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遠烘
明代的心學(xué)大師王陽明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位傳奇人物,尤其是近年一些描寫明代的小說和王陽明傳記的出版,更是讓他風靡一時。
王陽明(1472-1529年),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浙江余姚人。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哲學(xué)家和教育家,曾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侯爵。謚文成,后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陽明一生是極富傳奇色彩的,據(jù)載他5歲才開口說話,12歲立志要做圣賢,18歲受“格物窮理”思想影響天天“格竹”差點喪命,28歲中進士任職于工部,后因奏疏“權(quán)奸”劉瑾而被發(fā)配至貴州龍場當驛丞,卻因此而“龍場悟道”。作為一介文弱書生卻能統(tǒng)兵平定諸多戰(zhàn)亂,被稱為“戰(zhàn)神”。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被視為“千古完人”……
這樣一位傳奇人物,他生命的最后兩年時間,是在廣西度過的。嘉靖七年(1528年)六月,王陽明以原職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后又兼兩廣巡撫。當時正值田州與思恩州土官互相仇殺,遭鎮(zhèn)壓釀成叛亂。王陽明經(jīng)過考察分析,寫成《奏覆田州思恩平復(fù)疏》上奏朝廷,說服朝廷采用土流并治、以流官知府約束土官的政策,于次年二月兵不血刃平息了田州、思恩州的禍亂。五月,王陽明又率軍攻破潯州府(今廣西桂平縣)大藤峽起義軍營地。十月,王陽明因重病上疏奏請離職還鄉(xiāng),十一月行至江西南安時病逝,享年57歲。
在廣西期間,王陽明除了平息戰(zhàn)亂,還興辦書院,宣講儒學(xué),對廣西教育發(fā)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1937年出版的《邕寧縣志》載:“我縣書院,明朝所立者,皆已久廢,惟敷文書院巋然猶存。”“敷文書院,在北門街口,即縣學(xué)舊址。明嘉靖七年(1528年),新建伯王守仁(王陽明)征思田駐邕時,建有正廳,東西廊房,后廳,日集諸生,講學(xué)其中。后人因立公像于后廳,春秋祀之,名為文成公祠?!?/p>
王陽明像石碑刻于明代嘉靖末年,碑高213厘米,寬139厘米。石碑陰線刻王陽明全身坐像,上方以篆書橫題“王陽明老先生遺像”。像中王陽明頭戴冠帽,身著朝服,正襟端坐于太師椅上,雙手攏于胸前,身形及面相消瘦,然而神態(tài)怡然自若。
此幅造像刻制時間距王陽明去世不到40年時間,人物相貌與其他王陽明像也相吻合,由此可見是較為寫實的。其用線雖然極為簡潔,但人物特征的刻畫卻細膩生動:深凹的太陽穴和顴骨,深陷的眼窩內(nèi)一雙細長的眼睛炯炯有神,鼻子圓隆有肉,法令紋深但短,嘴巴較小,下巴瘦削,胡子飄逸有型。除了頭部刻畫生動傳神之外,其余部分疏密組織有致,線條曲折有力,應(yīng)物象形絲絲入扣。如帽子線條簡潔,刻畫出帽子挺拔利落的質(zhì)感。肩部的兩根線條生動地表現(xiàn)出王陽明瘦弱的身軀,衣紋組織繁簡有序,富有變化的線條流暢活潑,較好地刻畫出服飾的形態(tài)和質(zhì)感,并富于線條的表現(xiàn)力和韻律美。太師椅靠背兩端卷云狀的裝飾、兩邊扶手的“S”形曲折和各部件的榫接,椅面及椅腳的敦實有力,都表現(xiàn)得到位且富有美感。除了線稿造型謹嚴、富于藝術(shù)性,造像的刻工也極佳??叹€雖細,然刻進較深,可以說是入“石”三分。細挺的線條屈折有力,富有彈性。
應(yīng)該說這是一幅人物形象特征刻畫到位、線條具有較強表現(xiàn)力和美感的明代線刻,是廣西現(xiàn)存不可多得的人像線刻精品。
除了這幅王陽明像,廣西現(xiàn)存還有南寧青秀山的“陽明洞”、平果縣的陽明洞石刻、武鳴王公祠及陽明書院遺址、平果縣舊城圩驛站遺址、靖西縣望江亭對刻等紀念王陽明的遺址共計有100多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