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博
[摘要]市場經濟條件下存在不同程度的貧富分化,反映在大學校園內,就出現(xiàn)了“特困生群體”。高校特困生群體泛指高等院校在校生中,由于高額學雜費支出與家庭經濟支付能力絕對不足之間的矛盾產生的群體。這部分學生除在經濟上存在困難外,在思想上、心理上、學習上、人際交往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問題。多年的工作經驗證明,惡性事件、突發(fā)事件多發(fā)自于特困生群體。本文主要分析“特困生”群體出現(xiàn)的原因、特困生的心理障礙以及如何對特困生進行調適。
[關鍵詞]特困生;基本特征;心理障礙;調適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7106
特困生問題已成為各高校必須重視的問題,努力幫助特困生擺脫困境,完成學業(yè),既是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完成跨世紀人才工程的需要,又是關系到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宏偉工程。因此,應該把關注高校特困生的健康成長提到跨世紀教育事業(yè)的高度上來認識,應該把關心特困生的生活和學業(yè)作為高校學生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1大學校園中“特困生”群體出現(xiàn)的主要原因及基本特征
(1)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高等教育實行收費制度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深化的一個必然趨勢。以本校為例,每年學生學費一般在4500元左右,加教材費、住宿費等其他費用,每年要交5000~6000元。如果新生高考成績離錄取分數(shù)線相差10~20分,錄取為定向或走讀,可能要交上萬元。有的學生家庭可能東借西湊第一次交清了學費但在以后的幾年中,學費交不清且生活十分困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各地高校都面臨學生學費收不齊的問題。這是學校和“特困生”感到頭痛的事。
(2)隨著改革向縱深推進,從平均分配到按勞分配、按要素分配和按勞分配相結合的轉變,使社會各階層收入差距拉大。
(3)因天災人禍造成的暫時性困難。如連年遭受水災或家人遭遇重大疾病等而造成的經濟困難。這部分學生人數(shù)雖不太多,但困難卻很嚴重。
(4)除家庭經濟困難之外,由于來自邊遠山區(qū),教育水平相對較低,學生的學業(yè)基礎較差,學習非常吃力,形成經濟與學業(yè)雙重困難的“雙困生”。這一部分學生更是幫扶的重點。
2特困生心理障礙及調適
特困生的出現(xiàn)起因在經濟,但伴隨經濟上的困難,特困生的心理也會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從心理特點這一角度,我們將特困生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21進取型
這類特困生能夠坦然面對貧困,認為貧困是暫時的,只要自己刻苦奮斗,努力學習,貧困是可以克服的。他們能夠正確處理自我與他人、自我與集體、學習與生活、學習與勤工助學的關系。他們心情愉快,學習刻苦,自強不息,主動尋找勤工助學的機會,靠自己的雙手減輕或擺脫貧困。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一般都很優(yōu)秀,個性發(fā)展也很健康。
22自尊型
這類特困生對外界有下意識的抵觸情緒,認為貧困是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他們盲目地接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jié)觀念,在心靈深處設置了一道屏障,樹立了“寧肯忍受貧困,不愿受人同情”的思想。他們往往對同學和學校隱瞞實情,將自己的生活需要壓到最低點。他們認為,求助別人或接受別人資助會使自己的人格受到傷害。
23自卑型
由于經濟條件的窘迫以及衣食上的寒酸,使某些特困生自慚形穢。他們由此認為自己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意見不敢表達,有才能不敢發(fā)揮。一旦遭受挫折就會更加自怨自艾,從而進一步喪失了自信心。在日常的同學交往和各種活動中,他們往往采取冷漠、回避的態(tài)度,年深日久,更加封閉孤獨,從而失去了許多發(fā)展自己的機會。
24依賴型
面對貧困,這類特困生覺得世界不公平,總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們往往沒有戰(zhàn)勝貧困的勇氣和決心,于是指望政府、社會和學校資助他們,把一切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賴性格。
25抑郁型
這類特困生不能正視自己的貧困,覺得貧困帶給自己的是恥辱,長時間的自卑使他們的心理慢慢地轉向憂郁,他們情緒低落,精神疲憊,愁眉不展,心理灰暗,意志消沉,遇事感到困難重重,無能為力,進而否定自我價值,對前途悲觀失望,對學習、生活乃至娛樂缺乏興趣,體驗不到快樂,從而使自己常處于郁郁寡歡、麻木不振和興趣全無的消極狀態(tài)。
由于家庭特別困難,也由于學生個人素質、精神面貌、思想觀念與大學校園文化氛圍存在不夠協(xié)調的地方,“特困生”的精神壓力特別大,容易產生心理障礙。因此,有必要正確引導特困學生及時調適,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一是正確認識自己,采取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克服自卑感;二是消除自我中心傾向,密切交往,克服嫉妒心理;三是正確認清形勢,克服逆反心理;四是樹立正確的榮辱觀、準確定位自己,克服虛榮心;五是把握今天,發(fā)展自己,克服自暴自棄的心理。
3特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在國家對高校特困生的幫扶政策出臺之后,特困生的生活和學習問題不再是困擾他們的主要問題,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是心理和壓力兩大方面問題。
世界正處在知識爆炸的信息時代,大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但特困生的不同之處在于他們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既要完成學業(yè),又要關心所學知識能否適應未來需要;既要掌握基本的專業(yè)知識,又要具備信息時代獲得新知識的基本能力。目前,大學生就業(yè)形勢日趨嚴峻,作為大學生弱勢群體的特困生的就業(yè)形勢更是不容樂觀。特困生往往由于心理健康問題,各方面能力不強,尤其是缺乏溝通及自我推薦能力,找工作時信心不足而影響就業(yè)成功率。在自身能力不足、經濟條件不夠、社會關系匱乏等種種不利因素困擾下,特困生就業(yè)可謂難上加難。
4關注“特困生”群體,打好大學校園內的“扶貧攻堅戰(zhàn)”
要高度重視對特困學生的“扶貧”工作。高?!疤乩比后w的出現(xiàn),對部分學生求學以及對學生家長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壓力和沖擊?!疤乩蓖锨穼W費現(xiàn)象嚴重,對部分省屬地方高校自身的正常運轉產生了巨大的壓力。這一問題的發(fā)展已經引起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在穩(wěn)步推進高等教育收費制度改革的同時,要充分考慮人民群眾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和家庭經濟承受能力。
要建立健全“特困生”保障體系,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學業(yè)。學校、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要協(xié)調一致,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形勢的需要,進一步完善獎學金、貸學金和勤工助學、以工代賑等制度,保證每一個高校學生不因經濟困難而輟學,順利完成學業(yè)。
要加強對“特困生”的教育和引導,鼓勵他們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努力提高勤工儉學的能力,積極主動地開展自救和自我“脫貧”??空\實勞動,保障基本生活費用,擺脫貧困,順利完成學業(yè)。
5結論
總之,社會各界有關人士都應關注“特困生”群體,給他們以關愛、啟迪、扶持與引導。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礙,以積極進取的心態(tài)面對經濟困難。有一部分“特困生”經濟上雖然困難,但他們不畏艱難,勤奮刻苦,學習成績優(yōu)異,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并有堅強的毅力、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是大學校園中比較優(yōu)秀的一群。我們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大力宣傳這樣的典型,并號召全體學生向他們學習。通過我們大家的不懈努力,讓全體“特困生”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yè),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司愛霞高職院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9
[2]郭昕我國普通高校貧困生資助問題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