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俊
感恩,中華傳統(tǒng)美德之一,為當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基礎。感恩文化,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一,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作用。
基于對“感恩文化”的認知,上海市普陀區(qū)滬太新村第一小學圍繞“陶冶心靈、啟蒙智慧、奠基人生”的辦學理念,把“感恩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核心內容,孜孜不倦地著力于“感恩文化”的重構。繼2010~2012年《學校感恩文化的活動課程設計與研究》的區(qū)級立項課題結題,2013年進一步開展《學校感恩教育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區(qū)級重點課題的研究。
蝴蝶記住蛹的恩情,回報給了它一段輕舞;花兒記住了土的恩情,回報給了它一季盛放;魚兒記住了水的恩情,回報給了它一生相隨。如果,人記住了他人的恩情、記住了自然的恩情、記住了社會的恩情,將會回報怎樣的精彩呢?
讓我們走進上海市普陀區(qū)滬太新村第一小學,追問一個溫暖的答案。
重構“感恩文化”
——為孩子的未來人生打上幸福的底色
常懷感恩之心,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就會變得和諧而親切。因為這種感恩心理的存在,人也會變得愉快和健康起來,生命將得到滋潤。
滬太新村第一小學的“感恩文化”從構架感恩教育活動課程開始,以《學校感恩文化的活動課程設計與研究》這一課題為引領,圍繞“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社會”三條主線,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資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動課程,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學生的道德情感,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中,讓學生有所收獲,從而構建校園“感恩文化”,凸現學校文化特色。
校園環(huán)境營造感恩氛圍
美麗的校園始終展現著愉悅宜人的感染力:樹木常青,紅花綠草,生機盎然,學生舉目所及、舉足所進,不僅是知識的殿堂,更是美的熏陶、藝術的享受、文化的關懷和文明的傳承。校園環(huán)境突出人文美:奠基雕石,烘托育人特色;草地花壇,營造綠色校園i竹林小徑,透出清新雅致;銘牌櫥窗,展現人文底蘊;小小畫廊,展示學生才能;文化長廊,體現傳承和感恩。校園圍墻凸顯特色美:感恩系列教育課程、民樂普及教育和信息校本課程為主題的“特色課程墻”,展現師生的學習生活。人際和諧構建文明美:學校的“主題活動墻”、“十字繡”、“照片掠影”、“格言墻”等各具特色的主題版面展示了師生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和一技之長。感恩教育“主題文化墻”體現行規(guī)教育行為美:“責任墻”、“孝心墻”、“寬容墻”、“禮儀墻”為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充分發(fā)揮其在行規(guī)教育中潤物無聲的育人作用,校園處處洋溢著感恩教育的人文氣息。
課堂教學滲透感恩文化
每個學科都有其豐富的育人價值,學校組織教師開展學科育人叢書的系列學習,要求教師充分挖掘各科教材中蘊含的感恩教育資源,在學科教學中有機地、不露痕跡地滲透感恩教育,在備課過程中融入,在教學過程中整合,開展《我的育人故事》征集,提升全體教師的育德意識與能力。語文教學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教材中一篇篇真摯的散文、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首首朗朗上口的詩歌不僅僅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素材,更是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題材。在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有關感恩教育的資源,以文本為載體,細心體會,認真琢磨,細細品讀,充分利用文本進行角色體驗、情感體驗、情境體驗,引導學生知恩、感恩、施恩,深入課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賞析、領悟,激發(fā)他們的心靈,讓感恩的心延續(xù),達到教育的目的。音、體、美學科以課題為引領、以目標制定為抓手,以課堂為載體,實現感恩教育的目的。音樂課滲透民族文化的課題研究,一堂堂生動的綜合音樂課,讓學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同時,更激發(fā)了作為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體育課在游戲中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體育精神的同時,更培養(yǎng)學生樹立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美術課通過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激發(fā)創(chuàng)作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英語學科,積極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感恩教育的內容,根據單元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或局部、或整體、或在內涵上進行文本的有效再構,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懂得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兩年來,結合校本研修,各學科共形成優(yōu)秀教案、案例近70篇。
校本課程圍繞感恩主題
以課程設計與開發(fā)為重要目標,學校初步構建感恩教育校本課程,課題組教師開發(fā)編寫《感恩伴我成長》感恩教育校本教材。該教材分為三大板塊“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并在一至五年級進行分層研究,課程內容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并結合各年段學生的年齡特點制定了切實有效的分年段教育目標。在活動課程中開發(fā)研究設計的過程中力求通過學生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學習、活動板塊,讓學生理解感恩的概念,了解感恩的特征,學習中國的感恩文化。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營造出一種人文關懷的氛圍;設計利用各種感恩情境,使學生獲得某種感恩體驗,運用“故事教育法”和“活動體驗法”讓學生明白感恩他人的道理。同時,讓學生在“聽、看、說、唱、議、做”活動中增強感恩意識,懂得感恩,學會感恩。課程的設計注重評價,采取“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的方式,還通過“學生孝親表現調查表”、“學生行為品質評價表”、“學生綜合能力評價表”等形式進行全方位評價。旨在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行為,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認識,在具體的實踐環(huán)境中提高感恩他人的行為能力。目前課題組已完成“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自然”板塊的初稿共計45篇。
實施“感恩活動”
——讓孩子在幸福的體驗中感悟生命的成長
感恩無邊,一句話語、一個行動、一點情懷,都能表達和解釋感謝的真諦;感恩無痕,一份努力、一點進步,都能傳達一份真情。
在學校實踐感恩教育的過程中,德育室、大隊部策劃組織了一系列“感恩活動”,讓隊員們經歷了一次又一次深刻的體驗,從感性的活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靈的碰撞,心中不禁蓄滿了深深的感恩情結,在成長的過程中,隊員們漸漸懂得感恩、學會感恩、踐行感恩。
懂得感恩他人之情
圍繞“感恩他人”這一主題,學校著眼于最貼近隊員生活實際的身邊的人,以“感恩父母孝順為責”、“感恩老師進步為責”、“感恩伙伴互助為責”為主題,通過形式多樣的體驗教育內容和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形式使隊員懂得感恩、學會感恩。開學第一天,五年級大哥哥大姐姐牽著一年級孩子們的手參加開學典禮,一張張笑臉,一聲聲“加油”,滿懷責任與夢想,攜手開啟新的學習之旅。教師節(jié),隊員們送給老師一份特殊的節(jié)日禮物——一個溫暖親吻、一個熱烈擁抱、一句真情告白,不僅表達深深敬意,更在瞬間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手拿七彩畫筆,畫愛心、畫太陽、畫小花,第一次把親手繪制的彩色T恤送給老師。有的老師拿著這份別致的“尊師禮”與隊員來了個合影,有的老師則迫不及待地把這份“尊師禮”穿上了身。在向老師表達敬意的同時,隊員們還把T恤送給了門衛(wèi)、食堂和清潔工伯伯、阿姨們,表達對他們的感恩之情?!案卸魇辏裉煳沂畾q”三年級十歲集體生日會,隊員們一起“猜猜我是誰”,聽一聽“照片背后的故事”,讀一讀爸爸媽媽寫給自己的心里話,在歡笑聲中,在淚花中,深深體會到了父母的愛和教誨。母親節(jié),學校大隊部布置了一份“愛心作業(yè)”,讓隊員為媽媽捶捶背、端杯水,給媽媽一個擁抱,送上一張感恩卡等。同時,學校還開展了“保護一日雞蛋”、“體驗媽媽十月懷胎”的活動,參與活動后隊員們深受教育,深深地懂得了他們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等很多人的關心、教育和培養(yǎng),此次體驗活動也教會了隊員從行動上孝敬父母、感謝父母。
承擔感恩自然之責
學校教育隊員了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懂得感恩自然,并從身邊小事做起爭當“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已堅持四年的“廢棄飲料瓶回收”大比拼,讓隊員們了解了飲料瓶的生產使用過程,更明白了可以通過回收利用減少污染,拒絕一次性餐具、使用手帕少用餐巾紙、低碳出行。在“春季植客行”活動中,隊員們用造型獨特的花盆為種子安了家,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呵護種子,讓它生根發(fā)芽,開花結果,感謝老師、同學、家長的互幫互助,感謝自己的辛勤付出,感謝大自然賦予我們美麗的世界。“快樂養(yǎng)蠶記”的活動則教會了隊員在與小伙伴們共同養(yǎng)育蠶寶寶的過程中,懂得互助,學會分享與合作。一年一度的科技節(jié)“衣、食、住、行”知識卡、親子環(huán)保服裝秀、環(huán)保小制作、情境參與式科技小競賽,充分展現隊員們的環(huán)保理念和創(chuàng)新智慧,也讓他們感受到了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大自然。在上海科技館、禁毒科普教育館、眼鏡博物館、鐵路博物館和中國乳業(yè)博物館等一系列場館里,留下了隊員們參觀學習的身影……環(huán)保從身邊小事做起的理念也悄悄地在隊員心中植下了根。
展現服務社會之力
感恩、責任必然伴隨著奉獻,只有懂得感恩,領會責任,才會真正懂得去奉獻。一個文明、和諧的社會必定也是一個充滿奉獻的社會。學校大隊部組織了一系列豐富的活動“手繪彩旗獻祖國”小彩旗設計制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記心中”童謠傳唱、“祭掃烈士墓,領巾夢飛揚”祭掃烈士陵園、“心連心夢飛揚”班班唱、“和廣西伙伴手拉手”愛心捐助……在每年一次的以“童心相連,愛心涌動”為主題的大隊集會上,各中隊布置的展臺琳瑯滿目,隊員們與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一起,參與愛心義賣,在“買賣”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向身邊人送上一份關懷、提供一份幫助、傳遞一份溫暖所帶來的快樂,現場熱烈的氣氛感染每一個人;在寒暑假中,隊員們以“爭做雷鋒式的好少年”為行動口號,走出校園,走進社區(qū) 慰問孤老、參與社區(qū)公益勞動、學做小交警、學做小小志愿者等,展現了滬一學子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
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動,使孩子們心中的感恩情懷內化為良好的品德。近年來,滬太新村第一小學的學生在國家、市、區(qū)各級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上海市“十佳金愛心隊員”稱號、上海市宋慶齡基金會“自強少年”稱號、上海市“好苗苗”稱號、上海市“金愛心集體”稱號、上海市“快樂中隊”稱號、上海市“愛心寶貝行動”優(yōu)秀獎、普陀區(qū)“學雷鋒獎”一等獎等榮譽,見證了滬太學子的幸福成長。
“魚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鄙虾J衅胀訁^(qū)滬太新村第一小學的孩子們正是這群幸福的魚兒。
校長的話
學會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點。感恩不僅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更是一種人生境界的體現,是道德養(yǎng)成的過程,最終生成一種道德自覺。然而,感恩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天性,它需要點撥和引導,要通過教育來促使人們形成一種感恩的心態(tài)、品德和責任,進而外化為感恩的行為。正如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所說,“教育是農業(yè)不是工業(yè)”,這就意味著教育是生長、生成,不是制造、鍛鑄學校有義務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而健康的環(huán)境,通過少先隊活動讓隊員們體驗感恩,學會感恩。因此就需要感恩教育。
我校從實際出發(fā),以創(chuàng)新主題與內容、創(chuàng)新過程與方法、創(chuàng)新體驗與收獲三大渠道進行課程開發(fā)研究,以主體性、開放性、實踐性為實施原則,建立一種具有學校特色的,對隊員道德成長發(fā)展具有針對性的感恩教育活動課程體系,并將其納入學校拓展型課程整體設計框架之中,著力研究實施感恩教育活動課程的有效途徑,積極探索促進感恩教育內化的有效評價方式,形成成功案例,擴大少先隊感恩教育活動的影響力、輻射力,孕育學校感恩文化在以“感恩教育”為核心的系列化的少先隊活動中,隊員們不但提高了思想品德,同時還促進了自主管理能力,提升了綜合素質 兩年多來,隊員們在國家、市、區(qū)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98A次一通過對隊員們感恩教育與道德培養(yǎng)的研究,喚醒了隊員們的感恩意識,使他們懂得愛父母和愛老師、愛同學和愛身邊的人,對給予自己關懷和幫助過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 通過一系列少先隊感恩教育活動,隊員們領悟到“只有心懷感恩,才能滋潤生命”的人生真諦,從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少先隊活動評價方式的不斷豐富,也協(xié)調了師生問、生生間、家校間、學校與社區(qū)間關系的和諧程度,對隊員家庭、學校周邊社區(qū)起到了良好的社會互動效應,形成了共同育人的合力。
兩年多的研究實踐,我們深深感到滬一少先隊活動必須立足校本,勇于創(chuàng)新,在每位隊員心中播下感恩的種子,多元互動,相互貫通,讓隊員們在感恩中快樂成長,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上海市普陀區(qū)滬太新村第一小學顧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