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wǎng)帖《父母有義務(wù)帶孫子嗎》引發(fā)熱議。調(diào)查顯示,雖然大多數(shù)年輕市民(65%)認為父母沒義務(wù)帶孫子,但是近七成年輕人(68%)仍將孩子托付給父母帶。重慶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周小燕認為,不給父母“幫帶費”,是一種變相“啃老”。
從法律上,父母確無給子女帶孩子的義務(wù),正如有律師所稱,只有在父母已經(jīng)死亡,或者無撫養(yǎng)能力的情況下,有負擔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才有撫養(yǎng)義務(wù)。既然并無義務(wù),那么超出義務(wù)范疇就屬幫帶。既然如此,則有收取一定報酬的權(quán)利,比如所謂的幫帶費。
但“縱然負累也輕盈”,父母給子女帶孩子,辛苦,卻覺得甜蜜;煩累,卻有難以取代的幸福感。祖孫三代,其樂融融,這不是最讓人動心的天倫之樂嗎?如果非要丁是丁卯是卯,你不給幫帶費,我就不帶孩子;你給少了,我也不帶。這不是一場令人悲哀的交易嗎?如果親情讓金錢來衡量,如果親情賬都一筆筆算清,變現(xiàn)為金錢,那么父母與子女之間就會淪為最膚淺、最可怕的市場行為。
因此,法律與倫理不一定非要分辨得那么清,父母與子女不一定事事都厘清邊界。將親情庸俗化,必然傷害親情;將金錢通吃化,必然唯利是圖。當然,專家提出“不給幫帶費是變相啃老”,也許有其原因,這種觀點有其背景。當前,一些年輕人確實啃老,不做“拼二代”,向父母無限索?。徊惑w諒父母艱難,年富力強仍然事事依賴父母。把父母永遠當成取款機,覺得天經(jīng)地義,別人干涉不得。此外,也不懂得尊老、敬老,不懂得父母也需要情感慰藉。如此種種,這種做子女的都說明不太懂事,都需要改變。
“不給幫帶費是變相啃老”,這種觀點盡管合法,卻令人備感惆悵,繼而深思。我們的社會需要親情維系,也需要法律調(diào)適,兩者完全可以打通。為了避免啃老,做子女的應該做事更周全一些,比如通過孝順來“補償”父母的付出,而且應充分尊重父母的選擇。意即:雖說親情無價,但父母帶孫子也是一種付出,子女應在情感上、物質(zhì)上進行感恩。即使不給“幫帶費”,子女也該在合適時機主動提及和說明,而不應保持默認。
——王石川/《揚子晚報》