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艷 史樹林
【摘 要】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親屬病恥感的影響。方法:選取精神分裂癥患者親屬152名為研究對象,對其采取為期4周的健康教育,比較教育前后的病恥感評分。結(jié)果:共117患者家屬完成了本研究,與接受教育前相比,患者家屬的病恥感感受問卷總分及疏離因子、歧視因子、社會退縮和病恥感抵抗因子評分均有明顯下降(P<0.05)。結(jié)論:健康教育有助于緩解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病恥感。
【關(guān)鍵詞】 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癥;親屬;病恥感
【中圖分類號】R749.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5)11-0100-02
病恥感反映了患者及家屬與周圍社會接觸的體驗,在社會中已經(jīng)成為一些負性經(jīng)歷的標志,包括標記、羞恥感、受歧視、被排斥,被家庭、社會孤立和拋棄,隱瞞和回避等意義,是一個綜合的概念,但其核心問題仍然是歧視和排斥[1]。
精神疾病病恥感是指精神疾病患者及其相關(guān)人員因精神疾病所致的羞恥感和社會公眾對他們所采取的歧視和排斥態(tài)度[2]。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癥患者及親屬均承受著較大的病恥感,嚴重影響了患者及家屬的情緒、生活質(zhì)量,親屬的羞恥感及悲觀情緒可影響家庭關(guān)系及對患者的態(tài)度,使患者遭受疾病和社會的雙重壓力,影響疾病預后及回歸社會[2]。如何減輕精神病人及其家屬的病恥感是病恥感研究較為關(guān)注的問題,本研究采用健康教育的干預模式,有效的減輕精神分裂癥家屬的病恥感,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成都市雙流縣第二人民醫(yī)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住院精神分裂癥患者親屬152名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及親屬均要求小學以上學歷,在健康教育前后均完成病恥感感受問卷調(diào)查。在納入的152名受試者中,共117名完成了全部的四次健康教育,完成率為76.97%,不能完成的主要原因為交通不便13例,病人出院11例,出差或工作忙不能到場8例,表示沒收獲不愿繼續(xù)接受者2例,自稱忘記了1例。在完成全部四次健康教育的117例受試者中,男性65例,女性52例;年齡24~65歲,平均(47.11±10.32)歲;平均受教育年限(10.19±7.02)年;家庭年經(jīng)濟收入<10萬元27例,10萬元至20萬元78例,>20萬元12例。
1.2 健康教育的實施 參照馬愛榮等[5]研究報道制定本方案,以講座的形式對受試者進行集中宣講,共設計4次講座,每周1次,每次1h~1.5h,由經(jīng)驗豐富的精神科醫(yī)師講解,主要內(nèi)容包括:①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包括疾病的發(fā)病率、臨床表現(xiàn)、預后等,重點強調(diào)精神分裂癥是可以治療和有效控制的,積極治療能取得較好效果;②精神分裂癥的治療方法:強調(diào)接受正規(guī)治療的重要性和長期維持治療的重要性;③康復心理教育:包括如何對待精神病人、心理危機的處理以及家庭、婚姻和社會問題的處理等,以減少應激原,避免因應激造成的對患者及親屬的雙重壓力;④親屬自身的情緒管理:包括自身情緒的識別和宣泄、壓力管理、合理利用社會支持等方面,幫助親屬減輕因親人疾病帶來的情緒困擾。每次講座結(jié)束后均預留時間接受受試者提問并給予解答。
1.3 評價方法 采用病恥感感受問卷(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Inventory)評估受試者的病恥感嚴重程度,該量表由Britisher等[3]編制,主要用于評估精神疾病患者和家屬對病恥感的主觀內(nèi)心感受,共29個條目,包括:疏遠因子、刻板因子、歧視因子、抵抗因子、社會退縮因子等五個分量表。采用1~4四級評分法,任一分量表的平均分大于2.5分即認為受試者在該條目上有高水平的病恥感感受。該量表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廣泛使用,被認為信度效度良好[4]。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接受四次疾病健康教育后,患者家屬的病恥感感受問卷總分及疏離因子、歧視因子、社會退縮和病恥感抵抗因子評分均有明顯下降,與接受教育前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刻板因子評分教育前后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3 討論
[JP3]精神病人家屬因缺少有關(guān)精神疾病知識,難以提供較好的照顧能力和康復環(huán)境,且家屬本身常有心理健康的損害,常表現(xiàn)為高情感表達、組織和控制性差、病恥感強烈等,間接的影響患者的疾病康復和社會功能恢復[6]。健康教育作為一種以糾正不良認知,啟發(fā)自知力的心理輔助治療手段,在精神科臨床治療中的積極作用已得到廣泛的認可[7]。
本研究結(jié)果表明,經(jīng)過疾病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病恥感。國內(nèi)有類似研究發(fā)現(xiàn),如孫國勝等[8]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況,從而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恢復。包炤華等[9]研究發(fā)現(xiàn),個體化家屬教育有利于降低家屬病恥感,提高家屬的應對方式,降低患者復發(fā)率。黃瓊等[10]采用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聯(lián)合心理干預發(fā)現(xiàn)有利于緩解患者家屬壓力、 緩解病恥感、提高生活質(zhì)量。西方一些研究也認為與患者及家屬接觸進行聯(lián)合教育是減輕病恥感和歧視的最好方式[11]。這主要是因為,集體家庭教育活動能增加家屬與他人的接觸,在相互交往中可以吸取他人對困境的處置經(jīng)驗,增強應對能力,減輕其對負面情緒的影響,提高對生活的情趣,促進互相協(xié)助,有利于緩解患者家屬壓力、促進患者社會功能的康復、促進患者及其家屬的心身健康。
另外,有研究[12-13]采用系統(tǒng)認知行為治療干預改善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屬的病恥感,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目前針對精神病人病恥感所采取方法還有一定的局限性,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去發(fā)現(xiàn)行之有效、操作性強的干預措施。
參考文獻
[1]王洪娟,吳忠海.精神疾病病恥感的研究進展[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12):1977-1978.
[2]周英,李亞潔.精神分裂癥病恥感的相關(guān)研究進展[J].廣東醫(yī)學,2011,32(15):2061-2062.
[3]Britisher JB, Nottingham PG, Graceless M. 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a new measure[J]. Psychiatry Res, 2003,121(1):31-49.
[4]Mehmet AE, Azmi V.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Turkish Version of the 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 scale[J].Turk J Psychiatry,2007,(18):1-7.[JP]
[5]馬愛榮,李書光.家庭健康教育對出院精神分裂癥病人疾病復發(fā)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3,18(7):538-539.
[6]趙寶龍,沈靜靜,施永斌,等.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庭干預的三年隨訪[J].中華精神科雜志,2000,33(4):233.
[7]戴喜玲,趙永青.對精神病人進行健康教育的思路[J].中華護理雜志,1998,33(7):425.
[8]孫國勝,高春強,黃云華. 針對性健康教育對康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及家屬的作用[J].當代醫(yī)學,2012,18(1):2-4.
[9]包炤華,袁國楨,趙幸福,等.個體化家屬教育對社區(qū)康復精神分裂癥家屬病恥感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6):834-836.
[10]黃瓊.健康教育聯(lián)合心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病恥感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4,(12):87-88.
[11]Mas A , Hatim A . Stigm a in mentalillness: Attitudes of medical students towards mental illness[J]. The Medical Journal of Malaysia,2002, 57(4): 433-444.
[12]李江嬋,姚素華,謝秀東,等.認知行為治療對抑郁癥患者病恥感和應對方式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4):463-465.
[13]張衛(wèi)星,杜紅蓮,張蔚藍.心理干預對精神疾病人的病恥感和社會功能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1):132-133.
(收稿日期:2015.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