,他踐行得極好,設(shè)想有自己公司的幾人會將自己的位置選定在玄關(guān)旁對著出入口處、冬涼夏暖又最嘈雜的地方,他是這另類堅持的一個,他自己也講自己是個脾氣大的人,但我想在這嚴格律己的背后。他身上的一股正氣是會贏得格外尊重的。想必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時刻都有如臨大敵的危機感而不敢絲毫有所懈怠,這也是他講的“恐怖感教育”,但這只是形式,內(nèi)容上他也是用自己的寬來待人,因為他求全責備、苛責嚴厲完全不是站在讓自己好過的立場,而是對每一個讓他設(shè)計房子的業(yè)主負責,對將來走向社會的實習生的未來負責,對將來獨立門戶的和他一樣的創(chuàng)業(yè)者負責。這也是一種宅心仁厚。
在中國的古書《觸龍說趙太后》中有“愛其子,為其計深遠”的觀點,而安藤這個人超越了親情,心中有大愛,做自己的事同時也以為別人的將來深遠計量為責任。這“寬”以責任為扣,有時間的長度,空間的厚度,是愛的維度,讓其成為大家。
安藤是一個在生活中實踐修行的人,他的律己讓我想起了弘一法師,就連走向佛壇他選擇的也是因著重研習及傳持戒律而得名的律宗,一個中國絢麗至極歸于平淡的大智慧者?!芭R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向生活主動出拳
他曾做過拳擊手,也在認清自己的能力后毅然選擇退出拳擊走向建筑,但將拳頭常常揮向并非事事如愿、常以失敗收場之人生種種無常是他所堅定和未摒棄的。他是一個向生活主動出擊的勇敢者,懂得審時度勢,從剩余的可能性中,抓住微小渺茫的希望之光,掙扎拼命的生存下去。“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從遠處凝望光明,朝它奮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時間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實?!边@就是安藤:一個在黑暗中始終向光明奮斗和追求的人,他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了自己精彩異常的建筑人生。
這個世界其實所有美好的存在都是在與現(xiàn)實中的不美好對抗共生而得,就好像人生下來就不可能事事平順,在這不平順中覺察生活就是有追求的活和勇敢。因為平凡,所以試著有追求有價值,反而有一天會成為別人眼中的卓越。所以生命中的逆境是正常的存在,活著就是在一路打敗各種不順利中,才真正地明了覺悟什么是平靜什么是順境。
經(jīng)歷一些不平凡、世俗、官僚。這才是活過的人生。人生順流逆流都是福,“逆”反而正是為了給你更大的福時讓你能承受得起。
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他沒有宗教信仰,卻站在宗教徒的角度設(shè)計了很多別致特色的在自然中獨立綻放而又投身自然的教堂。他以日本為據(jù)點、生長于斯的大阪為根據(jù)地。用“以人為本,與自然和諧共生”建筑理念造屬于日本人的房子。讓世界看到了日本視野,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所以他能將他都市游擊隊設(shè)計建筑到世界各個有深刻影響力的地方。一個人活出了堂堂正正的日本樣子,一個個建筑造出了活脫脫狹小島國自強不息的奮斗樣子,他和他的建筑是值得尊敬和讓人銘記的。
建一個房子,改變一家人的生存環(huán)境,讓人們留住一個關(guān)于城市的記憶,讓周圍長成一片綠油油的天。人、建筑、自然,輝映成趣,這就是有責任心和使命感的建筑業(yè)者的別致用心。他有著堅韌的超前意識,做建筑,蓋房子,不只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建筑家的藍圖,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描繪著自己的建筑夢想,所以他艱辛,他快樂,他艱苦,他幸福。
種下一個種子,讓綠色和生命的理想長成參天大樹,他賦予了建筑靈魂,給了一所房子一個家。有推開窗就可以望見的自然和懂它的主人。光與影的變換中。建筑的線條透著和諧的自然之美。
世界是冷酷的,所以我們遇見一個又一個給溫暖的人,對我們壞的是提示,好的則是勇敢的相信和鼓勵;也有時我們孤單在路上。那是思考和特立獨行的時間和空間。所以不論哪樣。都是賞賜。生活扔每一樣東西給我們的時候都有兩張臉,甜過會有苦,愛過會有傷,努力過會失敗,所以要學會翻嶄新的頁。翻臉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