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雯
語文課堂上,學習任務重,時間緊,學生的語言學習與訓練受到限制,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但是,眾所周之,語文教學中的“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的目的是學好知識,培養(yǎng)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這是我們語文課的首要的任務,但從目前的現(xiàn)狀來看,最被忽視的就是“說”的訓練。從教師的心態(tài)來看,認為“說”會影響教學進度,而且,高考又不考它,寫好作文就行了。熟不知,“說”的訓練正是為“寫”打基礎,二者是不可分的。課前三分鐘的活動,恰恰能彌補這一教學上的不足,讓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己的個性,重新樹立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語文課前三分鐘的活動實踐證明,這種形式有利于“喚醒、激趣、鼓舞”我們學生,有利于學生自我教育、自主發(fā)展和自我完善,達到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拓展知識面,學會日積月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應變能力,提升語文應試能力,也使學生在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上有大幅度地提升。
課前三分鐘的演講,拓展的內容應以學生學情為基礎,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整合語文學習資源,著眼于能力提升,讓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有整體的推進,語文素養(yǎng)獲得提升。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有過很多嘗試,以下一些嘗試,對學生來講,受益匪淺,因此,在我的課堂上每兩周輪換一次,成為了我們“課前三分鐘”這一活動的“保留節(jié)目”:
1.小成語,大作用——積累成語詞匯。課前三分鐘活動剛開始階段,我先選擇讓學生找出一些??嫉某烧Z講解給學生,每天3~5個,一周后安排一次“排火車接成語”活動,讓學生主持人“排火車”式無規(guī)則地按座位順序提問成語,下面學生回答成語意思。學生課下積累過,也提前背過,有把握完成,又能得到老師與班級同學的認可與稱贊,讓他們感受到成功與被他人肯定的快樂體驗。這無形當中,就極大激發(fā)他們投身“課前三分鐘活動”中的興趣,俗語說的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同樣一節(jié)課,好的開局也是成功快樂課堂的一半?!芭呕疖嚱映烧Z”活動也算是課前三分鐘活動好的開始。
2.請你記住他們——講名人名言或名人故事。老師在活動前一周提前布置任務,下一周每人一天,給學生界定講的內容范圍,僅限名人名言、名人的故事范疇。經過一周準備一周演講這樣的訓練,發(fā)現(xiàn)學生所講的故事內容,對寫作很有積極意義如:臥薪嘗膽——勾踐,刮目相看——呂蒙,破釜沉舟——項羽,精忠報國——岳飛,聞雞起舞——祖逖,鑿壁借光——匡衡,望梅止渴——曹操,奇貨可居,懸梁刺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還有一些學生選擇了當代的名人事跡,或感動中國人物事跡,已經對他們的頒獎詞進行解讀,這樣做特別讓人感到欣喜,因為這意味著學生們的主流價值觀的判斷是健康的。
這些故事不僅使演講的學生對自己所講的名言與名人事例,有更深入的了解,也為以后寫作中能靈活運用這些成語與典故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也使班級聽的同學不自覺地攝入寫作的“有機營養(yǎng)”素材。這樣長此心往,日積月累,最終達到“厚積薄發(fā)”的成效。
3.發(fā)現(xiàn)并欣賞美——聽評佳句美文。在課前三分鐘的活動中,我們還嘗試過,讓大家以自己的眼光去尋找學生們自己認為的好文章,一小段或幾百字,拿到課堂上與同學共分享,然后師生共評其文中的妙處與歧義。評議主要從文章的內容、結構、用詞、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等方面,學生各自闡述自己獨到的見解。欣賞美文佳句,會給師生帶來美的享受,學生愉快地度過課前的3~5分鐘,帶著輕松的心情進入課堂,整節(jié)課師生互動愉悅,學生回答問題也不再是“口背心意”,而是“口表心聲”,暢所欲言。
看到學生為了準備自己當天的材料內容,動用身邊的一切資源,查文本,上網絡,非常用心,那認真的勁頭,讓人很感動;看到學生能克服以往的膽怯與自卑,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應變能力,讓人為之高興;看到學生大多都能將積累的內容運用到語文應試中,積累的成語多了,做成語題更心應手得多,積累的名人名言、名人事跡和美文提高了作文的寫作能力,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讓人欣慰。
語文活動其實也是語文課堂學習的一部分,而課前三分鐘之所以吸引學生也是因為其“非規(guī)范性”的存在。非規(guī)范性是非教師具體指定及教師約束的活動。教師只是規(guī)定方向,不規(guī)定具體內容,沒有標準答案的束縛,文本可以有學生自己最好的解讀,而不必有權威的解讀;有自己最好的個性化表達,不必是成人腔、社會腔或是固定思維方式的表達?;顒訒r有真、松、活的追求,因此,“課前三分鐘”的活動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拓展了知識面學會了日積月累、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和語言應變能力、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和內涵。這樣看來,活動效果還比較如人所愿,確是幸事一件。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外國語學校第十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