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榮
一、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文言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上課講授時間一般不得超過20分鐘。要想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教師必須想辦法讓自己的教學步入“變”的軌道,并讓其在“變”中生出奇效,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本人在多年的教學研究過程中總結了文言文精讀篇目教學的“20+25”模式;泛讀篇目“10+35”模式;自讀篇目“5+45”模式。把老師講授時間控制在20分鐘以內,學生自主活動時間不少于25分鐘,真正實現(xiàn)了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1.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彰顯自我。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源,有了它,學生就可以積極地汲取知識、完善自己的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改變以往老師激情導入的模式,由學生自己精心設計課堂的導語,讓課堂成為學生彰顯自己個性的舞臺。
(1)引用詩歌故事創(chuàng)設意境。在講解文言文時,適當?shù)卮┎逖a充相關的詩歌和逸聞趣事,不僅能夠增強說服力,而且可以吸引學生,發(fā)散學生思維,達到增添情趣和渲染氣氛的作用。
(2)編舞臺劇。有的文言篇目,人物形象生動,情節(jié)扣人心弦,適合搬上舞臺,這時,教師應積極發(fā)揮其教學參與者的功能,組織學生大膽表演。這樣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又引導學生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本人針對精讀課文的教學提出“自讀—質疑—討論”的自主探究模式,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師生互動,組織討論,最后解決問題,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如下方法。
(1)自讀的方式:
第一步:朗讀全文,熟而能誦,進入語境。
第二步:注解課文:(正音——釋詞——詞類活用——文言句式)。
第三步:翻譯句段。
要特別注意,在自讀的過程中要禁止學生相互討論交流,以此培養(yǎng)個人自主閱讀的能力。
(2)質疑的方式:
第一步:用圈點批注的方法把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自己不懂的詞語或句子作標注以備討論。
第二步:就文章的內容和寫法自己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可以設計成問題的形式提出來,同樣把問題寫在課堂筆記本上。
(3)討論的方式:
一是由學生質疑引發(fā)的討論。如在教學《愚公移山》一文時,本人就利用學生提出“挖山不如搬家”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把文章的主題引向深入。
二是能刺激信息交流的討論。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時,引導學生展開“相同遭遇下的不同人生境界”的討論,加深對范仲淹、歐陽修、梁啟超等博大胸襟的領會,加大了知識間的交流。
三是能激發(fā)豐富想象的討論。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注意以下幾點:(1)讓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充分得到展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都為學生自主學習設計專門的作業(y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2)教師要在學生自讀文本時積極關注學生的自讀情況,了解學生自讀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后面的教學環(huán)節(jié)。(3)適時引導,拓展延伸。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由課內知識的學習引向課外。
二、給學生合作探究的空間
從學生主體的認知特點出發(fā),針對初中教材精讀篇目和自讀篇目形成以學生為本的合作探究教學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1.在預習中合作,培訓學生交流意識
(1)在課前的預習中,學生可以互相聽讀,讀準字音,讀清節(jié)奏,讀出感情,探討所感知的內容,交換疑難之處。
(2)由于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每一個學生的個人學習資源是不同的,學生之間互相交流所收集的資料,合作共享,為課文的深層探究做好了充分的知識儲備。
2.創(chuàng)新合作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文言文教學最容易“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其結果是事倍功半,因為課堂缺少探索和研究,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知識掌握勢必不牢。要讓學生自己去探究課文,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通過師生互動,組織討論,最后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最大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教會學生觸類旁通
文言文教學中讓學生掌握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實詞解釋時要兼顧到通假現(xiàn)象、詞類活用現(xiàn)象;虛詞理解不僅要知道它的意義,還要弄清它的用法(詞性)。對于字句的翻譯,不能以教師的教代替學生的學,教師講清知識要領后,就要讓學生去活動,培養(yǎng)學生觸類旁通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思維力度,使課堂氣氛活起來。如:教學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時,其中的“苦”、“勞”、“餓”、“動”等,它們不僅用法相同,而且所處的句式也相同,盡管是七年級的學生,也完全可以引導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為以后有學習打好基礎。
★作者單位:甘肅高臺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